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探究
——以景颇族“目瑙纵歌”为例

2022-06-18刘力源陈颖熙

轻音乐 2022年6期
关键词:器乐民族院校

刘力源 陈颖熙

一、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民族器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器乐教学现状概述

为了解当前我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器乐教学的现状,笔者对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及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民乐演奏专业的5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从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开设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曲式分析、和声、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民乐配器、民乐作曲、室内乐合奏;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民乐演奏专业所开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曲式分析、和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口传心授的占32%,在调查中发现教学思想可分为两类:一部分教师认为口传心授的教法与现实距离较远,教学进度偏慢,基本遵循乐谱教学,要求学生严格遵从作品原风格,缺少学生二度创造的空间;另一部分教师仍注重传统教法,依然延续口传心授,在尊重乐谱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加上个人理解与创造,但也注意基本的模仿,在此基础上再留给学生创造发挥的空间。根据两所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以及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所持的观点,可以看出我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器乐教学的大致现状,其中反映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在专业音乐院校的民族器乐教学中,出现了偏向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现象。自萧友梅1927年留德回国后带回一套完整的西方音乐教育模式,时至今日,专业音乐院校仍延续这一西方音乐教育体系,民族器乐教学也同样如此。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体制上,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分析等为基础必修课。民族器乐专业课多以精确乐谱体系教授民族乐器,以西方乐理、曲式、和声、复调和西方管弦乐队思维为标准去理解、要求中国民族器乐。以此标准出发审视中国民族音乐——中国的单线条发展手法、行云流水的散淡节奏与结构、中国律制下的音高特色以及教学思想和方法,都可能被认为是不规范的、不科学的。然而,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专业音乐院校的师生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的音乐教育传统,留住我们的文化根基,这也是当下培养中国民族音乐人才的基础和立足点。

第二,“工厂批量化与产品制造式”的教学现象比较突出,以现代主义和机器工业文明的思维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个性品味和独立精神,也缺乏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精神。传统民族器乐教学所重视的即兴式创造及二度创造被淡化了,身体实践上的直觉体验与综合感知也被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多数师生更加注重技术训练。这一现象也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有关,即把音乐当作一门科学来学习和认识,按照数理逻辑的规律来分析和归纳,以求获得一种精确和科学的答案。尽管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不利之处,但目前的实践还没有完全跟上理念的转变,这是由于我们近现代以来受西方音乐教育模式的影响所致。

第三,淡化了民族音乐传统的传承方式,口传心授、心领神会等方式在当今专业音乐院校的民族器乐教学中常常不被重视。目前很多专业教师更注重简单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更多地依赖乐谱,以身体实践与整体直觉感悟为主的中国民族器乐有大量艺术魅力十足的表现细节,是无法用精确乐谱记录下来的,例如我国各地区不同流派所强调的“韵味”,都离不开口传心授的方式。

第四,追求单一的音乐技能,偏离了全面的“人”教育体系。目前,社会上存在着比较功利的心态,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也急于看到纯粹的技能成果,以音乐技能的高低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全面的人格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称作“音乐匠人”,远离了我国古代教育对学生六艺和四雅等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远离了大师培养之路。

(二)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器乐教学现状的根源

中国人的教育方式是先去实践,在量的积累之后知行合一,受教者会顿悟到最核心的实质内涵,这是作为主体在多年的实践之后领会出来的核心所在。西方教育则是先把规律告诉你,之后再让主体实践。中国和西方秉持着两种不同的学习领会方式,这和东西方哲学的差异性有关。

表1:东西方哲学的差异性

由上表可以看出: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在哲学本体观上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哲学方法论、认识论不同。中国自古注重生命主体实践,靠主体性实践把握事物整体,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在音乐上演创合一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上传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主体间平等对话、交流的关系。我们今天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设置更多是来自于西方哲学体系,这就是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和价值观无法得到真正重视的原因。在音乐教育中如果简单地以西方教育体系为重,就很有可能脱离我国的文化语境,出现中国传统教育体系的断代危机。

20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伴随着西方文化强势深入东方,被认为是科学的、先进的,东西方音乐之间的文化“差异”被误解为水平“差距”,导致中国文化语境被逐渐忽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体系被逐渐遗忘,当今专业音乐院校的民族器乐教学体系逐渐西化。教师们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传承,导致西方音乐教育观念几乎主宰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评价。

客观地说,每一种文化体系都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国传统音乐家的音乐思想积淀、音乐创造行为、音乐结构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衡量。正如管建华教授指出的:“如果只是套用欧洲音乐理论话语模式去诠释和截取本土音乐文化,那么大量最具本土特色的、活的音乐文化就会因不符合这套模式而被排斥在所谓的正统音乐之外。”[1]如此,中国传统音乐就会被逐渐淡忘直至消亡,长远来看,这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以景颇族民族器乐教育理念改进我国当代民族器乐教学

通过梳理景颇族民族器乐教育特点,我们发现其一直扎根于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音乐美学等构成的中国文化语境下。中国音乐教育所要求的直觉感悟式教学,目的在于获得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音乐神韵,这显然是无法通过西方音乐教学中书写式、精确化、模式化、数理逻辑式的分析推理方法完成的。我们要认真审视当今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器乐教学中以西方教育模式为主的现状,引发对传承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音乐教学思想与方式的关注。

口传心授、耳濡目染、心领神会等教学方式对中国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更大,更贴切,认真思考回归这些教学方式及中国古代“六艺”“四雅”教育的可能性,以实现适合中国文化语境的、全面的“人”教育的目标。

对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和已经产生的影响,我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排斥,也不能继续以它为唯一标准。笔者认为,沈洽教授所提倡的“本位-多元”教育理念比较合理,有助于改进对当前东西方教育体系的认识和定位。沈洽教授所谓的“本位”即民族自我认同意识,“多元”即承认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对世界各种文化保持平等尊重的态度。“本位-多元”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明确民族本位的思想和意识,突显中国文化语境。尤其是在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深刻领会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音乐教育思想,这将更有利于我国民族器乐教学的发展。

三、对我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的建议

首先,以“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教学的文化根基。国学主要指“经史子集”,经学还包括“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音乐教育强调如何“做人”,“欲精其艺,先修其身”。“经学”是指导人们道德行为与思想行为的准则,它们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应该把“国学”加入到专业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中,特别是民族器乐专业。自古以来,中国的“国学”在各类教育机构中传承,而今在专业音乐院校却已基本中断,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这是一种基础性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误解。

其次,重视“心性”哲学的教育实践。从古至今,中国哲学都以心性生命哲学为基础,景颇族民族器乐艺术中讲究的演创合一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心性”哲学强调直觉整体把握以及对韵味的感知,中国传统音乐是“心性”哲学直觉整体把握实践的最好体现。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来说,感性认识的能力提升是十分重要的。感性认识特别是艺术直觉,是通过一个协调的整体来认识事物,它是一个动态的、仿佛是一个生命体的协调运动过程,这需要教师引导学习者自己去品味和悟道。对中国“心性”哲学的学习是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再者,培养艺术复合型人才。从古代教育中推崇的“六艺”以及明末“六斋”的要求中,可看出不同学科领域的整合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如以全面的“人”教育作为教育目标,对民族器乐的学习就必须建立在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从另一角度说,这也基于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要求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感悟世界万物,要求一个人应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做到“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如此才能成就一个合格的人才,才有可能成就大家。

所以,民族器乐传承要求学生修身养性、全面发展。我们应纠正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偏科、专才式人才培养思路,不能以技术教育为主。白居易、苏轼、范仲淹、欧阳修等大家都是全才型的,由此可见,演奏技术不能孤立而生,触类旁通总是必要的,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必须有完整的知识谱系和多样化的思维模式做支撑,具有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对人生或思想境界的追求也会不同凡响,表达出来的音乐意境会更为深邃。

最后,培养学生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模式。中国音乐思维向来注重含蓄的表达,以概括性和象征性的手法暗示无穷意蕴,善于以单线条的音乐展衍显示其流动性和灵动性,其中又依托行云流水的线条细腻地展现无穷的技巧可能性和特有的腔调韵味。在景颇族民间艺人器乐教学中,师父总会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徒弟去想象、创造和发挥,自由地创造自己心中理解的音乐色彩,并形成深层的人生感悟,逐渐培养其具有中国式的传统音乐思维,这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民族器乐教学提供有利的参照。此外,中国传统音乐是即兴意味浓厚、个性魅力十足的音乐,教师给学生传授中国传统音乐时,应该引导学生多了解中国音乐特有的魅力,帮助他们超越乐谱的记录,引导学生更多地开展二度创造,培养具有即兴抒发内心境界的能力。

注释:

[1]管建华.世纪之交:欧洲音乐中心论在中国解构之始——认识论哲学基础音乐学的解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03):12.

猜你喜欢

器乐民族院校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我们的民族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