APP下载

实施多元对话 加强有效训练

2022-06-19王映红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对话训练阅读

王映红

摘要: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力,是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在20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在探寻尝试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此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对话 阅读 训练

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力,是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在30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在探寻尝试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此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实施多元对话

阅读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头脑的理智转换,心灵的情感交流的对话过程,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元多向對话的动态过程。学生是多元对话的中心与主体,而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对话的促进者的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实施多元对话呢?

第一.积极主动与文本对话。教师备课的时候,要认真阅读文本,不能让教学参考资料霸占自己的头脑,代替自己的思想,也不能仅仅是为了研究文本的知识点;应该凭借教师的阅读经验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思想状况,把握写作动机,研究其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从文本创作的角度与作者和文本对话,获得理解和感悟.并满足师生对话,促进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需要寻找教学突破口,设计教学思路。

第二.设立台阶,指点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由于学生的阅读经验储存相对较少,对话能力又有差异,而能力的提高更不能立竿见影,所以需要教师逐步指点与培养。首先,鼓励学生树立对话的自信心。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对话的意义,发掘自身的潜能,树立对话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对话勇气和力量。其次,指点方法逐步帮助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标题分析法。引导学生抓住标题,通过分析概念、结构、文体,揣摩文本大意,然后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作用”等自己提出问题,并在阅读中思考寻找答案。②整体感悟法。引导学生站在文本全局的高度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产生整体直觉,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概括文本的内容意义和表达形式,形成整体评说。整个对话过程遵循“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思路,避免对文本的肢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③理清思路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整体思路类型,根据作者写作意图,寻找词语、句子和段落之间衔接和联系的踪迹,探索行文曲折变化的路径,以此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④提纲阅读法。针对教学目标,扣住文章思路,设计“提纲式”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并与之对话,感知文章内容要点。最后,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对话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即在老师的指点和示范下,自主设计阅读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探究文本内容、形式,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第三.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开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师和学生都带着与文本对话的结果走进课堂,课堂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即相互之间交流感悟,沟通思想,启发思维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提问与回答,更有合作与探讨、交流与互补、倾听与评价。阅读教学的对话不是无条件开展的,它需要一定的情境。如何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重多向对话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和适宜的情境呢?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真正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身份参与对话,并适时给予指导,不可居高临下,或袖手旁观。其次,学生是对话的主体,要让最广泛的学生参与对话。为此,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有内容交流,会进行对话。可让学生每人备一个笔记本,记下他人所提的和自己要提的问题,别人发言的要点,自己发言的提纲,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有效交流。阅读教学的对话,更需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这不仅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把学生活动的时间和讨论的内容作为重点,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胸怀全局,做好调度员,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二.加强有效训练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主要不是新的信息,而是读书技能的训练和基本的知识。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过程,学生通过训练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进而创新。阅读训练分基本训练和迁移训练两类。基本训练主要指课堂精读训练,让学生通过对部分课文进行深入透彻的阅读,获得感性认识,并在广泛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寻求阅读规律。基本训练的重点主要在三方面。

第一.精要语段训练。精要语段训练是课堂阅读训练的主要方法。抓住精要语段进行训练可以摆脫冗长课文对课堂阅读教学的制约和束缚,提高效率。第一步,要选好语段。要求所选语段既是课文自身精华之处、重点所在,又有较多的知识点和思维点。第二步,要巧妙进行训练。要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思维过程,突出阅读重点,使学生真正得到训练,受到启发,学到东西。一般可从以下五方面设计精要语段训练题:理解语境中的言语义,理清结构层次,体会精妙语言或优美意境,分析形象,探讨深层含义。

第二.精妙语句品味。课文中的某些词句,含义深刻,思想精髓,对表现中心有重要作用;有些语句,构词造句精妙,极富美感和表现力,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对这样的语句,教师要巧妙设计训练题,引领和指导学生把握作者运用语言时的动态思考过程,养成对语言形式的敏感,从而深刻地理解作者表达的生活境遇和生命意义的独特体验,并从中汲取和积累有益于自己成长的生活和言语经验,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精神。

第三.重要内容设疑。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通过课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及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仍无法理解,或理解不深、不全,教师要巧妙设疑点拨(一般可从创作意图、写作思路、表达形式及作用等设计点拨),引导讨论,让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迁移训练主要指课外的阅读训练。根据教学总标和阶段目标,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课文中没有展开课堂对话的语段,或与课文内容形式相关相似的文章、语段,设计阅读训练题。目的是使基本训练中获得的知识,学到的方法,培养的能力得到巩固、消化、迁移。

开展多元对话,进行有效训练,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共同合作,深入探究,并经过不断实践,学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定松《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2008年

[2]张连顺《课堂学法指导策略谈》2018年

猜你喜欢

对话训练阅读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