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继续教育历程、特点及启示

2022-06-16梁家贵蒲学红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

梁家贵,蒲学红

(阜阳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继续教育是相对于全日制教育,并以成人为教育对象,旨在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再教育形式(1)学术界多认为继续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CEE(Continuing Education Engineering),实则犯了概念性的错误。顾名思义,继续教育就是相对于有固定场所、固定学制、封闭性的学历式教育形式,并以成人为教育对象的一种追加教育形式,在我国由来已久。近代教育体制确定后,继续教育主要针对全日制教育而言,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种形式,对于满足学历提升需要、强化专业素养、提高国民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终身学习,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31,强调了继续教育的作用及其所遵循的根本方向。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继续教育历程,概括特点,提炼历史启示,可以从一个方面再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所树立的优良作风。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继续教育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开始就非常重视继续教育。实际上,五四运动后,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就开始深入工农群众中间,开展阶级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党的一大制定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任务的第一个决议》明确提出,要在各种工业单位成立劳动补习学校、劳工补习学校、劳工组织讲习所,其“旨在培养工人遵守纪律和实践党的思想”[2]。不言而喻,这里的教育对象都是劳工,他们或者是成年人,或者是因失学进厂务工的未成年人。因此,这一时期党所开展的教育也就是继续教育。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关于教育运动的决议案》提出,要积极开展成人教育,提高社会青年的知识、觉悟,并使年长失学的青年得到普通文化教育[3],体现了党对开展继续教育的高度重视,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党深入厂矿、铁路及各种手工业行业,设立工人补习学校,在农村兴办农民学校,又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军事干部、培养革命骨干、组建革命军队,集聚、壮大了革命力量,有力地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形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党在较大范围内有计划推广继续教育的开始。大革命失败后,党被迫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以农村包围城市,创建根据地,从而为党将继续教育方针付诸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可以说,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开展继续教育。在“一切文化教育机关,是操在工农劳动群众的手里,工农及其子女享有受教育的优先权,苏维埃政府用一切方法来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4]宗旨的指导下,党成立了各种干部学校、工人补习学校、夜校等机构,并采取了识字班、俱乐部等多种形式,使无数的工人、农民、妇女受到了教育,提高了文化水平。夜校具有相对固定的场所,识字组大多设在群众的家里,而识字牌就分布在道路的旁边。这种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在“苏维埃区域的文化教育”一部分中指出:兴国县全县成立识字运动总会,覆盖130个乡;该县在总会下面成立识字运动分会,覆盖561个村;另在3 387个分会下面成立识字小组,吸收22 529人加入。该报告同时强调了妇女群众接受教育的状况,“实为从来所未见”。例如,兴国夜校学生15 740人中,男子4 988人,占31%,女子10 752人,达到69%;兴国识字组组员22 519人中,男子9 000人,占40%,女子13 519人,达到60%[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积极创建抗日根据地,这是党开展继续教育的第二阶段,也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及各根据地阶段的继承、发展、提高。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陕甘宁边区共建立了夜校208处,学生1 917人;半日校61处,学生919人;识字组5 834组,组员39 983人;冬学600处,学生达10 000人”[6]571。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迫切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干部的作用益发凸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7]为此,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进一步强调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将干部教育列为教育工作的最重要部分,并就学习教育形式、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1942年3月2日,《解放日报》转发《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明确“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又应该是第一位的”[8]。当时,党开办的面对其他人员的继续教育均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形式也可谓多种多样,具有可行性,效果明显。其中,有冬学、识字班(组)、夜校、半日校以及剧团、俱乐部等;同时,还建立各种干部学校,如著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延安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列学院等,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骨干以及革命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全国其他地区的抗日根据地也纷纷举办各类学校,努力开展继续教育。例如,在“淮北(位于豫皖苏鲁四省交界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三块根据地组成)、淮南(前身为皖东抗日根据地,含安徽东部和江苏西部地区)和皖中(位于安徽中南部沿长江两岸地区)”,就举办了各类教育,为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大批的可用人才[9-10]。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各解放区继续推行继续教育,并重点开展革命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各解放区都兴办了干部学校,许多学校逐步向正规化发展。1948年10月,毛泽东为贯彻中共中央九月会议精神起草《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战争的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三万至四万下级、中级和高级干部,以便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前进,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五千万至一万万人口的新开辟的解放区。”[11]1949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49年的任务中提出:“1949年的干部教育计划,即在干部训练学校中及在职干部中进行马列主义的理论及中国革命各项具体政策必须适合目前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1949年的国民教育计划(包括大学教育及各种专科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等)必须适合当前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6]575这一系列举措培训了大量的各类人才,对解放战争胜利的迅速到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各类人才。为此,党开始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实质上是继续教育。尤其是自1953年以来,脱盲人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56年更是增幅明显(详见表1)。

表1 1949—1956年参加业余学校人数和扫除文盲人数 单位:万人

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开始开展函授教育。据统计,到1957年,全国举办函授教育的高校共58所,举办夜大学的有36所,在校函授生35 000人、夜大学生12 000人;至1961年冬,全国已有277所高校设立函授部或夜校,共有学员26.6万人[12]。阜阳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的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也于20世纪60年代开展函授教育工作,成为安徽省最早举办函授教育的高校之一。

改革开放后,为满足人们提升学历的需要,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历继续教育体系。就高等教育而言,我国形成了由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组成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中后两种便是继续教育形式,培养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成人学校(含成人高等学校、成人中等学校和成人初等学校)共660 165所,毕业9 496.89万人、招收8 008.96万人[13],自学考试(含本科、专科和中专)毕业300 906人[14],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更加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31,为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继续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规范,并日益注重加强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继续教育之间的转换通道日益畅通,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升国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成人本专科毕业2 131 369人,网络本专科毕业2 323 128人,成人高中毕业34 249人,成人中专毕业481 851人,成人初中毕业106 863人,成人小学毕业451 555人(其中扫盲班160 851人)[15]。另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国家正式出版的继续教育类教材达5 600余种,形成了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教材体系;累计培养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5 452万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16]。中国的继续教育已走在世界各国前列。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继续教育的特点

纵观中国共产党继续教育百年历程,不难看出,党开展继续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极端困难落后的条件起步,办成了现代化一流的继续教育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开展的继续教育都是在包括革命队伍中的干部群众在内的绝大多数工农青年未接受任何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彭湃曾指出,在大革命时期的海丰县,“农民倒不知教育是甚么东西!全县的农民能自己写自己的名字者不到20%,其他80%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安徽省人口中“青壮年文盲率达85%以上”[18]235。据统计,当时的芜湖市裕中纱厂工人文盲率竟达89.4%;当涂县城区61个工会的会员文盲率高达96.7%[18]235。

与此同时,党开展继续教育还面临因经济极端落后所导致的经费缺乏、条件简陋。近代中国积弱积贫,经济衰败、民生凋敝,广大人民群众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哪有什么条件去读书、接受教育?儿时的王尽美是借给财主念私塾的儿子当陪读才得以接受最初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经济也是异常困难。在如此极端困难落后的条件下,党秉持勤俭办学、因陋就简的原则,不增加广大人民群众负担、不影响生产,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例如,不收取群众任何费用,粉笔、灯油等是主要的教育经费开支,校舍主要利用庙宇等闲置房舍,绝大多数是自己动手建立起来的。在学习时间方面,充分利用工农群众工作、生产余暇,让青年和成年工农群众在饭后茶余、田野旁、车间内随时随地参加学习。为避免工农群众产生厌学情绪,党还组织俱乐部,通过谈话会、科学讲演会、读报讲报、编写墙报、游艺、演戏、化装表演等活动开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组织人们观看电影、喜剧以及参观各类主题展览等。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吸引了大批的群众,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952年5月,据江西省6个市、70个县、7个产业单位材料的统计,一年来全省参加业余学习的职工达65 201人,较1950年底增加6倍,较1951年上半年增加1倍。1952年江西省计划组织10万名职工参加业余学习,并在全省主要城市普遍创建职工业余中学,以满足职工进一步学习的需要[19]。

(二)从注重实用,办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继续教育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继续教育尤为注重实用,坚持与政治和生产的需要相结合,讲求速成和实效。当时,继续教育的重点是扫盲,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识字、读报,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同时,普及一些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而破除封建迷信。抗日战争时期的干部教育更是突出了实用性,“因为干部是群众的先锋,他们更需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培养和提高的目的也是为着群众的……因此政府的教育部门就不能不将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干部教育方面”[20]。此外,《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太岳版)以及《太行日报》《太岳日报》等抗日根据地的报纸经常登载一些科普性的文章,专门介绍科学知识,帮助广大群众增强对科学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最短的时间恢复国民经济是当时的中心任务。1950年9月20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上指出:“工农识字学文化是提高政治觉悟和生产技术的先决条件。因此工农教育在现阶段一般应以识字为主,同时结合政治时事和生产技术的学习。”[21]71955年6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不能建立在大量文盲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适应当前农村新情况和新任务的需要,积极地开展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扫除文盲,克服我国农村文化落后状态,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21]55。这就需要在工农业劳动者中普及教育,提高其文化水平,实用性是当时继续教育首要的指向[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对继续教育的需要也日益多元化。党适时对继续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进行调整,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形式、多专业、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格局。

(三)从不规范、不系统的继续教育体系,办成了办学模式灵活的继续教育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的继续教育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政治形势及军事状况的不断变化也使党的有关教育方针无法长时间推广。例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继续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央苏区,但因长征而被迫中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继续教育,其他抗日根据地则相对弱得多;随后又因解放战争的爆发,原有的师资及其他教学资源不得不转移,有的迁至各个解放区。与此同时,环境艰苦、师资缺乏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低等因素,也决定了党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不可能建立规范、系统的继续教育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党的继续教育方针非常明确,但由于底子薄、人才需求大,继续教育办学体系仍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的缺陷。为此,党决定大规模培训培养师资。这一时期一大批师范院校纷纷成立,它们不仅承担培养师范学生的任务,还负责培训已有师资。例如,1960年秋季,刚刚组建的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便建立函授部,招收对象是当时教学上还存在困难的在职初中教师(包括农中教师)。1960—1961年设置中文、数学、历史、物理、地理、化学、生物7个科,在校生达到750人;1961—1962年设置中文、数学2个专修科,学生共计632人[2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的“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31的总体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推进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构建了国际一流的继续教育体系。

(四)无论在哪一个时期,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纵观百年继续教育历程,党始终坚持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而继续教育就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人民虽然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但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更不知如何摆脱这种深受压迫和剥削的状况。党高度重视阶级教育,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间,通过举办补习学校、夜校等方式,甚至借助拉家常、贴标语、喊口号、唱山歌及演讲、晚会等形式,用通俗、生动、深刻、极富思想性和战斗性的教学内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启发、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为提高妇女社会政治地位,推进妇女解放,党在根据地内除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外,积极动员广大妇女从婚姻、家庭中解放出来,参加识字班,并举办妇女学校,努力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增强她们的参政议政意识。

卫生问题曾长时期困扰中国人的身体健康,以致近代中国人被西方人视为“东亚病夫”。 党在各根据地除动员一切部队、机关的医务人员为人民群众服务,经常组织巡回医疗队下乡,为人民群众看病外,还成立包括助产在内的各类医务人员训练班;同时,号召“各界人士,必须针对各地具体情况,用一切机会和方法(如小学校、干训班、自卫军、读报识字组、黑板报、歌谣、戏剧、秧歌、书报、画图、庙会、展览会等 )进行对人民的卫生教育”[24]。上述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爱党爱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校政治教材》为例,该书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包括“跟着共产党向胜利前进”等课,主要讲解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祖国伟大的建设事业;第二单元包括“当家作主,勤俭办社”等课,讲解应该怎样做一个好社员;第三单元讲解如何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提高革命警惕,保卫祖国建设”等课,体现出鲜明的政治色彩[25]。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继续教育的启示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6]百年继续教育历程就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体现之一。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识文断字”是广大民众祈求不被蒙骗甚至改变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途径,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近代学制在中国推广后,受教育仍是广大民众不敢奢望之事。据记载,至清宣统三年(1911),安徽省阜阳地区仅有各类小学堂123所,其中高等小学堂10所、中学堂5所、蒙养院1所,并且大都分布在县城和乡间较大的集镇上[27];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安徽望江县“校舍简陋,教师无法进修”,且“妇女缠足风气较盛”,如蒙城县“小学教室内间有泥塑神像,女子就学者极少,妇女缠足之风仍未革除,各小学女生多有缠足者,教材仍用经书”[28]。可以说,对于未能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广大民众来说,继续教育是他们提高文化水平、增强谋生能力、改善社会政治条件、提高社会政治地位的极为重要的途径。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历朝历代都没有大规模开展继续教育,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时期也仅是一些志士仁人在呼吁,并且收效甚微。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将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视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中国的继续教育为什么能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起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办成了现代化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模式灵活的继续教育,走过光辉历程、创造伟大奇迹的呢?百年继续教育历程雄辩地证明,中国的继续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了广大民众受教育的需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宗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9]《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30]。不难理解,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进程中,继续教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继续教育历史启示,可以从一个方面再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所树立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夯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凝聚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信心和伟大力量。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区域教育大扫描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节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