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
——基于Citespace 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6-16傅其娅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文献

刘 强,傅其娅

(1.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人群的一种职业幸福感、事业幸福感,也是这一人群人生幸福的重要方面。[1]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使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2]教师职业幸福感事关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事关教育发展的质量。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不仅要关注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而且还需要关注教师职业生活的体验,如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程度、工作环境的满意水平、潜能发挥和能力发展的进程等。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学术研究对于探索教师职业生活状态,深入分析宏观与微观因素的作用关联,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2002 年至2022 年间1787篇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质量文献绘制知识图谱,针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现状进行计量学分析,厘清总体研究情况、热点主题与未来脉向,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工具

(一)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数据库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知识文献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本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来源,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数据的权威性。在2022 年2 月17 日以“教师职业幸福感”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确保文献数量和质量。经过手动剔除,删除重复文献、会议记录、新闻报道等不相关和信息缺失的文献后,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787 篇。

(二)分析工具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图谱分析采集的有效样本。常见的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有ArnetMiner(专家检索系统)、PaperLens(数据关系挖掘)和CiteSpace 等。与其它软件相比,CiteSpace 软件融合了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侧重探测与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演变趋势、知识基础关系及内部联系。[3]笔者借助Cite Space(版本号5.3.R3),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梳理研究脉络、热点,为学者提供预测性的经验参考。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发文量分析

某一领域在某一时段发表的文章数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4]图1 可见,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起步较缓,横跨20 个年份,发文总量仅有2330 篇,早年间研究主题热度较低,文献数量规模较小。2008 年发表数量达到100 篇,标志了学术业内对该研究领域的正式关注。2012 年至2018 年,发表总数呈先锐减后递增,2019 年达到高峰200 篇,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学者们的关注热度持续攀升,也侧面体现了2008 年至2019 年间教师群体多元的幸福状态。2021 年发表数量回落,说明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体系开始转型,其研究内容纵向加深、横向拓宽,步入新发展时期。

图1 2002-2022 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发文趋势

(二)文献来源分析

1787 篇文献样本分别为1502 篇期刊论文、2篇学术辑刊、35 篇会议论文和148 篇硕博学位论文,期刊论文约占84.05%,足以佐证学术期刊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重要载文平台。《现代教育管理》《中国教育学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载文篇数位居前列,是该领域重要载文期刊。高载文期刊以教育综合类为主,可见教育学为该研究领域主要学科背景。核心期刊比重大,在表1 占80%,说明该研究领域期刊质量较高,与学术质量相适应。

表1 高载文量期刊分布

如表2 所示,近20 年被引排名第一的文献是《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认同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175 次),该论文随机选取川渝两地幼儿教师328 名,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KTOSQ)、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KTPIQ)、教师心理资本问卷(TPCQ)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KTOWBS)进行调查,得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在职业压力和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对保护和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理论价值。被引排名第二的是《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职业压力的中介作用》(125 次),该论文研究职业压力在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前的中介作用。被引文献排名前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探究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的因素,影响深远。从文献名称来看,排序前10 的高频被引文献精准锁定了关键词,如“心理资本”“职业认同”“职业倦怠”“胜任力”“改善策略”等,题名具体集中,简明确切,有效概括了文章的基本论点。此外,部分文献展现了独特之处,如《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背后——“生活方式”抑或“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观探讨》,从职业观出发探讨教师职业幸福感,颇为新颖。

表2 高频被引文献分析

(三)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发文作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梳理发文作者及其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反映出核心作者群及其合作关系。[5]作者合作知识图谱能有效展现作者直接的合作程度与规模,体现该领域研究的独立性或依存性。如图2 所示,图谱共获得275 个节点(作者)、67 条连线(合作关系),密度0.0018。节点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频次,节点大小不明显,说明学者发文频次未形成较大梯度。网络密度即核心作者合作程度较低,暂未形成宏大规模的研究团队;连线数量少,再次说明学者研究较为独立。李学农与多位作者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团队,说明他在这一领域有较大学术贡献和影响力;作者王钢和张大均共同完成多篇幼儿教师幸福感研究,可见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数支主题明确的专家队伍。

图2 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四)发文机构分析

科研机构发文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贡献度、权威性和总体研究规律。从发文量来看,研究教师职业幸福感最多的是曲阜师范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从机构属性来看,我国高校教育研究机构普遍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大多隶属师范类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也有少数综合研究型大学如西南大学,较早设立了教育学部,可见师范类高校是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主要阵地,为教师职业幸福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支撑。地域分布来看,武汉、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研究机构给予了较多关注,少数偏远地区也展开了积极研究,甘肃省多所中小学就提高当地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出了具体建议。

图3 发文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五)文献主题分析

表3 关键词中心度(前10 位)

1.关键词中心度

关键词是高度凝练作者学术思想与研究主题的系统语言,其使用频率与研究热点密切相关。笔者统计分析了2002-2022 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以确定这段时间学者的普遍关注点。本研究将中心度大于0.20 的关键词定义为高中心度关键词,前10 位呈现于图谱的中心位置,具备较为重要的研究影响力。中心度第一的关键词是“职业”(0.42),其次是“对策”(0.39)、“高职院校”(0.36)等。

2.关键词共现分析

共词分析属于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将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如关键词)共同出现,判断主题间的关系,从而展现当前研究热点。[6]如图4 所示,以1 年为时间切片,选取每年被引次数最高的前10 篇文献关键词绘制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生成229 个节点和241 条连线,分别表示出现频次在2 次以上的关键词个数及代表其共现关系的连线条数。该图谱的连线数大于节点数,且关键词布局呈密集网络结构,没有分散的节点,关键词联系相对紧密,表示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已构建较完整的框架体系,领域内各研究主题呈交叉线状。统计结果显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小学教师和影响因素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已持续较长时间热度。提升策略、高校教师、中职教师等关键词是近年来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热点问题。综合可见,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研究热点普遍落在特定教师群体的幸福状态。

3.关键词聚类分析

知识聚合功能既保持了同一性知识的准确与完整,也有助于对重复性知识单元的简化,消除其中的泡沫化知识。[7]经过寻径修剪合,生成包含10个关键词聚类的知识图谱,力图客观科学并形象地揭示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领域热点。图谱中的分析模块值(Modular -ity)Q=0.5211(>0.3),说明聚类结构效果显著;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S=0.7285(>0.7),说明聚类结果合理且信度较高。

图5 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知识图谱

每个聚类标签都是共现网络中的关键词,分别 为“#0 影 响 因 素”“#1 职 业 倦 怠”“#2 教 师”“#3专 业 发 展”“#4 职 业 幸 福”“#5 职 业 认 同”“#6 对策”“#7 幼儿园”“#8 小学教师”和“#9 教师职业”。聚类内部节点连线表示共现关系,连线越多,说明该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程度越高,“#0 影响因素”“#4 职业幸福”“#9 教师职业”等聚类内部节点连线多,共现程度较高。“#7 幼儿园”和“#8 小学教师”反映学者对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群体幸福现状的关注,这与前文的分析相同,相互印证。图谱连线大多在聚类内部,但也存在跨聚类的连线,“#1职业倦怠”“#5 职业认同”“#9 专业发展”中的跨聚类连线较多,说明这些研究方向之间的共被引程度高。而其他7 个聚类几乎没有跨聚类共现,可作为新的研究切入点。

4.热点主题分析

热点主题分析是文献主题分析的重要部分,一般采用内容分析法综述并总结相关文献。综合高中心度关键词、高频关键词、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以及关键词聚类分析的结果,在进一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热点主题归纳为以下4 点。

表4 热点主题归纳

(1)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研究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其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职业理想得以实现,能够发挥自己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8]杨柳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感到“累、枯燥、委屈、不被理解、没有成就感、待遇太低”,[9]幸福指数普遍较低,心理落差大。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满怀教育理想,老教师能够从容应对突发事件,两者职业幸福感较强,通常是教龄在5-30 年的教师会表现出一定的职业倦怠,[10]缺乏热情,成就感低。男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沈飘采用问卷调查湖南省1305 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示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男教师。[11]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工资待遇呈现出正比例关系,月收入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效能感、身心愉悦感,卫晓婧与勾唯颖在调查中印证“不幸福”的教师均不满意当前收入水平。[12]上述研究表明,新入职教师与老教师表现出较强的职业信念感,中短教龄的教师则相反;工资待遇直接影响教师的幸福水平,在性别方面更为明显,男教师的收益满意度远低于女教师。

(2)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第一,社会层面。社会地位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源于公众定位、社会评价以及薪资待遇。[13]金绪泽与张晶晶了解到86.9%的济源市教师认为“虽然当前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但与其他行业相比,社会地位仍较低”。[14]若教师职业的神圣性与实际的社会地位相差甚远,教师职业幸福感无法得到质的提升。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能给予教师情感能量;学生对教师辛苦付出的理解,也会让教师感到欣慰和愉快。政策扶持与工资优待是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正向的社会评价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帮助教师体味幸福。

第二,职业层面。职称决定了教师的职业体验,职称较高的教师享受更充分的教学空间。职业环境作为包含教研环境、工作氛围、管理体系、人际关系的要素整体,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教师工作感受与幸福感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杨金石从访谈中得知教师十分在意学校领导的管理风格、学校的体制设计、文化氛围,[15]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使他们发展进步、取得成就,保持愉悦的心情。

第三,个人层面。个人的心理状况与信念感对教师的幸福获得有极大影响,正确排解压力、调整情绪能维护他们健康的工作状态。教师希望在工作中获得归属感、被尊重,从而感受“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16]赵明认为职业认同感高的教师能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体验源源不断的幸福感;对专业发展需求强烈的教师,往往具有深刻的幸福体验。

(3)特定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

当前研究较关注特定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以高校教师、乡村教师和小学教师为主。

第一,高校教师。生活水平、年龄及职业压力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王蓓、苗元江等人研究发现有住房的高校教师在幸福指数及生活满意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住房的教师;在年龄变量上,王蓓发现36 岁以上的高校教师比36 岁以下的教师更幸福;职业压力造就幸福感差异,重点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高于一般高校教师的压力。[17]

第二,乡村教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落后的农村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事务。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核心,是农村学生走向外部世界的桥梁,他们肩负着教学、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多重责任。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既是个体的追求,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至关重要的影响。[18]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受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和自身文化程度影响最多,[19]他们在任教地区的社会地位较高,受他人尊重,其职业认同感与满足感远远大于城镇教师。

第三,小学教师。涂元林在《谈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中指出,现如今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状况不容乐观。[20]最新调查显示,近九成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失落,主要原因是学生考试成绩、严苛考核和繁多评比。上海市小学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仅有5.8%的教师觉得目前工作压力不大。[21]不论女教师还是男教师,小学教师微薄的工资都不足以支撑他们提升生活品质,职业幸福感出于较低水平。

(4)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

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可以发现研究者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即国家、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其内容概括为国家政策待遇、学校管理制度、个体信念感提升三方面。李月月在研究中就政府、学校、教师提出了明确建议,其他学者则围绕保证教师权益、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等展开讨论。

第一,保证教师权益,提高薪资水平。卫晓婧建议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社会干预;赵明也提到教师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同工同酬,切实降低教师的生活压力,侧面提升教师社会地位;郭艳艳认为国家应根据国情和教育发展需求,适当调整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为保证偏远地区教师收入水平,国家应适当政策倾斜,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22]政府还要关注教师社会地位,为教师成长创造物质条件。

第二,和谐教育环境,科学管理制度。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赏罚体系,教学管理以“教师”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和爱的关怀,让教师真正感受到幸福,精神上体验到放松。赵明提出要营造宽松的氛围、轻松的工作环境,增加教师主人翁意识和校园归属感。樊琳认为学校应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考评机制,有效解决各项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较为明确的评价机制,构建公平的奖惩机制。[23]基于“服务意识”,学校管理更要适度柔性化,给予教师更多的宽容、尊重与理解。[24]

第三,增强职业认同,提升个人素质。职业认同感高的教师容易获得职业幸福感,相反会提早步入职业倦怠,产生离职想法。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职业认同与热爱,是教师随时代发展,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25]李晶晶建议教师多进行自我积累,填补专业知识上的空缺,多参加学术会议,塑造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师要对自己的事业饱含深情,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怀有一颗创新的心从而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26]

(六)研究趋势分析

1.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图谱侧重于勾画各聚类间的关系及某一聚类的历史跨度,直观展现研究热点的演变过程。为了解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与动态演进趋势,得到2002-2022 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时间线图谱图6。该图谱的竖轴为聚类标签,关横轴为键词的时间年份。图中同样有10 个聚类,它们按照对应年份铺展开来,显示聚类内部关键词的发展情况。

图6 时间序列图谱

2004 年前后出现了6 个节点较大的关键词,分别是“道德情感价值”“教师”“教育人生”“教研活动”“反思”和“职业承诺”,它们在整体时段也是较大节点,说明教师的道德修养与职业人生一直被视为与职业幸福联系紧密的因素。2003-2012年间出现了密集的节点和内外部连线,说明该时期研究相对聚集,初步出现规模化的研究方向。2022 年的“社会声誉”“双减”“特岗计划”“教师权益”等新兴关键词,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标签“#3 对策”中有3 个明显的节点,可知学者倾向探索实际措施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发性检验(Burst detection)可以识别在哪些年份什么主题突然成为了研究热点,其热度用突发强度(Strength)来衡量。[27]绘制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突变统计图图7,条状图所加深的颜色代表突现词出现的时间,突现词是指数量激增或骤降的关键词。“高职院校”“调查研究”和“对策”三个突现词在2013 年同年突现,其中高职院校的强度排第一,突现强度为4.91,但持续时间短,属于领域早期发展阶段,反映了研究的突然转向。所有突现词最早在2002 年出现,但出于教师动态发展的社会地位和个人需求,并未持续发展下去。

图7 突现统计图

此外,某些词的突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当它们不得不被重视起来的时候,就会成为某一时段的热点。比如2017 年的突现词“心理健康”,继而被2019 年的“心理资本”接替,与心理学热点理论的变换相关。突现强度最高的是“提升策略”,说明提升教师幸福感的策略一直是该领域的主流命题。“乡村教师”“提升路径”和“新时代”于2020 年突现,学者可围绕最新热点,发散创新思路。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从计量学分析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本文旨在通过计量学网络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近二十年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领域的文献进行全面可视化分析,厘清该研究领域的主力学者、研究机关和载文期刊,揭示学者机构合作不足、学科知识单一等问题,总结四大热点主题,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镜鉴。研究发现近20 年该领域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总体热度较高但近年呈低关注;其次,研究来源分布均匀,作者以独立研究为主,具有明显的教育学、心理学背景;此外,研究内容丰富,紧扣时代主题。以上特点反映出学者对当前教师的职业幸福状态、影响因素、提升路径的重视,并对特定群体展开的针对性探讨。

当前研究仍存不足。其一,学科背景单一,研究视角通常相似;其二,泛泛空谈“什么是幸福”,忽略对个体情感、心灵诉求的思量,脱离实际;其三,针对特定教师群体提出的对策过于宽泛,应结合实地信息,因“人”而异,思考真实有效的幸福方法。

(二)展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教师的生存状态得到重视,唯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更积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鉴于此,参考前文识别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依据最新教育政策,预测未来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命题如下。

其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在已有文献中,学者提出的建议并未得到有效落实。校方和社会该具体做些什么,教育公正的社会环境该如何营造,教师合理的物质或精神诉求该如何满足,值得学者深入思考。学者只有兼顾精准方法、有效开展、广泛运用,才能切实增强教师的安全感、满足感、成就感和认同感,使其在教育工作中自由获得职业幸福感。

其二,教师边缘群体的关注。在中小学教师职业趋于女性化的背景下,男性教师处于相对边缘、易被忽略的位置,其幸福状态并不乐观。只有把握男性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幸福感来源以及不利因素,才能使吸引更多的男性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发挥男性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其三,“双减”政策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为了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落地。“减负不等于放养”是政策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目的,极大考验着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如何在政策推进与传统教学中探触平衡,如何迅速适应教学方式的巨大转变,如何使教师建构自信、保存认同,仍需系统指导,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将迎来以“双减”政策为关键词的研究热潮。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幸福感文献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