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乱象背后的“信息茧房”与“破茧之道”
2022-06-16华翔宋瑶
华翔 宋瑶
[ 作者简介 ]
华翔,男,安徽蚌埠人,铜陵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告学。
宋瑶,女,安徽黄山人,铜陵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告学。
[ 基金项目 ]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园解压馆”(项目编号:s202110383357x)成果。
[ 摘要 ]
“饭圈”是近几年爆火的词语,但随着网络的发展,“饭圈”慢慢沦落为一个贬义词,“饭圈”的出现经常伴随着网络暴力、群氓等负面评价,更让人担忧的是“饭圈”文化开始向青少年群体发展,因为“偶像”而引发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出现了未成年群体参与的现象。这一问题也引起国家和社会群体的高度重视,从2021年开始,国家对“饭圈”文化的乱象进行治理,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对“饭圈”乱象重拳出击之下,我们也应该思考,是何原因造成如今“饭圈”的乱象,“信息茧房”与“饭圈”文化的关系以及在面对“饭圈”文化乱象时除了严厉的打击之外,如何预防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和根除方法。
[ 关键词 ]
“饭圈”文化;信息茧房;算法推送;群体极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3.026
“饭圈”是最近几年在网络中爆火的词语,从英文fans发展而来,fans中文译为“粉丝”,作为个体的“粉丝”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渠道完成聚合,形成了一个个粉丝团体,这些固定的粉丝群体则是“饭圈”。而“饭圈”形成后又对圈内的每个个体成员的思想产生影响,对其部分活动产生了支配作用,于是“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广泛存在于青年之间。然而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触网络的平均最低年龄被不断降低,青少年群体也已可以轻松且频繁地接触网络,相较于青年,这部分群体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于是“饭圈”文化的负面影响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突出。
回顾人类历史,追星行为和“粉丝”文化早已存在,1821年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去世,两百年后的今天欧洲大陆上依旧存在着他大量的“粉丝”。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杜甫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对李白的仰慕之情。即使回到现代社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港台明星在我国大陆也掀起了一阵“旋风”。存在上千年的粉丝行为为何成为社会痛点?造成这一现象并非某一个因素所产生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消费开始向精神享受的方向上倾斜。“饭圈”文化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经济的发展。现实生活与内心欲望的冲突也是形成“饭圈”文化的原因之一,“饭圈”的存在是依托于偶像,而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虚拟的,于是粉丝对偶像产生了想象的空间,出于对偶像的崇拜,想象的方向大多是正面的,偶像也就承担了“粉丝”对美好的向往,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份“美好”成为一种幻想,所以当偶像受到攻击或被负面消息困扰时,“饭圈”群体就会变得极端和暴力,出现网络暴力的问题。同时这些极端也体现在经济方面上。2021年,综艺节目《青春有你3》开播,节目组联合牛奶企业推出活动,购买相关企业的乳制品便可为节目中喜欢的偶像投票,于是出现了“倒奶刷票”事件,“粉丝”为了能给自己喜欢的偶像投票,购买了超出自己实际需求的相关企业的乳制品,完成投票的目的之后将奶倒掉,好在这一铺张浪费的现象被及时发现并被制止,在一个将“节约”融入传统文化的民族中出现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反思。无独有偶,同年在韩国偶像团体防弹少年团的成员朴智旻的生日期间,其中国的粉丝组织为给偶像庆生完成了一小时集资230万的“壮举”,花费巨资与韩国济州航空公司合作,为偶像定制专属的飞机喷绘,并且准备于生日当天在《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刊登偶像个人广告。但仅仅一年之前这位韩国人气“偶像”因发表不当言论被我国外交部“点过名”。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方面,“饭圈”文化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盲目追星和追星群体的极端行为已经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痛点。这也解释了前文中国家的一系列治理行为的原因,在国家大力整治之下,我们也应该思考产生乱象的原因以及应对之法。
造成“饭圈”乱象的原因除了前文提到的经济和思想上的原因,还有需要重点解释的“信息茧房”。“信息茧房”的概念由美国学者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其基本观点是当信息接收者可以选择接收的信息时,往往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长此以往,接收的内容同質化,信息窄化,最终将自己困在自己编织的茧房之中。而因为“信息茧房”的存在,人们更愿意与和自己具有相同观点的人聚合在一起,更愿意接受自己喜欢的观点,于是“回音室”现象出现。“饭圈”则如同一个个由“信息茧房”构成的“回音室”,“饭圈”内的人因为共同的偶像聚集在一起,在这个团体内关于偶像的信息被不断传播。同一种观念的反复和加深造成了“群体极化”,整个“粉丝”群体处于极端化之中,于是造成了“饭圈”行为易极端的情况。同时处于“饭圈”群体中的个人还会受到“沉默螺旋”的影响。“沉默螺旋”理论最早由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首次提出,其大意是当自己赞同的观点或事物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人们更愿意积极地参与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情况相反,自己赞同的观点或事物处于不利或劣势地位时,为了不被多数的群体排斥,人们往往选择保留自己的观点,于是处于优势的观点被不断加强扩大,而处于劣势的思想就会被慢慢压缩甚至消失。而“饭圈”内的个体在“群体极化”的影响之外还受到“沉默螺旋”的影响,不同的想法的思想难以得到表达,在群体内多数人接受的观点被无限放大,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思想被放大加强的原因与社会道德和人生价值并无关系。
“信息茧房”的影响远不止在“饭圈”文化上,其更值得我们注意的应该是在认知鸿沟上的影响。周杰伦在我国青壮年群体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2019年7月16日一位豆瓣用户发布的标题为《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的帖子激起周杰伦粉丝群体的巨大反响,“我们只是老了,不是死了”的名梗出现,随之而来的则是“数据战争”。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信息茧房”带来的认知鸿沟,发帖的豆瓣用户不理解为什么数据差的歌手演唱会门票会难买,而反观周杰伦的粉丝群体因为大多参与工作,事件发展之初甚至不了解什么是微博数据。事件的“正方”与“反方”是两个不同的群体,这两个不同的群体都处于不同的“茧房”之中。2021年春晚之后让多数处于中青年阶段的观众知道了一首名为《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歌,这首歌在中老年群体中的传唱度极高,在抖音一个平台就有九百多万的用户使用其作为视频的背景音乐,截至2021年4月在酷狗音乐平台的播放量已有4.4亿,但在更年轻的群体中这首歌的知名度就十分低。因为信息的隔绝使得我们产生了认知上的鸿沟,这仅仅是几个偶像群体之间的认知黑洞。如果将这三个群体上升到整个社会,那“信息茧房”所带来的影响就不得不引起重视了。社会团体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信息流通如果遭受到阻碍,整个社会运转都会受到影响,社会黏度降低,阶层差距加大,社会意见在不同的群体中相对集中,造成社会割裂的局面,最终导致社会矛盾爆发。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错误思想是晋朝社会信息流通受阻、阶层割裂的最好印证。
现代信息投送最主要的方式——算法推送是造成“信息茧房”的原因之一。算法的概念最早于1995年由美国人工智能学家Robert Armstrong 提出,算法推送则是依托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用户个人推送信息的算法程序。通过大数据了解用户的兴趣方向,人工智能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用户最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投送,使用户加大对信息平台的依赖。而正因为算法推送的特性,使得用户接收的信息是经过人工智能过滤之后的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长久下去用户只能接收到自己的偏好内容,陷入算法推荐的“信息茧房”之中。例如,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并不关注“娱乐圈”,但因为写作时数据的需要,我在几个知名的搜索引擎上留下了“圈内人”的用户形象,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也被迫接收到了一些偶像明星的趣闻轶事。虽然我们并不能把信息窄化的“锅”完全扣在算法的头上,但是算法也在有意和无意地使接受者陷入“茧房”之中。无意的是,因为受制于现在的人工智能水平,弱智能人工时代的推送受众的接受程度无疑是最直观的标准,推送受众喜欢的内容是风险最低的。有意的则是,算法推送背后的人,或者说是掌握媒体话语权的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对用户兴趣的精准把握和相关内容的推送吸引用户,使产品竞争力提升,用户忠诚度提高,以便在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
算法虽然是“信息茧房”加剧的原因之一,但同时也是这个时代不得不经历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中以“传”为主体的局面被打破,尼葛洛庞帝预言的“我的日报”成为现实,以“受”者为中心的传播局面形成。在面对这庞大的信息海时,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和编辑的功能则被算法所替代,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出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又何尝不是算法的成功。其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达到的。所以即使算法推送有不足之处也是目前传播行业能选择的最优方式。
既然算法推送是目前最好的信息投送方式,但其自身存在着造成“信息茧房”的可能,那就要找到其中的“破茧之道”。
一是扩大算法推荐的核心,对于推荐的内容不集中于某一点,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用户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方向进行切入,完成更高级别的内容推荐,不仅是把用户作为独立的个人,而是将其放入社会的网络中来进行综合考虑。
二是实现“人机共推”,在弱人工智能时代,简单的算法推送并不能完全代替“把关人”的角色,既然无法完美实现内容推送,那就将人的智慧和机器的严谨相结合,模糊推送内容的边界,保证推送内容的质量。
三是交给市场,没人愿意天天吃同一样菜,自然人们也不愿意每次打开媒介平台都是相同的内容,将算法的改进交给市场的自我调节,只有信息内容的高质量、高新鲜和高水平才能使平台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关于国家层面,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内容低俗且一味迎合受众的平台进行处罚或关停;国家还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的手段提升全民媒介素养,让全民了解“信息茧房”。
结语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事业也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饭圈”文化的乱象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信息茧房”要想做到实际的“破茧”,使乱象得到治理,还是要坚持以人文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2]张颐武. “饭圈文化”反思[J]. 中国文艺评论,2021(10): 4-11.
[3]朱红涛,李姝熹. 信息茧房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8): 141-149.
[4]杨蓉,唐英. 算法推荐视域下信息茧房的负效应研究[J]. 青年记者,2021(22): 29-30.
[5]凯斯·R. 桑斯坦. 信息乌托邦: 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8.
[6]柯健虹. 信息茧房与“破茧”策略——基于抖音账号“读书了没”的运营与研究[J]. 知识经济,2020(18): 5-6.
[7]陈昌凤,仇筠茜. “信息茧房”在中国: 望文生义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J]. 新闻与写作,2020(1): 58-63.
[8]陈泰旭. 从“作茧自缚”到“化茧成蝶”——媒介环境学视角下算法與信息茧房的关系辨析[J]. 新闻知识,2020(2): 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