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政教育视角下的数学课堂新样态

2022-06-16陈铭光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

陈铭光

摘 要:文章探讨课堂新样态下的核心理念,通过实践寻找思政教育视角下数学课堂新样态:教师备课素材、以课堂案例呈现课堂组织形式、学习形态等,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使学生培养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培养诚实守信、勤劳、艰苦朴素的好品质。

关键词:思政思想;数学课堂;课堂新样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小学思政课建设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处于突出的位置。做好学科育人是守好思政教育阵地的重要一环。数学学科具备大量的思政教育素材,其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更被誉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课。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特点,以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切入点,不仅能丰富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实现育人功能。因此在番禺区“十三五”第五批课题申报中,我校数学学科组织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通过实践寻找思政教育视角下数学课堂新样态,提高数学实践活动课对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效果。

一、课堂新样态下的核心理念

融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和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根据数学教材内容和特点挖掘具有思政教育元素的数学素材,通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形式,通过变重智育为重德育,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体验探究结合课程教学,使不同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课堂新样态下的备课素材思考

学科间是紧密联系的,融合发展在课堂上是长期共存的。思政教育思想在数学课堂上发挥其育人功能,因此在实践范围、素材上要积极推进。

(一)课程实践的范围思考

在研究中发现,数学教材与思政教育思想的大量课时内容是互相关联的。为了更专注、更有效开展实践研究,课程实践的范围定在“综合与实践”和“数学广角”两个板块。在教学中,这两个板块经常不被重视,为填补空白,也为科组在这版块的研究提供范例,确定研究范围。

(二)课程实施的素材思考

纵观数学教材里的“综合与实践”和“数学广角”,含有丰富思政教育元素。如何运用好现有的素材,从而深挖与此相关联的信息,融合教材知识是我们探究的方向。“融合”是理想状态,“结合”更符合当前探究摸索的过程。因此在备课中,我们除了关注教材的思政元素,还要去发现、寻找生活中有利于课堂活动开展的素材。例如: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从知识角度让学生弄清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可以解决本节课知识点,除此以外可以深挖思想教育,从为什么要植树出发,了解我国森林面积,以及森林对人类的作用,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的意识。

三、课堂新样态的教师课堂

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在模仿中得以提高,而教学风格则在创新中形成。过去,我们常以多媒体技术为抓手,评价课堂的创新,然而还可以在学科间进行创新。例如,体育课与音乐学科相结合,语文课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而数学课堂与思政思想相结合,是我们研究的范围。笔者在此呈现两个教学课例,呈现教师课堂的新样态。通过探究课题组逐渐形成课堂模式:课前资料收集—课堂分享成果—揭示探究课题—开展探究活动—总结活动收获,为数学科组数学课堂提供研讨的路径。

(一)教学课例一:“节约用水”

1. 课前准备

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2. 分享收集,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我国水资源的情况。

生1:我国是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生2:南方水資源相对比较充足,而在北方水资源匮乏,甚至到严重缺水等级,所以我国提出南水北调工程。

……

师:下面一起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视频报道)

师:通过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我知道了原来我国水资源很匮乏的,需要珍惜生活中的用水。

生2:水资源对人类非常重要,要想办法把水资源利用好。

……

3. 设计思路

为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珍惜水资源,本课以“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知道我国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懂得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减少浪费水资源—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作为设计思路。

4. 课堂生成

通过学习,学生意识到:节约用水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中国公民的素养。近年国家特别重视环境治理,中国人均淡水资源的匮乏与环境水资源被污染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学习既让学生意识到要爱护环境,也关注到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作为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在课堂上渗透节约用水的方法,如:一水多用、改用节约型水龙头等,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课例二:“绿色出行”

1. 计算对比,感知差异

(1)一车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爸爸的出行方式。小明爸爸每天开车上下班,从单位到家往返的平均速度为20千米/时,单程用时45分钟。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果全年按250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上下班行驶多少千米?每辆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克二氧化碳,一年一车排放多少克二氧化碳?合多少吨?

(2)全国所有私家车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

假设每辆汽车一年行驶7500km就排放1.2t二氧化碳,据调查,中国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15000km,如果放眼全国,全国2020年末之前购买的私家车有2.07亿辆,在2021年仅这些车就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

2. 觀看视频,了解知识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24亿公顷,一公顷树林一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一年可以吸收452.6吨。在2020年前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约80亿吨。看似中国现有的森林可以完全吸收这些二氧化碳,但是城市地区森林面积少,人口密集,车辆多,工厂废气排放量大,城市的树林仅能吸收少部分的二氧化碳。

师:看完了视频和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总结:我们需要改变不环保的出行方式。

……

通过计算一辆汽车一年的尾气排放再到全国私人汽车一年的尾气排放量等大量的数据,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尾气污染的严重性,从心底意识到绿色出行的重要性。再联系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再次深化学生绿色出行的意识。

四、课堂新样态的学习形态

(一)加强小组合作

通过课堂探究,课前资料及数据收集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方式之一。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课堂合作方式为基础,加强学生的课外合作,鼓励学生形成分工明确、合作有序、汇报有条理的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学生热爱学习的原因是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探究解决问题的平台,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数学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思想在数学课堂中衍生

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思想已在数学课堂生根。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劳、艰苦朴素的好品质,也是一种学习的样态。

以小学数学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载体,探索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同时提升数学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和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宝花.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呈现及其教育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15(04).

[2]严玉丽.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形式拓展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09).

[3]陈雅楠.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现状分析及问题解决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4]申佳玉.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分析[A].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C].北京: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真实与需要的对话, 激情与智慧的飞扬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