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播种期比较试验

2022-06-16邢万里高义平

食用菌 2022年3期
关键词:盖菇播种期大球

滑 帆 邢万里 高义平*

(1保定市农业科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 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北京100000)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斐氏球盖菇,商品名赤松茸,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十大食用菌品种之一[1]。大球盖菇色泽艳丽,口感细腻,脆嫩爽滑[2-3],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质元素、多糖等营养物质[4-7],是珍贵的食药两用真菌[8-11]。大球盖菇为草腐菌,可分解玉米秸秆、木屑等农林废弃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技术简单,栽培成本低,经济收益高[12],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播种时间会直接影响其菌丝的营养生长进程,进而影响大球盖菇的出菇时间、菇潮及产量,甚至商品品质。为此,笔者在河北省保定市进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不同播种时间比较试验,以确定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播种时间,为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菌种为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的“大球盖菇1号”,菌丝洁白浓密、无病虫、无杂菌感染。母种扩繁培养基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3 g,琼脂20 g,维生素B10.01 g,水1 000 mL[13]。原种培养基为麦粒培养基,配方为:小麦98%,石膏粉1%,碳酸钙1%,料含水量65%。栽培种配方:木屑78%,麸皮20%,碳酸钙1%,糖1%,料含水量65%。培养料配方:玉米秸秆60%,木屑20%,稻壳10%,麸皮7%,生石灰3%。

1.2 栽培试验地概况

1.2.1 地理位置

试验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

1.2.2 气候环境

试验地为平原,海拔10~30 m,多年平均气温13.4 ℃,1 月平均气温-4.3 ℃,7 月平均气温26.4 ℃;年平均日照2511.0 h;年平均降水量550 mm,年平均降水天数为68 d,主要集中在每年6—8月。

试验点一为保定市博野县解村(A1),试验点二为保定市满城县高荆村(A2)。两个试验林地树种为速生杨树,3 年生,树势较旺,株行距2 m×3 m,郁闭度75%左右,土壤质地疏松,保水透气、肥力中等。试验地栽培面积为0.33 hm2(5亩)。

1.3 播种期

分别于2018 年、2019 年秋季8 月25 日、9 月10日、9月25日铺料播种。

1.4 铺料播种方式

干料投料量5 000 kg/667 m2。培养料中的木屑提前2 d 预湿,与其他原料混合后堆积发酵,培养料含水量为65%。667 m2林地铺料播种面积为200 m2。采用垄式栽培方式,垄宽80 cm,垄高30 cm,垄间距50 cm。点播菌种:播种时将菌种掰成2~3 cm 块状,菌种用量0.5 kg/m2左右;第一层培养料的厚为10~15 cm,第二层培养料的厚为10 cm,两层培养料之间点播菌种,然后覆土3~4 cm,最后土层上覆盖一层玉米秸秆,厚为3~4 cm[14]。

1.5 管理及观察记录项目

各试验点管理方法相同,定期观察记录菌丝长势、出菇时间,统计单潮菇产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期对大球盖菇菌丝长势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两个试点试验结果一致,即在三个播种期播种越早,菌丝长势越旺盛,发菌时间越短。8 月25 日播种,菌丝长势最旺盛,发菌时间最短;9月25 日播种,菌丝长势最弱,发菌时间最长。9 月10 日播种的发菌时间居中。这是由于当环境温度达到菌丝安全生长的温度时,播种时间越早,林下环境温度越高,菌丝长势越旺盛,满足其积温要求的时间越短,即发菌时间越短。9 月25 日播种菌丝生长时间超过60 d。因为播种时间晚,生长环境温度低于菌丝生长温度,菌丝停止生长,翌年温度回升后菌丝才能继续生长。

表1 不同播种期大球盖菇发菌情况

2.2 不同播种期对大球盖菇出菇的影响

由表2 可知,8 月25 日播种头潮菇出菇时间早,菇潮数最多,10月份可以出1潮菇,11月份还会零星出菇。比9 月10 日播种多出1 潮菇。9 月25 日播种出菇最晚,菇潮数最少。9月10日播种的出菇时间、菇潮数居中。9月25日播种因入冬前菌丝不能完成营养生长,第2年春天气温回升后,菌丝继续营养生长,春季出菇时间少,比9月10日播种少出1潮菇。

由表2 可知,不同播种期出菇结束时间基本一致,试验地6 月份最高气温稳定在30 ℃以上的时间基本相同,当气温稳定在30 ℃以上后大球盖菇菌丝基本停止生长,出菇也随之结束。

表2 不同播种期大球盖菇出菇情况

2.3 不同播种期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播种期较早的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较高;8 月25 日播种的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9 月25 日播种的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低,9 月10 日播种的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居中。

表3 不同播种期大球盖菇的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保定市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最佳播种期为8 月25 日。播种后菌丝长势旺,发菌时间短,出菇早、菇潮数达4潮,两年两点平均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为58%。试验表明,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播种时间越晚,发菌需要的时间越长;播种期最早的发菌时间最短。试验的三个播种期,播种时间早,大球盖菇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高;播种时间晚,大球盖菇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也较低。

试验选择最早播种期为8 月25 日,是基于保定市历年8 月份气温条件而定。保定市历年8 月份气温,8 月25 日以后林下温度稳定在30 ℃以下,满足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安全温度,确保发菌期不会发生烧菌[15]。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当年当地气温条件,参照7~15 d 的长期天气预报而确定适宜播种期。

图1 栽培大球盖菇的林地

8 月25 日播种,10 月、11 月上旬进入出菇高峰,入冬后菌丝进入休眠期,翌年3 月下旬开始出菇,4月、5月气温最适时出现第2个出菇高峰。两次出菇高峰均在气温最适时,大球盖菇的产量高、品质好。9 月10 日播种,菌丝冬前只能完成营养生长,或在10月底11月初零星少量出菇,翌年气温回升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比8月25日播种的少收获1潮菇,这是试验产量低于8月25日播种的主要原因。9月25日播种,秋季菌丝无法完成营养生长,到翌年3月下旬菌丝继续营养生长,春季适宜出菇的时间大大缩短,6 月份气温升高时,出菇还未结束,高温影响菇产量及品质。因此,当林下环境温度适宜大球盖菇生长发育,应尽早播种,争取在冬前多采收1~2 潮菇,同时提高菇品质。

9 月25 日播种,大球盖菇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低。原因为播种后,环境温度逐渐降低,菌丝生长速度逐渐下降,营养生长时间延长,出菇时间缩短,培养料营养成分不能充分转化,生物转化率低。生产中,晚播时应减少栽培料的单位面积铺料量以提高生物转化率,降低栽培成本。

提高生物转化率的方法有:一是选用粗壮浓密、无污染的优质菌种;二是尽早播种,提高冬前菇潮数、产量;三是错过最适宜播种期时,减少单位面积用料。

猜你喜欢

盖菇播种期大球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不同播种期酒用高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林下大球盖菇丰产技术要点
数理:大球和小球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有多少盏灯
开怀大猜
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