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顾别人先照顾自己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实证研究

2022-06-16徐爱兵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类别受访者

徐爱兵

(苏州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苏 苏州 215123)

一、问题提出

(一)心理咨询专业化发展对高校心理咨询师提出了更高专业要求

2001 年和2002 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1]及《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2]两份文件,要求高等院校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心理咨询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快速地发展。2001 年8 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厅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对心理咨询行业的专业化提出了标准,高校心理咨询的师资也从兼职化向心理咨询专业化方向转变。2012年10 月《精神卫生法》的颁布以及对新时期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新的需求赋予了高校心理咨询师新的内涵,但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现实压力。

在高校心理咨询快速发展的同时,作为高校心理咨询的核心要素——高校心理咨询师,本身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在高校这一环境中承担着多重角色,面临着角色冲突,同时会产生较高几率的焦虑,抑郁、替代性创伤以及情绪耗竭发生。自我照顾不仅有利于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是对职业的一种尊重。自我照顾越来越被意识到是一种维持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功能和减少职业倦怠风险的伦理需求。[3]

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师因忽视其自我照顾所衍生出来的问题逐渐浮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心理咨询师反馈自己无法兼顾专业和生活的平衡。特别对高校新手心理咨询师而言,因过去无法从相关教育教学培训中学习如何进行自我照顾,以及尽管意识到自我照顾的缺乏会对来访者以及自身产生伤害却不去寻求自我照顾,加上国内高校心理咨询制度尚未完善,产生的行政性或制度性问题往往加深挫折感与无力感,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研究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研究现状

自我照顾原先用于护理领域,指在医疗体系的健康照顾之外,个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照顾,后来引申为专业人员面临压力时,自己采取的应对方式和调节行为。[4]从护理和健康的角度,自我照顾指在我们生活当中任何能促进健康的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将自我照顾定义为人们为自己建立及维持健康、预防及处理疾病的行为。自我照顾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健康预防、疾病的觉察和疾病的处置等健康促进行为,[5]在心理领域的观点里,自我照顾是一种预防心理压力与倦怠,维持一定程度身心健康的必备能力,是伦理的必需要求。[6]

本研究中的自我照顾是指一种维持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涵对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觉察,然后开展自我照顾行为,使各方面达到平衡。目的在于促进及维持身心健康,使个体能够免于倦怠,而在出现不良状况时,也能从中恢复,达到个人的幸福感。

当前国内关于自我照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护领域,对自我照顾的概念尚未界定,自我照顾的特征和过程尚未厘清,虽然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中明确要求心理师应关注自我照顾,警惕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对来访者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必要时应当寻求督导或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助,限制或终止临床专业服务,[7]从这一要求中我们清楚地看出自我照顾作为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对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这一议题进行研究探讨尚显缺失,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倦怠、耗竭以及咨询伦理探讨。[7,8,9]

因此本研究对高自我照顾水平且经验丰富的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深度访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索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结构与发展过程,为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培养和干预提供参考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往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质性研究对象通常以时间为限,往往以10 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年限为访谈标准,但是心理咨询师的从业年限并不一定和自我照顾水平匹配,即从业年限高不代表自我照顾的水平也高,针对这一疑问,对420 名江苏省苏南片区不同类型高校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采用《心理师自我照顾量表》[10]测量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学校心理服务工作上的自我照顾情况。量表包括五个维度:身体层面、心理层面、灵性层面、人际层面及专业层面。量表总分越高,代表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倾向越高;反之,量表总分越低,代表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倾向越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 值为0.93,五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 值皆大于0.80。原量表经研究者进行分析后,各分量表的Cronbachα 系数介于0.867~0.925 之间,总量表α 系数为0.927。表示此量表仍然维持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通过问卷筛选出自我照顾总分处于高分端27%的被试45 人,从而使本研究通过对经验丰富同时高自我照顾水平的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经验的提炼,结果更加具有意义和代表性。

再结合从业年限的标准(11 年以上)和每周接待个案平均人次(6~10 人)以及愿意接受访谈作为筛选条件。访谈最终的样本数量以访谈资料的信息饱和不再出现信息为止,最终共计访谈10人作为本次研究的被试,10 名被试同时也符合以下要求:(1)拥有相应职业资质:即于2002 年至2017 年11 月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的从业人员以及在2017 年至今通过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的助理心理师和注册心理师;(2)工作内容以心理咨询服务为主;(3)工作地点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4)工作对象限定于高校的学生或教师。访谈对象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表

(二)访谈内容

访谈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其次是受访者自我照顾的主观经验,具体问题如下:“根据你的经验,你如何理解自我照顾?你的工作经验如何?你是如何知道你需要自我照顾?你目前为自我照顾做些什么?你如何解释自我照顾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根据你的经验,什么能提高你的自我照顾能力?你在实践自我照顾方面遇到了哪些挑战?如果是的话,你目前如何应对自我照顾的挑战?”

(三)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通过前期的量化研究,向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发出访谈邀请,等待对方回复后确定访谈对象,同时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编制访谈提纲初稿。

2.预访谈

在正式访谈之前,对符合访谈要求的4 名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预访谈,将访谈录音转化为文本,与团队成员讨论后,进一步完善访谈提纲,形成正式访谈提纲,总结预访谈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保障正式访谈的顺利进行。

3.正式访谈

研究者先以邮件联系研究参与者,向其介绍本研究的动机、目的和进行的方式,并向访谈对象告知保证访谈内容的保密原则以及其权利与义务,取得研究参与者的同意肯定后,再次联系研究参与者,双方确认访谈时间。

为保护研究参与者的隐私,研究者在不受外人干扰的空房间或心理咨询室进行访谈,在单独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确保访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访谈前,针对访谈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加以说明,请其签署,在征得同意后全程录音,访谈一般安排50 分钟左右。

4.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访谈结束后,将录音的材料内容逐字转录出来,在转录逐字稿时,研究者尽可能地将研究对象的谈话内容、情绪、语气及停顿、沉默、肢体动作等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做详实纪录,转录完毕后,研究者再反复听取录音数据,再次阅读检查逐字稿以保证其正确性。以扎根理论进行资料分析,由逐字稿中找到有意义的片段,编码形成概念,进一步比较分类,将相似属性的概念形成类别,在类别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以整合形成共同主题。

三、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结构分析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10 名经验丰富的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逐字稿进行转录编码和分析。编码在所有的被试转录文本中都有体现的,那么这个编码就被称为“普遍的”,如果一个编码在50%或更多的转录本中重复出现,则值得进一步注意,每个主要代码都代表了一种经验、态度、意见或评论,那么这个编码就成为“代表性的”,如果编码出现在不到50%但多于2 个被试的转录本中,就被称为“偶尔的”。[11]编码中次数与人数的比较,人数指标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中优先考虑人数指标,在整个过程中,保留超过50%提及的编码,代表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代表性编码,最终得到高校心理咨询自我照顾的编码体系。

研究结果共得到6 个三级编码,包括自我照顾的觉察、自我照顾的认知、自我照顾的方法、自我照顾的挑战/ 增强、自我照顾的演化,自我照顾的结果(表2),下文结合访谈内容和编码数据分析受访者对自我照顾的主观经验。

表2 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维度

(一)觉察

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结构中觉察的维度包括诱因和重要性,分别说明了高校心理咨询师他们如何发现自我照顾的需要和自我照顾的意义。诱因方面受访者描述了他们如何辨别觉察自我照顾的需要,包括精力诱因、身体诱因、情绪诱因、他人反馈、关系以及反移情。诱因强调鼓励高校心理咨询师有能力去觉察、协调和关注一个人的身体、能量和情感过程。重要性体现在高校心理咨询师面对生活事件的挑战时刻以及对经历耗竭时如何认识到自我照顾的重要性。这两个代表性编码表明,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重要性不是在学术或专业经验的背景下学习的,而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任务获得的,有必要强调在职业心理学中提倡自我照顾,维持良好的功能。

(二)认知

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结构中认知的维度包括态度和表现特征。分别说明了高校心理咨询师他们对自我照顾的态度看法以及对自我照顾特征的感知。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寻求帮助、主动/自觉的意图、平衡、多维。自我照顾的前提需要自己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自我认知需要高校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工作,知道自己的极限,认识到自己的悲伤和问题,并注意到它们什么时候会被触发。[12]自我接纳能力是自我照顾的基础,是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组成部分。[13]自我照顾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图,是自我调节过程的组成部分,那些有能力有意识努力的人比那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更不容易体验到负面情绪和问题行为。[14]保持平衡的能力是自我照顾的一个方面。是处理所有联系中紧张关系的一种能力。

表现特征描述了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自我照顾过程中对自我照顾存在方式的认识,包括自我中心/扎根和当下。在工作和生活中“自我中心/扎根”的体验和获得对自我照顾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一个人重新定位到此时此地的现实中来,有助于人们管理过度的感觉或强烈的焦虑。帮助人们从紧张的情绪状态中重新获得精神上的专注。每时每刻的当下觉察影响了高校心理咨询师对压力管理的意识和需求,以及对自我照顾的关注,这在工作中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压力状况。

(三)方法

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结构中方法的维度包括身体照顾、玩乐、私人空间、精神照顾、支持、边界,描述了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自我照顾的方法。

身体照顾展现了高校咨询师进行自我照顾的行为策略,包括合理饮食和运动。受访者认为,健康均衡的饮食是自我照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规律的饮食和食用健康营养的食物可以为个人提供能量和增强活力,对健康的生理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通过保持适当的饮食来保持营养健康已经被推荐作为预防或处理倦怠的一种策略。[13]坚持运动也是他们自我照顾的一部分。运动可以增强个人的内在心理耐受能力,使人平静下来,从而有时间与他人以及自己建立联系,并提供给个人思考或解决危机或冲突的空间。运动还可以通过增强掌控感和自我效能感来改变工作倦怠-抑郁的恶性循环。

玩乐包括文艺活动和娱乐活动。受访者解释说,他们从事艺术、音乐和文学,并以自我照顾的方式参与有趣和悠闲的活动,休闲活动和娱乐消遣被发现与降低倦怠呈显著相关。[15]当心理咨询师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专业和行政事务中时,集中精力从事创造性活动是非常有益的。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是心理咨询师预防痛苦的最常见方式之一以及保持幽默感和从事非职业活动是心理咨询师保持职业幸福感的常见方式。

私人空间方面受访者将睡眠、休息和独处描述了他们自我照顾的重要方式。规律、良好的睡眠是自我照顾的必要条件,睡眠对于自我缓解的能力、积极应对策略的提升和放松是必不可少的。保障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是自我照顾的基础,受访者通过参与小憩、回避或度假等休息方式可以让个体重新焕发活力,极大地治愈倦怠。远离日常工作如办公室、家庭、来访者或同事等可以培养一个与自我和重要事物重新建立联系的机会。独处有助于培养自我照顾能力,可以帮助清除压力,回忆并重新连接,心理咨询师需要平衡独处时间和他人相处的时间。

精神照顾方面受访者认为正念是一种自我照顾的精神行为,正念对健康的益处已被大量的学术研究证实。正念减压可以提供社会支持网络和人际关系、发展和澄清个人价值观和道德、提升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利他主义,可以滋养人际关系,并有助于整体幸福感。[16]结果显示在高校心理咨询师中,正念冥想有很多好处,使它成为自我照顾的基本方式。

支持方面受访者描述了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自我照顾的关系纬度,说明了自我照顾需要人际支持,包括与家人和朋友的连接、与心理咨询师的连接、与自我的连接、专业督导。所有受访者都声称和亲密的人在一起是一种自我照顾的重要行为,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有助于充实自己,使自己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得到重塑。最终这可能创造出对人性更丰富、更温和的态度,从而对咨访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缓解倦怠。与心理咨询师的连接表明了受访者对他们与个人心理咨询师的关系以及对个人工作的重视程度。访谈对象承认参与心理咨询进行个人体验是他们自我照顾的一个方面。个人体验对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和专业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关系,与心理咨询师的连接不仅是对自我照顾的重要方式,也是自我照顾需求觉察的一个重要指标。与自我的连接表明了高校心理咨询师通过自身价值感的感知,意义的获得这些方式来进行自我照顾。专业督导一直被推荐作为心理咨询师进行自我照顾的一种手段,从经验丰富的督导师那里接受支持和指导可减少孤独和隔离感。受访者都认为定期的专业督导是一种重要的自我照顾形式,专业督导提供了专心倾听的机会,抵消了单向的亲密感。

边界方面受访者描述了自我照顾需要边界感,建立和保持健康的边界是自我照顾的核心方法。包括专业角色和责任的识别、专业界限和范围的识别。在工作中设定明确的界限是预防或改善倦怠的重要自我照顾策略。[17]边界设置需要清楚地了解个人需求,并设置限制来满足这些需求。边界可以保护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利益以及维护心理咨询过程的完整性。与来访者的边界设置既需要对专业角色的清晰理解,同时也需要对咨询过程保持警惕的关注。心理咨询师必须认识到他们的专业责任,并有能力区分个人和专业界限,恰当区分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对来访者还是咨询师都是有益的。

(四)挑战/增强

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结构中挑战/ 增强的维度包括个人创伤、组织文化和压力,受访者确定来他们在自我照顾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和有益要素。

增强方面受访者认为组织文化对自我照顾能力的影响有很大的作用,高校中从事心理咨询的咨询教师因为咨询保密原则的设置,通常不能在工作之外讨论案例,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师一般不希望在工作之外获得社会支持,反而他们倾向于在组织内部形成紧密的联系,并严重依赖同事的情感支持。当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不能或不寻求外部社会支持时,组织文化的氛围会变得凝聚和加强。[18]

个人创伤方面受访者认为个人创伤/ 盲区包括对自我内省的抗拒都阻碍了自我照顾。心理咨询师有经历继发性创伤和同情疲劳的风险。继发性创伤源于与经历过创伤的来访者进行移情,并表现为心理咨询师认知模式的改变,包括高度的恐惧感和自我价值的贬低。认知模式的这些改变会影响心理咨询师的情绪和生理状况。在个人层面,个人创伤通过防止自我表露来阻碍自我照顾。

在压力方面,受访者认为压力状况对自我照顾有很大的影响。高校心理咨询师会遇到许多压力挑战,这些压力会增加他们遭受痛苦、倦怠、替代性创伤和损伤的风险。关于压力的负面后果及其对心理功能影响的研究强调了自我照顾的重要性,对压力的感知和处理影响高校心理咨询师自身自我照顾水平的高低。

(五)演化

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结构中演化的维度包括过程的演化以及意义的演化,受访者阐述了高校心理咨询师对自我照顾的发展、转变和演化的认识。

在过程的演化方面,受访者确定了他们在自我照顾过程中的改变和转变状况。包括持续的/发展的、年龄/经验、榜样。自我照顾总是持续的,总是在变化发展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自我照顾会随着生活的变迁而不断调整和转变,随着个人的不断发展而变化。随着成长过程发展中时间的推移,年龄和经验凸显出自我照顾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受访者通过经验,优化并加深了自我照顾能力。榜样反映受访者作为经验丰富的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职业生涯阶段中的发展趋势,自我照顾的心理咨询师会成为来访者的积极榜样。在意义的演化方面,受访者描述了他们对自我照顾知觉的演变,他们认为自我照顾是心理咨询师的责任,是优先、核心的任务,不是一个可选项。

(六)结果

自我照顾的结果强调了自我照顾的累积效应,受访者描述了自己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中自我照顾的作用和功能,健康和幸福显示出自我照顾能力与健康、幸福之间的直接关系。所有包含自我照顾的类别都会影响健康和幸福感。与要求来访者自我照顾和健康的概念一致,高校心理咨询师应保持积极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四、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发展过程分析

扎根理论中核心范畴描述了中心类别, 其他范畴可区分为与中心现象有关的情境、前因或后果,情境包括影响中心类别的广泛环境,前因代表影响核心现象的因果条件, 这些结果说明了针对中心类别的策略的结果。[19]

(一)情境

挑战/ 增强被确定为自我照顾的情境。情境描述了对自我照顾前因的影响或因果条件。前因又依次影响了自我照顾过程中高校心理咨询师对自我照顾的认知和自我照顾方法,进而让高校心理咨询师获得并保持健康和幸福感,以及影响了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职业生涯中对自我照顾议题的演变。

(二)前因

觉察是自我照顾的前因,是探索自我照顾需要的探测器。这个类别编码包括访谈对象识别自我照顾需要的方式。自我照顾需要的觉察过程引出了自我照顾的方法和认知,中心类别以自我照顾的方法和自我照顾的认知表示。自我照顾的前因影响了自我照顾的中心类别下的自我照顾认知和自我照顾方法。

(三)中心类别

认知和方法是自我照顾两个中心类别,自我照顾的中心类别之间也存在一种动态的关系。“自我照顾认知”和“自我照顾方法”类别之间存在双向性关系,自我照顾的中心类别促成了自我照顾的结果。

(四)结果

演化和结果被确定为自我照顾的结构,“演化”这一结果说明了自我照顾的周期性动态变化。如结果中的“演化”类别中的“年龄/ 经验”这一代表性编码表明了随着年龄的变化,对身体状况的觉察有了明显的提升,访谈对象描述了他们对身体局限性的更清晰的认识,以及对身体环境中的因果关系有了更深的了解。“演化”影响“觉察”。“结果”这一类别阐述了自我照顾的累积效应。代表性编码“健康”和“幸福”描述了自我照顾能力和健康、幸福之间的直接关系。所有包含自我照顾的类别都会影响“健康”和“幸福”这一结果。

本研究依据扎根理论,生成了自我照顾的认知和自我照顾的方法两个中心类别,其他四个类别定义为与中心类别相关的情境、前因和结果。自我照顾的挑战/ 增强表明了自我照顾中心类别的情境和广泛背景。自我照顾的觉察作为前因表明了影响中心类别的因果条件。自我照顾的演化和自我照顾的结果描述了自我照顾的结果。

为了提供更清晰的信息,这些关系被图形化呈现图1。自我照顾的情境影响了前因,依次影响中心类别,结果是中心类别引发的结果,对分类联系的研究引发了对数据的连贯叙述。研究问题中数据分析的情境化引出了描述这一现象的命题,并最终阐明了经验丰富的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过程的叙事故事。

图1 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发展过程

五、应用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探讨总结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结构和过程,结合“提及人数”及受访对象对自我照顾的特征倾向,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自我照顾培养和干预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创设自我照顾的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在自我照顾中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永远富有成效和以他人为导向的文化价值阻碍了自我照顾。我们必须保持对文化动态的认识,并公开处理文化压力如何影响和阻碍专业和个人发展。应该建立自我照顾的支持政策和程序,以促进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自我照顾实践,使他们感到支持、授权和参与这些活动的动力。高校主管部门以及相应组织机构应当关注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身心状态,设置良好的生活和职业支持环境,创设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自我照顾的积极心理文化氛围。

(二)制定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计划

可以通过启动自我照顾计划来保护组织内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督导及个别咨询或团体咨询,帮助高校心理咨询师有机会处理针对个人困扰的议题,并主动提供健康活动,减少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压力与负担,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全面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健康福祉,也能提升高校心理咨询的服务品质。

(三)开设自我照顾内容课程

在临床心理课程或高校心理咨询人员专业培训的课程中应当包含自我照顾的课程内容,用于教育或训练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增加他们有关自我照顾的理论和实操技能,减少学生及其他专业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职业耗竭等风险,履行赋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实现专业价值,从而保障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利益,促进他们的健康。

(四)保持良好的自我觉察

对高校心理咨询师来说,心理咨询可能是非常使人容易耗竭的工作。除了工作,许多高校心理咨询师倾向于先帮助别人再帮助自己,这会导致一种不平衡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从每个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和专业水平开始,为了防止这项工作的消极后果,高校心理咨询师必须觉察到自身的认知、行为和情绪等状况。高校心理咨询师不仅仅要通过保持良好的自我觉察发现自我照顾的需要,而且也可以借此确定自我照顾的行动路线。影响自我照顾障碍的觉察,提醒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论什么样的专业背景下,都必须强调自我觉察和个人工作的综合实践。

(五)运用多样化的自我照顾方法

在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照顾的经验中,自我照顾的方法和策略是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保障了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运用自我照顾满足自身更多的个人和专业的需要,变得更有弹性,高校心理咨询师从单个或多个自我照顾策略着手,渐渐形成自我照顾方法和策略的网络系统,为自己建立一个合乎自身利益且有效的自我照顾计划。

(六)寻找意义

探索培养建立心理弹性的策略和技术对确保该领域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生涯中从业经历的经验转变是一个漫长而有意义的过程,最终结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取决于一个人照顾自己的能力。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职业生涯中探索内在意义,对于职业和个人发展是一个有力的内在资源。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类别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服务类别
多类别复合资源的空间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