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探究

2022-06-16祁亮亮李俐颖吴小建赵承刚胡永强廖高雨

食用菌 2022年3期
关键词:种数真菌树林

祁亮亮 李俐颖 吴小建 赵承刚 胡永强 廖高雨 郎 宁*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2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3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4)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境丧失与破碎化等因素严重威胁菌物的多样性[1]。菌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已详细描述的菌物约有15万种,至少有94%的菌物物种未被发现或描述[2]。大型真菌分布广泛,生物量巨大,与植物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3],不同生境大型真菌多样性不同[4]。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气候适宜大型真菌发生。截至2021年,已发现并报道广西大型真菌1145 种[5],相比于2009 年[6]增加了245 种,表明广西大型真菌的物种蕴藏丰富。桂南地区拥有诸多连片的锥属树林,以锥Castanopsis chinensis(Spreng.)Hance、白锥Castanopsis faberiHance、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Miq.为主。以广西上思县、浦北县、容县等为主要分布区域的锥林下大型真菌物种丰富,以灰肉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X.H.Wang,Zhu L.Yang & Knudsen(俗名红椎菌)为代表的可食红菇,全国产量第一(http://bigdata.cefa.org.cn/),其中仅浦北县天然红锥面积达到1.73 万hm²,灰肉红菇采收面积约0.3 万hm²,累计销售额近2 亿元。但大规模、无差别的采集必然造成灰肉红菇种质资源的减少;大量采集灰肉红菇有可能混入其他物种(有毒真菌),易误食中毒。为此,笔者对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濒危等级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地方特色野生食用菌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采集区域的确定、大型真菌采集与处理

依据广西锥属树林分布范围,确定上思县、容县、浦北县等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5月至2021年8 月采用随机踏查的方法,采集大型真菌子实体,拍摄原生境照片,记录大型真菌生态数据,子实体50 ℃烘干密封常温保藏,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

1.2 标本鉴定

依据经典形态学分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采集到的大型真菌进行分类学研究。在宏观上,主要依据原位生态照片与标本采集记录;微观上,主要用光学显微镜对孢子、担子、菌丝等结构进行观察(浮载剂:5%KOH;染色剂:刚果红染液;淀粉质反应:梅氏试剂等)、描述与记录。疑难标本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分类学地位进行确认。大型真菌鉴定主要参考《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7]《中国热带真菌》[8]《中国大型真菌》[9]《海南大型木生真菌的多样性》[10]《台湾大型真菌》[11]《日本のffiのと》[12]《中国广西大型真菌》[5]等。依据《真菌词典》第十版[13]以及Index Fungorum(http://www.indexfungorum.org)、Species Fungorum(http://www.speciesfungorum.org)等在线数据库对大型真菌名录进行编目。物种组成参考植物物种多样性[13]的研究方法,分析物种科的属以及种水平。

1.3 濒危级别确定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评估报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2018 年),参考IUCN 红色名录濒危等级,确定物种濒危级别。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对获得145 份标本进行分类鉴定,采集到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分属2 门2 纲9 目19 科33 属61 种,其中子囊菌门1 种,担子菌门1 纲8 目18 科32 属60种。广西新记录属3 个,新记录种28 个。依据《真菌词典》第十版[14]对物种名录进行编目,“*”代表广西新记录种,“**”代表广西新记录属;可食用大型真菌22 种,约占总数的36.07%,有毒真菌19 种,约占总数的31.15%,不确定是否可食20 种。濒危等级方面易危(VU)1 种、无危(LC)30 种、数据不足(DD)30种(表1)。

表1 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2.2 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分析

依据物种组成,将物种科的属水平划分为:单属科(科内含1 属)、寡属科(科内含2~5 属)、中等科(科内含6~15属)以及多属科(科内含16属以上)[13]。

(续表1)

由图1 可知,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以单属科为主(14 科),占总科数的73.68%;属数有14 属,占总属数的42.42%,种数为25 种,占总种数的40.98%。寡属科次之(4科),占总科数的21.05%,分别是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光茸菌科Omphalo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属数有12属,占36.36%,种数为26种,占42.62%。中等科仅1科,牛肝菌科Boletaceae,占总科数5.26%。

图1 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科的属水平特征

据大型真菌各科所含物种数目,将大型真菌划分为单种科(1 种)、寡种科(2~9 种)、中等科(10~19种)、较大科(20~49 种)、大科(50 种以上)5 个类型[13]。由图2 可以看出,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单种科最多,12 科,占总科数63.16%,属数12 属,占36.36%,种数12 种,占19.67%。寡种科次之,4 科,占总科数21.05%,属数10属,占30.30%,种数15种,占24.59%。中等科最少,3 个,属数11 属,占33.33%,种数34 种,占总种数55.74%。从中可以看出中等科种数尤为占优势,物种数最多的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13种),其次为鹅膏菌科Amanitace‐ae(11 种),牛肝菌科Boletaceae(10 种),上述3 科为锥属树林下的优势科(≥10种)[15]。

图2 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科的种水平特征

3 讨论

研究共发现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61种,其中子囊菌仅发现1种,其余均为担子菌,说明当前生境下可能比较适合担子菌门大型真菌子实体生长,物种组成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锥属树林下单属科物种数量约占总数的41%,单种科物种约占总数的20%,表明在单一植被群落下,大型真菌的分布较为简单,故大规模单一的植被会造成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的降低[4,16]。锥属树林下的优势科包括红菇科、鹅膏菌科和牛肝菌科,该3科内物种绝大多数是共生菌,共生菌与植物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后,能够使单一植被的生态群落保持生态稳定[17]。调查发现广西新记录属3 个,新记录种28 个(占总种数的45.90%),表明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特有种属分布十分普遍,这也是大型真菌适应生境的一种表现;而且特有种属的存在,为将来以大型真菌作为锥属树林生态稳定的指示物种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18-19]。

研究发现广西锥属树林下可食的大型真菌约占总数的1/3,有毒和食毒不明多达39 种,有毒真菌中,以鹅膏菌属真菌居多,其中所发现的包括小毒蝇鹅膏菌Amanita melleiceps、拟卵盖鹅膏菌A.neoo⁃voidea、假褐云斑鹅膏菌A.pseudoporphyria等是常见的造成误食中毒的物种[20],应加强科普教育和发布锥属树林毒蘑菇预警,减少中毒事件。在濒危程度上,大部分真菌属于无危或数据不足的情况,说明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的暂时不存在亟须保护的情况。灰肉红菇在濒危评价中属于数据不足,而且被列为特有种,然而根据广西对灰肉红菇每年的采收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很有可能会处于易危物种的状态;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广西新记录种——近杯伞状粉褶菌Entoloma subclitocyboides,之前在贵州省、海南省、湖南省有记载,该物种在濒危评价体系中属于易危物种,需要进一步保护与关注。

综上,虽然研究对广西锥属树林的部分地区进行调查分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下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还会发生变化,仍需要持续对大型真菌进行调查,增加研究范围以及深度才能够准确地反映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及濒危情况,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大型真菌保护优先顺序,确定重点保护物种和保护区域,更有效地对大型真菌开展保护与保育工作。

猜你喜欢

种数真菌树林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千奇百怪的真菌
我国儿童读物量化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雨后的树林
致命真菌
绝句(二首)
基因型、表现型种类数的快速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