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探讨用适合的教育理论开发小学阶段激发潜能的课后活动模块
2022-06-16林浩茵
林浩茵
摘 要:“双减”政策让学生的课后时间变得充裕,通过适合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潜能的理论开发小学生课后活动模块。文章提出了激发潜能、适合的教育应用于课后活动模块的分析与设计,以期通过课后模块的实践,让学生更全面、更充实地成长。
关键词:“双减”政策;适合的教育;激发潜能;课外活动
2021年秋季学期始,全国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关部署。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课后作业安排,三至六年级的课后作业量是一个小时。政策的实施是为了讓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复习,去参与更多的体能锻炼、有更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培养学生的特长与爱好。课后活动模块的设计除了结合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还要紧扣小学阶段当下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指导:素质教育和适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活动模块的设计具有合理性,前瞻性和实效性。基于这些考虑,文章从以下几点进行课外活动模快的分析与设计。
一、激发潜能应用于课后活动模块设计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基本原则,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激发潜能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其他发展要求的源泉和基础,潜能开发越到位,人的素质发展就越充分。
(一)“潜能”的概念
心理学认为潜能是个人在将来有机会学习时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指向将来的能力倾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影响人的能力因素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先天遗传决定;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后天培养。非智力因素对认知活动有始动、定向、调节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情绪与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这五个因素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基于激发潜能理论的课外活动模块设计
1. 动机
小学生的动机是指推动他们从事一定活动的心理动因,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的模块设计将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需要为主要目标。低年级学生以近景动机的活动为主,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教师的评价和肯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每天任务打卡活动可以获得兑换礼物的红花。高年级学生以远景动机的活动为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利用假期设置任务表,在群内分享,相互鼓励,总结与奖励。
2. 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是指他们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在课外活动模块的设计中,要结合课堂知识设计对应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以参观相关的博物馆,学习美术时访问专业的艺术人士等。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收获更多的成就感。课后活动的设计特别是要注意结合当地的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3. 意志
小学生的意志是指他们确定行为目标,并克服困难,调节行为,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课外活动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各种挑战,培养学生的自制力,集中注意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困难的精神等。任务的设置要有层次,对于低年级学生,任务设置建议在10~20分钟;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调整到20~30分钟。任务的设置还要有时间的跨度。对于个别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制定有针对性的任务。
4.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学生产生行为的内驱力,是基本的动机系统,具有发动、维持、制止或调节他们行为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通过观察学生的在校表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能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有的放矢地设计合适的课外活动模块。
5. 气质和性格
小学生的气质是指他们心理和行为典型的动力特点,性格是指他们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气质与性格,可以运用适合的教育方法。比如对于内向型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文静类的活动,同时鼓励其多参加一些户外的、交流性的、运动类的活动;而对于外向型的学生,需要设计一些能让人静下心来的、需要一定时间完成的任务。大部分学生是混合型气质与性格的学生,大部分的活动都可以鼓励他们勇敢尝试。
二、适合的教育应用于课后活动模块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思想,并明确“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发展“适合的教育”,要求我们坚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劳动使自己的兴趣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外活动模块设计
小学各科的教学大纲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具体的素养能力要求,整理出各学科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对应的课外活动项目,既对应能力,又结合学科的教学进度。
以语文为例,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有: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有效率且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基于这个目标,可以设计识字与写字的活动模块。在低年级倡议积极参加课内外的书法兴趣班;在高年级举行书法比赛活动展示个人作品。
(二)着重劳动技能的课外活动
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品质。课外活动设计要考虑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劳动模块的设计要考虑可执行性,学生能在家里参与这个活动;要考虑安全性,保证学生不会因此受到伤害;要考虑可持续性,唯有坚持才可锻炼出学生的优秀品质。低年级的劳动技能设计以简单、快速的劳动任务为主,同时培养一定的劳动意识;高年级的劳动技能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与时间长度,配合“意志力塑造”的设计。
三、课后活动的推广与实施
课后活动的推广与实施是课后活动模块设计的意义所在。首先班主任可以协调各科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根据学生的各科表现来了解学生;科任教师可以根据科目的教学要求对课外活动提出合理的建议;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上进行动员思想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展示而对活动增强信心;进行积极的家校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和收集一定的社会力量,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低年级学生以家长和班主任为主力,通过任务布置,家长与学生共同选择,并开展课外活动。高年级主要以学生自愿参与为主,学生每天在放学前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时间来选择合适的课后活动,由班主任和组长每天进行登记与点评,做到时时关注、时时反馈的效果。
在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与建议,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同时也可以和家长达成共识,携手进行学校与校外一体化的连续性教育。不论是适合的教育概念,还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模块的设置与执行中都在不断探索与改进,务求学生与家长能够配合和参与。
参考文献:
[1]李奇勇.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郑仁东,王斌.追寻适合的教育——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轻负高质”十年教改之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杨金明.走向适合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4]邱章乐,杨春鼎.潜能教育[M].北京:线装书局,2013.
[5]程跃.潜能发展心理学及潜能教育:理论思考及实验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高洪.素质教育新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7]张嘉玮.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王琼.活力课改促“蓓蕾”自由绽放[N].江苏教育报,2018-06-20(02).
[9]张新平.何谓“适合的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17(24).
[*本文系广州市南沙区“适合的教育”專项课题《“适合的教育”背景下激发小学生潜能的课外活动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NSJYKYZ202106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