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现状及核心作者评测
——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2022-06-18褚梦影

轻音乐 2022年6期
关键词:复调音乐赋格对位

褚梦影

复调音乐理论在引入中国后逐渐发展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当代音乐作品中更是常见,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颇多,研究内容也十分丰富。徐孟东先生在2018年发表《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思考》[1]一文,概括并介绍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以及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以该篇论文为理论基础、以CNKI为检索数据库、以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为分析工具,一方面根据发文总量分布趋势探讨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挖掘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给从事此类研究的学者予以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方法——文献计量分析法

文献计量分析是以科研文献为研究对象,将文本信息量化,采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科研文献的数理现象,进而分析探讨科学研究的某些特征与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2]本课题应用了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整合有关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

2.研究工具——Cite Space

Cite 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学院教授陈超美创立的可视化分析软件,目前在国内科研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音乐与舞蹈学科还未见有此类文章。Cite Space可将科研文献数据呈现出知识图谱的样式,让复杂的科研信息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直观地表达出来,还可进一步揭示图表中隐含的深层信息。本课题使用Cite Space5.8.R1(64-bit)版本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CNKI”)为数据库,从中搜索与复调音乐相关的期刊文献,检索条件如下:

1.检索词的选择

为确保研究对象的完整性,在CNKI高级检索中输入主题词“复调”,继而从其右侧“相关词推荐”栏选择与复调相关词汇,依次输进主题栏,最终将检索词确定为“复调、对位、赋格、复对位、卡农、帕萨卡里亚、帕萨卡利亚”。

2.检索步骤

数据库选择“学术期刊”,检索项设为篇名“复调+对位+赋格+复对位+卡农+帕萨卡里亚+帕萨卡利亚”OR关键词“复调+对位+赋格+复对位+卡农+帕萨卡里亚+帕萨卡利亚”(“+”表示“或”),考虑到与研究的直接相关性,不使用扩展功能。此外,为保证论文的研究质量和可靠性,以下操作需分别进行并整合,才能得到本课题研究所需数据:a,在来源类别中选择“北大核心”和“CSSCI”[3],检索时间不设限制;b,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时间不设起始年限,将结束年确定为1991年。文献最后检索日期为2021年8月13日,此后上传的文章不在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内。

在检索结果中进一步将学科类别设为“音乐与舞蹈学”,步骤a共得出384篇中文学术期刊,步骤b共有137篇。剔除会议纪要、音乐会综述、音乐创作等与本课题研究主题无关文献,保留1992—2021年338条数据,1957—1991年115条数据,整合1957—2021年453条数据并导出,另将导出的数据在Cite Space软件中进行去重操作(数据预处理),最后得到452篇有效文本,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一)我国学者对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的关注度

研究领域年度发文数量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时期学者对所研究领域的关注度。为使计量特征的数据来源更完整、更可靠,笔者制定了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年度发文总量与核心期刊发文总量分布双折线图(图1),通过比较得出中国复调音乐研究年度发文量的分布趋势。

图1: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年度发文量分布图

如上图所示,国内对于复调音乐的研究在整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且可细分为三个阶段:

1.初步探索阶段(1957—1963):研究内容涉及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复调因素探讨、复调音乐写作及对赋格的介绍与应用。尔后受到政治的影响,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新的研究文论面世。

2.初步发展阶段(1980—1999):从文献发表的数量上看,我国学者在1980—1999年间对于复调研究的关注度较前一阶段大幅上涨,且已有重要的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另有部分学者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创造出各种体裁类型的复调作品,为此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3.蓬勃发展阶段(2000—2021):这一时期的研究文论在数量上攀至顶峰,高至96篇,不仅体现出有更多学者从事此类研究,也体现出中国高水平人才在整体上的快速增长,国内科研风气呈现一片大好态势。2018年后,发文量开始逐渐减少,体现出在经历过急速膨胀后,该类研究增长速度进入缓和期,需要不断创新来推动复调音乐研究继续向前发展。

(二)主要研究热点

图2: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图[4]

由上图可见,我国复调音乐理论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以下几类:

1.复调音乐本体研究,如于苏贤的《二十世纪复调音乐中的节奏思维》[5],详细探讨了现代复调音乐中节奏的多样化对位形态。陈铭志在《新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复调新织体》中“着重探讨、分析我国新时期音乐创作中所出现的复调新织体及其表现特征”。[6]对赋格、帕萨卡里亚等复调体裁形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数量,如徐孟东的《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7]、叶思敏的《赋格研究的新动向——格罗夫辞典各版“赋格”条目注释比较》[8]等。

2.关于对位法的基本概念、与复调的区别及其实践问题的研究,如杨勇的《是对位法还是复调——有关作曲系本科复调改名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探讨》一文,指出“‘复调’概念是相对于‘主调’概念存在的,泛指特定时期的多声部音乐,‘对位法’则明确指复调写作技术。”[9]这一观念在此后的研究文论中得到广泛认可。徐婧的《第三交响曲<京剧>赋格段中对位变奏思维模式的研究》[10]将对位与变奏相联系。官宇的《线条之韵 逻辑之美——研究段平泰<二声部赋格曲(京剧主题)>》[11]一文在分析某一部具体作品的同时透析其中的对位技法,且这一方面的研究文论占大部分比例。

3.对复调思维的探索研究,如黄洛华《从<小宇宙>看巴托克的复调思维与复调手法》[12],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出发点,归纳作曲家的个性特征。电子音乐的新发展产生了一些与此紧密关联的研究文论,如刘晓初在《复调思维在混合类电子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到电子音乐中运用复调思维的多种可能性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另有将复调思维与美学挂钩的文章,如乜成的《审美视角下的复调思维——读林华先生近年论文有感》[13],将林华先生关于复调和美学的文章作综述性探讨,为我们从审美心理层面打开审视复调思维的新视角。

4.关于复调教学系列问题的研究在专业音乐学院的教育体系中得到广泛探讨,如张韵璇的《对位与对位教学理念》[14]、叶思敏的《对我国复调教学的一些思考》[15]、龚晓婷的《中央音乐学院复调教学之我见——中央音乐学院复调教学特色和我的实践体会》[16]等文章,对国内复调音乐教学模式提出了反思和建议,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详读。

5.复调音乐理论的新发展,如贾达群在《结构对位——一种重要的结构现象与结构思维及技法》[17]中对于结构对位的思考,刘永平关于线性对位、单声复调、多调性对位、十二音对位等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系列研究,总结概括了现当代复调技法的新形态,当然,现当代音乐创作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态,当前理论必然不能全篇覆盖,还需更多的音乐理论工作者加以填补。

三、核心作者的评测与分析

研究成果直接体现在研究者的论文发表数量上,研究者在某一领域的发文数量不仅可以反映出该作者对领域的关注度、对学科研究的贡献率和影响力,还能映射出作者对领域的研究深度。发文数量高且持续关注该领域的作者对学科研究的贡献率相应较高,且在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领域的研究也比较深入。这类作者组成的群体被认为是“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群的发文总量与全部论文总量的比值可用来衡量学科发展是否成熟。

(一)核心作者评测

1.理论基础

以美国科学计量学家普赖斯(Price)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提出的“普赖斯定律”(Price’s Law)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领域内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确定核心作者范围。普赖斯认为“科学家的总人数,大致是按杰出科学家人数的平方增长的”[18],用公式表示为“m≈0.749→←→n←max←←”,→n←max←为领域内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m为核心作者群发文数量最低限制[19]。

2.评测路径

运用Cite Space的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功能,得出高产作者分布图(图2),后依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出核心作者群。此外,在Cite Space中还能通过查看某一节点的信息,以得到作者发表文献的详细信息,如每年发表几篇、集中发表在哪一时间段和已发表论文的具体研究主题等,从中窥探出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

图3:高产作者分布图[20]

3.评测结论

如图3所示,复调音乐研究领域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徐孟东先生,共发表该类研究文论17篇,将此数据纳入“普赖斯定律”公式,得出m值为6.3665,再遵循实际应用中的取整原则,得出结论:发表论文数量在6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分别是徐孟东17篇、陈铭志16篇、刘永平13篇、林华11篇、于苏贤9篇、朱世瑞8篇、孙志鸿7篇、赵德义7篇、叶思敏6篇、邹建平6篇、姚亚平6篇、黄洛华6篇和龚晓婷6篇。核心作者群共发表论文118篇,占论文总量的26%,未达到普赖斯提出的50%指标。

另一方面,从合作关系上来看,图中作者与作者、机构与机构间的合作网络密度较低,此类节点之间少有连线,说明国内从事复调音乐研究的学者多为独立研究,很少与其他学者合作,还未形成合作网络类团。

(二)核心作者分析

分析图2中的节点信息可知,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多为老一辈学者,如陈铭志、于苏贤、林华、朱世瑞、徐孟东等人,他们对于复调音乐理论在国内的研究与传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各有不同,如陈铭志先生的论文集中发表在我国复调音乐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不仅向国内介绍西方复调音乐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自己的复调理论,总结出别具匠心的三种复调音乐思维规律,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创作了大批复调音乐作品,为我国复调音乐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于苏贤先生对二十世纪复调音乐的多个方面都有一定建树,还涉猎到作曲理论方面的研究;林华先生将复调音乐研究扩展到音乐审美心理学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复调音乐;徐孟东先生对二十世纪的帕萨卡里亚作品颇有研究,等等。

除此之外,核心作者群中有一些青年学者尤为突出,如孙志鸿,首次发文在2012年,总发7篇核心,主要研究音乐作品中的复调思维;叶思敏对复调音乐教学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他青年学者大多只发表1—2篇此类文章,对复调音乐研究领域仅略有涉及,而未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

四、总结与反思

复调音乐理论源于西方,复调音乐写作技法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也不常有。从以上分析的数据中来看,我国学者在该领域还缺乏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度。另外,国内从事复调音乐研究的学者的合作观念略有不足,学科内的研究者应多交流,加强彼此间的合作,还要与学科外的研究者探讨,为复调音乐研究打开新的视野,开辟新的道路。核心作者群体应发挥领头羊作用,推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使更多对复调感兴趣的学者投入到复调音乐研究中,不断提高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建立健全的学术研究体系。

注释:

[1]徐孟东.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01):46—61,4.

[2]张尘路.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概述一个研究课题的发展过程[J].医学情报工作,1983(03):27—36.

[3]北大核心收录的期刊始于1992年,南大核心(CSSCI)则始于1998年,早于1992年的文章则未被核心期刊收录。因此,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单独搜索早于1992年的文献,再将两者整合,得出所需数据。

[4]图中圆圈为节点,节点的大小指示关键词共现频次,频次越高则节点越大;节点以年轮样式显现,色带由深至浅,表示时间的远近,颜色越浅则日期越近;与色带对应的年轮宽度表示关键词在该年份出现数量的多少,越多则色带对应的年轮越宽;如果两个关键词在同一文章中出现,则在两个节点间加一连线,同时出现的次数越多,连线越粗;连线的颜色代表首次合作时间。

[5]于苏贤.二十世纪复调音乐中的节奏思维[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1):3—17.

[6]陈铭志.新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复调新织体[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03):47—59.

[7]徐孟东.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0.

[8]叶思敏.赋格研究的新动向——格罗夫辞典各版“赋格”条目注释比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01):98—101.

[9]杨 勇.是对位法还是复调——有关作曲系本科复调改名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01):82—87.

[10]徐 婧.第三交响曲《京剧》赋格段中对位变奏思维模式的研究[J].艺术评论,2015(03):122—128.

[11]官 宇.线条之韵 逻辑之美——研究段平泰《二声部赋格曲(京剧主题)》[J].中国音乐,2019(03):170—178.

[12]黄洛华.从《小宇宙》看巴托克的复调思维与复调手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Z1):51—56.

[13]乜 成.审美视角下的复调思维——读林华先生近年论文有感[J].人民音乐,2012(11):67—69.

[14]张韵璇.对位与对位教学理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02):22—27.

[15]叶思敏.对我国复调教学的一些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3):35—42,4.

[16]龚晓婷.中央音乐学院复调教学之我见——中央音乐学院复调教学特色和我的实践体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04):135—141.

[17]贾达群.结构对位——一种重要的结构现象与结构思维及技法[J].音乐研究,2006(04):73—79.

[18]Derek de SollaPrice.LittleScience,BigSience.New York, Columbia Press.1963:53.

[19]刘东维.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的验证[J].情报学报,1987(02):91—97.

[20]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作者或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与色带对应的年轮宽度表示作者或研究机构在该年份发表论文数量的多少;节点的连线则用以指示作者与作者间的合作关系、作者与机构间的从属关系以及机构与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则关系越紧密。

猜你喜欢

复调音乐赋格对位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门式轮胎起重机取电小车对位系统的研究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位化段落的和音形态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试论作曲技术理论课中的复调音乐教学
西方复调音乐的产生及各时期的风格特征
舞蹈:从诗歌中的舞蹈成像到舞蹈符号的多重对位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