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2-06-18古丽阿依姆·艾合麦提托合提
古丽阿依姆·艾合麦提托合提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正处于一种新形势中,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出现,这都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逐渐受到重视,教师开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中的重头戏,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通过所学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知识内化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数学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生难以攻克的一关,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在被动状态下进行学习,难以掌握学习的正确方法,部分学生有问题不敢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转变教学方式,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
据了解,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部分教師的教学理念陈旧保守,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习惯于“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导致班级中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而学生的注意力却不够集中,课堂互动的次数较少,学生面对这样的学习氛围,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老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性格特点等因素全面分析,创设多样化、立体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兴趣都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交还于学生,让他们拥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在课堂上进行轻松、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交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条件,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品质。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分析,并能够有理有据地提出疑问,边学习、边探索,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内外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重视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等各方面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1]。
2.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活与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值得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关注。传统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导致学生很少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起来,只是想着如何进行解题、如何进行运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发展会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有必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一些生活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当中去探索,找寻生活中的应用小数的例子。小数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可以让数字呈现得更加清晰。学生可以到商店中去进行观察,查看物品的价格。等到了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汇报。经过分享,学生能够了解到他人的学习体会,从而对于小数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这次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这样一来,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于生活、对于数学的敏感度[2]。
3.实施分层教学,使学生善学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更好地激发各个层次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成就感。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采用的都是统一要求,让学生“齐步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中间出现了“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兴趣爱好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和人格,在数学学习中就表现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划分成趣味组、竞赛组和学习组,让学生在符合自身条件的小组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是不同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学习任务为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其探究的学习内容,给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变得善于学习。在分层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照顾到学生的感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指引学生有效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3]。
4.优化作业设计,督促学生巩固知识
作业是一种由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学习活动。作业主要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形式。这里主要提到的是课外作业,即家庭作业的布置。通常来讲,学生的家庭作业主要是完成练习册、试卷等书面的形式,而且全班都是一样的。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业的设计应该追求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原则。为了迎合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来进行作业的设计,让设计出的作业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期”之内,这样学生才能够有进步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优化作业设计,督促学生巩固知识。例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为标准。给学水平较低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该着重强调基础知识的理解。给学习水平中等网店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该关注知识的应用。给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该促进他们进行开拓创新。教师在班内布置分层作业,能够有效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完成作业。这样一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巩固知识[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贴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入生活、兴趣等多方面元素,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尽情交流、畅谈,锻炼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9(12):29.
[2]陈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2):74.
[3]戴永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2):81.
[4]叶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1):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