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高校学生课堂不良学习习惯路径研究
2022-06-17肖佳祺
摘 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高校学生养成了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如上课玩手机;过分依赖互联网网课等视频资源,忽视课堂学习,无故旷课;实践教学环节不爱动手操作;自由散漫;不主动思考问题,直接搜索答案等。这些学习倦怠现象的出现,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机制,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校学生;学习习惯;玩手机;学习懈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4-0022-04
随着网络的多元发展,学生在上课时间经常会使用手机。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教师需要花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科技带来新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手机,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是当代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
一、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自我学习的能力
针对不同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特点,高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专业课有系统性的认知。面对不同特点的课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学习,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认知观念和学习目标与教师达成共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步入社会前,对自我和社会大环境形成清晰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得到更好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发展,使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从对传统课程的讲授者,转换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单是知识的接收者[1]。师生都应该作为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探索者和接收者,双方相互讨论,进行多维度反馈,不断刺激个体认知发生变化,不断突破自我的认知进行创造。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长远眼光,学会做长远的规划。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自己合理支配时间,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查缺补漏的工作需要在课下完成。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省时间,反思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高校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应该掌握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从而高效地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加工整理,去伪存真,这种收集信息的能力也需要训练。教师应尽早引导学生明确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遇到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答案。搜索引擎上存在大量信息,想要找到合适的答案,就需要準确地描述问题、定位问题。很多方法需要学生不断实践、积极思考。教师应训练学生在信息时代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查找问题的途径,不要只局限于书本。高校教师应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不是“问”,而是“查”。
二、增加多种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课堂讲授的形式及课本内容单一,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智慧课堂”等平台的推出,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智慧课堂”推广的初期,学生被新教学模式吸引。但是应用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出现了很多“对策”。比如用手机“拍题”快速查找答案,然后分发答案。教师应合理设置知识点对应的测试内容及考核形式,不宜设置过多题目,并且测试内容能用本堂课或以往知识点解决。如果测试题目难度过高,或者题目设置过多,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选择借鉴他人答案,或者百度搜索答案,测试效果不佳。通常教师的应对方式是设置短时间发布一道题,或者是出新题。教师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让学生课堂注意听讲,愿意主动思考,通过测试题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为了某一个正确答案背后的分数。
教师应系统性的规划教学活动,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对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可以多途径进行演示,合理穿插教学资源,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比如一些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可通过在PPT中插入动图或者多媒体展示。教材中提到的不易理解的名词或者复杂的操作流程,可以找到相应的实物图来进行说明。借助多媒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起到了开阔学生学习视野的作用,还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线上线下合理的互动、多形式的切换、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造“沉浸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追踪前沿,做到常讲常新,准确生动;教师应给予学生明确的反馈,如果学生解决了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式,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计算机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学习,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在一些提问方式上,应转换为灵活的提问,通过启发让学生积极探究。学生学习编程类课程,普遍的反馈是“看了但是不理解,理解了就是记不住,记住了不练又会遗忘”。计算机实践类操作,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把现实世界的业务逻辑抽象成代码。初学者练得少,就越不愿意练,不动手验证就不会发现问题。书本上的应试技巧和未来实际解决编程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不同,一味地看书、背代码,是不会成为真正的程序员的。学生一旦养成不正确的学习习惯,最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教师面对不同的知识点“如何教”“如何练”“如何测试”“如何复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测试结果,反复调整和记录。当教师面对学习持消极态度的同学,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3]。
上机实践类课程,学生上课人数较多,不易测试。教师可以利用现有平台,比如头歌Educoder,构建线上实践测试环境。该平台根据学生测试结果,可以很好地反馈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测试,去验证自己的所思所想。
三、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成绩为导向,追求数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探知欲的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记忆了大量的概念、公式、结论等。不重视过程,直接记忆结果,必然导致实际应用中很难融会贯通,创造性和灵活性都较差。教师应该在高等教育阶段起到引领的作用,根据学生特点,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对比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提出解决方案的优缺点[4]。例如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提出的算法也许解决了该问题,但可能付出了一些代价。不同的算法,如何衡量解决问题的好坏,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不同思考角度对解决问题结果的好坏也会不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散思维去探索知识,理解并运用知识再创新。鼓励学生在课下思考、感知,准确地描述问题,通过合理途径寻找解决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敏锐,不怕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在如今学习资源丰富的背景下,出现了学生上课不认真,学生过于依靠课下看互聯网视频课程、忽视正常课堂的教学计划等现象,导致学生抓不住课程重点,出现知识点遗漏。高校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认知上的偏差。学生错误的观点和学习习惯需要及时纠正,教师应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质量,把学生“吸引”回课堂。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转变“无所谓”心态
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对生活非常满足,对周围事物呈现出“无所谓”心态。这种心态极易产生在大学生之间,使其浑浑噩噩、毫无斗志、不思进取甚至精神萎靡。心态消极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就开始选择逃避。这种心态非常危险,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他们只关注自己,对周围事物毫不在乎。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现出“不会无所谓”“挂科也无所谓”“被批评无所谓”,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喜欢当学生干部等行为特点。高校学生这种“无所谓”心理是面对挑战、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应激性反应,这种状态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需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5]。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高校应多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作为当代青年的骄傲和自豪,大力宣传“无所谓”心态的危害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还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五、重视教学设计中教师指导体系的构思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中,缺乏科学合理、满足当下青年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设计,这也是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6]。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才能够吸引学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该不间断地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加强专业素养,发掘科技发展相关资讯。教师应多参加专家讲座、知识分享等教学活动,通过多样的渠道,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做好课程设计的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呈现形式都需要仔细推敲。授课过程中要留意学生课堂上的状态,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时沟通。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难度适合的习题,让学生找到信心。教师在讲授重要知识点时,发现有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以对其提问,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拉回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提出未经深度思考或者理解不准确的问题,教师不要主动给出答案,要多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教学过程中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后,遇到困难不再试图逃避,而是主动去寻求解决办法。教师应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把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激发出来,通过改变“考核方式”“教学理念”来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深度,推进知识的学习。教师应适当减少布置纸面作业,多进行课下探究发散类题目,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衡量应侧重过程,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科学、分散的考核形式,合理对学习质量做出考量标准,根据学科特点制定考核办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教师指导体系。
六、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教学积极性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活到老,学到老”,不可懈怠。陈旧的知识可能会使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很多教师会随着教龄增加,出现职业懈怠的现象。当教师教学呈现倦怠态度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种职业懈怠对整个教学环节有很多消极的影响,易影响到身边的人。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感染学生。完善高校课堂教学的反馈评价机制,校方、学生、教师都应参与进来,并且反馈应该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构建师生对话平台。反馈评价内容应确保反馈信息准确、覆盖范围全面、合理、客观有效,防止主观随意性的出现[7]。高校应多举行不同教龄的教学竞赛,鼓励全年龄段教工进行教学创新。高校教师应定期参加教学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活动,每学年参加一定数量的培训课程,及时学习前沿理论,拓宽教学视野、多师联合、优势互补,形成教学合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认真对待和分析大学生厌学心理
当前高校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无关书籍、个别出现无故旷课、逃课等情况。大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仅与社会、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缺乏专业认同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错误等内部原因相关。学校需要对辅导员、班级导师等教学工作从业者的心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高校教师不应只重视学生“手里的答卷”,还应重视学生“人生的答卷”。要解决高校学生学习不积极等问题,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尽早脱离对学习的困扰或者是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校方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多方面措施,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逐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看到自己的优势,坚定信心,不断提升对学习的渴望和热情[8]。
八、加强课堂管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投入较多经历在打磨自己的教学内容上,往往忽视了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环境管理,教学互动。高校课堂经常会出现教师过分强调课堂规则,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管理方式呆板,学生教学参与度不高;教师忽视课堂管理,对学生出现松散懈怠行为置之不理等问题,会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这两种管理方式都不利于高校学生的课堂体验。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专业,教学形式多样,提高课程运作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教态和服装搭配,也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同样要强化学生道德品性的培养,学生应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不乱扔垃圾、遵守课堂秩序等小事做起。学生在整齐明亮、井然有序的教室学习,自然会精神振奋。反之,若教室脏乱,同学坐姿东倒西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规则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课堂上也会积极响应老师,会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从而增加教师的教学魅力、增加教学趣味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应一同制定课堂规则,共同努力,科学施策,多措并举,减少学生课堂上的不适当行为[9]。
优质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利于培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严明课堂纪律,提升大学生课堂纪律意识,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作,规范课堂管理制度,创设和谐的课堂文化,健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长效优良学风运行机制,提高教学质量[10]。
九、小结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教学改革,教育工作者顺应和借助“新平台”“新理念”来发展“新方法”。教师应帮助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学会抵制诱惑,趋利避害,把握机遇。教师应将课堂打磨得丰富精彩,让新兴技术与教学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利用网络资源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更健全地发展,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公绪霞. 习明纳模式对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 文学教育(下),2021(12):170-171.
[2] 苏小红,张彦航,张羽,等. “异步学、同步练、多师联合、多屏互动、领编领练”远程在线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20(09):1-4+9.
[3] 张玮,刁统山. 大学工科专业课学生注意力管理初探[J]. 高教学刊,2021,7(20):85-88.
[4] 沈培辉,陈常晖. 基于创新思维的启迪式教学方法研究[J]. 职业技术,2021,20(10):7-12.
[5] 何振华,刘薇. 人本主义理论下高校“无所谓群体”的教育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0):39-40.
[6] 丁爱萍.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分析[J]. 中国新通信,2021,23(15):157-158.
[7] 王冰然. 消除高职学生学习懈怠,提高学习效果[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4):90-92.
[8] 杨慧. 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8(05):119.
[9] 胡小玲. 高校课堂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03):114-120.
[10] 刘媛媛. 高校课堂管理视角下的学风建设工作探究[J]. 潍坊学院学报,2021,21(03):95-97.
(荐稿人:任自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
作者简介:肖佳祺(1992—),女,硕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