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2-06-17高少宇芦会影赵玉芬
高少宇 芦会影,2 赵玉芬
1.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2.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1]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以终身教育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都能终身学习的社会”。在学习型社会里,需要个体具有学习的动力、能力和毅力,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这种使自己终身受益的学习力。[2]但是,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自主性学习能力弱、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等现象。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终身学习”理念下,构建学习力评价体系,开展大学生学习力评价,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力、促进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即在传统文献分析和问卷调研、初步确定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力要素及基本架构的基础上,以结构方程模型的因子载荷为依据,确定学习力评价指标的具体权重,构建更为规范科学的学习力评价模型,分析验证大学生学习力的现状及其学科差异,为学校和学生自身提升学习力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为教育测量和评价指标模型的具体构建提供有益镜鉴。
一、文献回溯
“学习力”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学习型组织研究中的组织学习力,在管理学领域受到关注,后逐步迁移到教育学领域。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盖伊· 克莱斯顿在ELLI项目中将学习力定义为个体所具有的有效终身学习的能力,[3]认为学习力的构成要素为顺应力、策应力、反省力、互惠力[4]。教授柯比指出:“学习力是学习的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个体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东西,是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综合体。”[2]克莱克斯顿认为,学习力包括七个要素,分别为变化和学习、关键好奇心、意义形成、创造性、学习互惠、策略意识、顺应力等。[5]国内学者陈满林、曹卫秋教授认为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等要素。[6]学者梁迪、胡芬认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鉴别力和学习转化力的总和。[7]裴娣娜认为学习力包含六个要素,分别是知识与经验、策略与反思、意志与进取、实践与活动、协作与交往、批判与创新。[8]贺武华认为,学习力包括动力系统、行为系统、调节系统、环境支持系统。[9]学者史铭之认为学习力结构要素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10]李海燕等人认为,学生学习力内含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和学习创新力四个方面。[11]部分学者还对教师学习力和在线学习力进行了探讨,如学者毛菊认为教师学习力是养成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由基础力、顺应力、转换力、互惠力四个维度构成。[12]郑勤华等人提出了包含内驱力、认识力、意志力以及应用力四个维度的在线学习力理论框架。[13]曹立人等人采用自编学习力问卷,对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中生的学习力以4个维度为表征,即:学习方法运用力、学习态度调控力、学习自控力和提问互惠力。[14]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在学习力构成要素上存在一定分歧。但是,国内学者普遍认可以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为代表的三要素说。本文在充分借鉴上述学者理论观点基础上,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毅力不强、缺乏创新性意识和批判思维等现状,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力构成要素包含学习毅力、学习认知力、学习迁移力、学习创新力、学习驱动力等六个要素。
二、学习力量表的设计与验证
(一)主要影响因素删选
为进一步确定上述各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拟定了学习力维度影响因素调研问卷,面向地方本科院校A高校全体本科生发放了调研问卷,并且抽取了10名一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做了深度访谈。访谈题目为“您认为大学生学习力各维度包含哪些主要影响因素”。在问卷调研数据和访谈资料编码基础上拟定了学习力各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每个因素编制了相关问题。例如,影响因素“理解力”对应的问题为“我的理解力好,学东西总是比别人快”、影响因素“归纳能力”对应的问题为“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好,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5个维度共计编制28个题项。具体各维度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学习力各维度主要影响因素
(二)量表问卷设计
本文依据主要影响因素及问题题项,自主设计大学生学习力调查问卷。因此,本次数据调查主要面向地方本科院校A高校的大一新生,且在大一新生入学4个月后开展调研,故问卷主题包含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信息包含性别和所学专业;第二部分为自我效能调查,采用王才康等[15]修订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共有10个题项组成,采用4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计1分到完全符合计4分;第三部分为自主设计的学习力调查量表共计28个题项,每个题项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计1分到完全符合计5分,并且学习意志力维度题项在问卷中设置为反向题;第四部分为学校生活满意度调查采用5点计分,从非常满意计5分到非常不满意计1分。
(三)量表统计与验证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地方本科院校A高校的全体大一新生,采用问卷星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4911份,利用软件SPSS22.0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删除无效问卷37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536份,有效率92.36%。
1.信度分析
为验证学习力问卷数据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SPSS软件对学习力部分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数据显示,学习力问卷整体Cron-bach’S Alpha系数值为0.893,大于0.8,说明问卷信度可靠。
2.效度分析
为进一步确认自编学习力问卷的结构,本文抽取调研问卷一半样本(2268条)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的球形检验,检验数据显示,KMO值为0.943,卡方值为 37654.458(自由度 378),Sig=0.000,该结果表明问卷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然后利用SPSS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05%,题项因子载荷在0.53~0.796之间,且不存在因子结构不清情况。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与研究初始理论构想基本相符,只是学习迁移力与学习创新力两个维度发生合并,按照此结果将各因子重新命名为意志力、认知力、创新迁移力和驱动力。
3.验证性因素分析
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四个维度构成的四因素模型,为进一步确定问卷测评维度的结构效度,本文利用AMOS22.0软件对问卷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选择CMIN/DF、RMSEA、NFI、RFI等指标作为判断依据[16]分析时以意志力、认知力、创新迁移力、驱动力为潜变量,各隶属题项为观测变量。分析数据选取探索性样本数据之外剩余样本,且为避免因样本量过大导致验证性因素分析时卡方值过高等问题,研究仅选取剩余样本中的700条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分析前对学习意志力隶属题项进行了反向计分设置。分析结果显示,初始模型拟合度不达标,根据MI指数提示,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删除了B3、B8、B10、B11、B16等题项,并在相关残差项上添加了共变关系,修正后模型如图1所示。修正后指标拟合情况见表2。
图1 大学生学习力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结构(修正后)
表2 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指数
验证性模型修正后问卷总体信度为0.895,意志力、认知力、创新迁移力、驱动力四个维度信度系数分别为 0.894、0.93、0.924、0.812,均在0.8以上,说明验证性因素分析问卷数据有很好的信度值。收敛效度CR值在0.827~0.913之间,各维度平均变异萃取量AVE在0.556~0.637之间。说明问卷有很好的收敛效度,且AVE平方根大于各维度皮尔逊相关系数,进一步说明问卷有很好的区分效度,具体数值如表3所示。
表3 修正后模型信度、收敛效度与区别效度及皮尔逊相关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大一学生学习力量表问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很好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学习力情况,可以应用于大一新生学习力现状调查。
三、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利用学习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大学生学习力评价,还需要确定各指标权重值。传统权重值获得方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因子分析和主成分法,利用方差解释率计算权重;二是AHP层次法和优序图法,利用数字的相对大小信息计算权重;三是熵权法,利用数据熵值信息计算权重;四是独立性权重和信息量权重,利用数据的波动性或者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情况进行权重计算。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来确定权重系数,方式类似于因子分析和主成分法。首先是在前期一阶验证性模型基础上构建二阶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一级指标学习力分别对应意志力、认知力、创新迁移力和驱动力四个二级指标,意志力下有专注力、独立思考、学习态度、持久力和及时性五个三级指标。以“意志力”为例,三级指标“专注力”的权重系数=专注力的因子负荷/(专注力到及时性因子负荷总和),即0.75/(0.75+0.78+0.75+0.84+0.81)=0.19。二级指标“意志力”的权 重 =0.15/(0.15+0.79+0.85+0.80)=0.06,由此可得学习力评价指标体系(表4)。
图2 大学生学习力评价体系二阶模型(修正后)
表4 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学习力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性别及学科学生学习力有无差异,本研究在总体样本中依据上述指标计算4个二级指标得分和学习力总体得分,以性别为自变量,学习力各指标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在学习力、认知力和创新迁移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生在各指标维度上均高于女生。以学科为自变量,学习力各指标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科之间在学习力及其二级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意志力方面,工学学生意志力要高于理学学生,而低于艺术学学生。
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显示,各学科之间自我效能感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各学科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平均值显示法学和经济学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分较低,文学和历史学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较高。
四、结语
以往学界在对学生学习力指标体系构建多从文本分析出发,其指标权重的量化处理较为困难,且不容易形成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有效对比。相较而言,从分析本文入手初步构建学生学习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结构方程模式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学习力评价体系的设计理路,不仅可以直接测算学生个人学习力及隶属二级指标水平,便于学生个人提升学习力水平,而且通过各学科与学习力及其隶属指标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直观体现各学科学生之间学习力差异。本文即以A大学大一新生为样本,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结构方程模型的因子载荷为依据,确定学习力评价指标权重,开展学习力评价。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力评价应包含认知力、意志力、驱动力、创新迁移力四个指标,不同性别和不同学科的学生总体学习力及分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要以此为依据提出改善学生学习力的有效策略。
由此可见,以上集质性分析与量化研究优势于一体的学生学习力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教育改革,还能为提升学科学习力水平提供数据参照。文本分析与结构化方程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