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2022-06-16张亚勇陈元元

理论与现代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两个确立生成逻辑

张亚勇 陈元元

摘要:“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两个确立”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在要求,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正确应对世界变局的现实需要。通过正确区分确立核心与责任担当的关系、“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的关系、“两个确立”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以及“两个确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核心要义。捍卫“两个确立”,就要在感受伟大成就中增强政治自觉,在坚持理论创新中强化旗帜引领,在发扬政治优势中增强心理认同,在严守纪律规矩中立起行为准则,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彰显实干担当。

关键词: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2)03-0017-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两个确立”提出的生成逻辑和核心要义,切实把捍卫“两个确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工作自觉。

一、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

“两个确立”并非凭空产生,它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在要求,是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正确应对世界变局的现实需要,“两个确立”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理論逻辑:“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在要求

从理论视角看,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和党的领袖的权威,确立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在要求。

1.“两个确立”是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领域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一方面,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唯物史观也明确指出领袖人物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中的关键性、引领性作用。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2]502恩格斯在《论权威》中阐明了权威的重要作用:“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3]列宁也曾说过:“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4]28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政治领袖和杰出人物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深刻阐明了领导核心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曾形象地用一个桃子只有一个核心来说明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6]这些重要论述都说明,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唯物史观在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同时,也充分肯定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9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31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7]

2.“两个确立”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以领导战斗的无产阶级为目的的政党,就不应当是单个人的偶然凑合,而应当是团结一致的集中的组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按照统一的计划指导党的工作。”[8]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做到“四个服从”,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其中全党服从中央是“四个服从”的核心要求,没有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指导就谈不上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实现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就要反对个人专断,同样需要有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只有在坚强领导核心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导下,才可能有健全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才能把民主集中制落到实处。这表明,“两个确立”同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是一致的。

(二)历史逻辑:“两个确立”是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

从历史视角看,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和党的领袖的权威,确立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百年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通过了三个历史决议。三个历史决议尽管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内容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三个历史决议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推动全党统一思想,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14C29B53-1FA4-4DEE-9615-40E24A9490C2

1.《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24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领导地位,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还不成熟,这种不成熟既体现为党没有形成和确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也体现为全党尚未形成和确立统一的指导思想。由于党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党的事业曾遭受过波折、倒退甚至失败,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直接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导致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危急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使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得到事实上的确立,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后,一度处于生死边缘的红军转危为安,革命事业焕然一新,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但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并不是一次遵义会议就能够彻底解决的,遵义会议后,全党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长征途中张国焘挟兵自重、另立中央,以及全面抗战初期王明在党内拉帮结派,不听党中央指挥,都严重损害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给党和军队造成了严重损失。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24年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党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9]这个决议还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在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杰出贡献,使全党形成了维护毛泽东同志党的核心和领袖地位的共同意志,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以及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了充分思想准备。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28年的历史和成立以后32年的历史,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解决“文化大革命”历史遗留问题、团结一致向前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28年的历史和成立以后32年的历史,对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客观评价,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历史贡献和重要历史地位。这个历史决议还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全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同时,决议还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指出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并用毛泽东思想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这个历史决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顺利完成,同时为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尤其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提出“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论断。

历经百年不懈奋斗,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一个有着9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多人口的大国,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非常重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根本。着眼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明確提出“两个确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必然结果。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充分证明,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生动解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历史之问;展望未来征程,“两个确立”深刻阐明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未来之问,也必将指引我们在新的复兴征程上继往开来,赢得更伟大的胜利。

(三)现实逻辑:“两个确立”是正确应对世界变局的现实需要

从现实角度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个大局”相互影响、交织激荡,对党正确应对“两个大局”提出了新要求。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们已经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从国际环境看,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西方博弈更趋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贸、科技等多个领域打压中国,妄图阻遏或延缓中国的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面对各种复杂矛盾和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必须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掌舵者,面对惊涛骇浪就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全党便有了攻坚克难的思想武器,就能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14C29B53-1FA4-4DEE-9615-40E24A9490C2

二、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加速推进,准确识变、主动应变,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是

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统一全党意志、引领国家前进的领导核心。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核心要义,就要准确把握确立核心与履责担当的关系、“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的关系、“两个确立”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两个确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一)履责担当是“两个确立”的内在要求

确立核心意味着履责担当,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认真履责担当。2014年2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10]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对我来说就是责任,我要用毕生精力和全部生命来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赴汤蹈火、万死不辞。”[1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 亲自谋划和推动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考验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勇于担当责任,果断决策,应对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生动诠释了核心意味着责任担当的为民情怀。

(二)“两个维护”是“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和重要政治要求。“两个维护”和“两个确立”精神同源、内核同质、目标同向,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首先,二者精神同源。“两个维护”和“两个确立”的思想基础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二者内核同质。其内容实质上都是确立和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最后,二者目标同向。二者都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团结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根本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组织保证。“两个确立”是“两个维护”的政治前提,“两个维护”是“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捍卫“两个确立”根本是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两个维护”就是捍卫“两个确立”。

(三)加强党的建设是“两个确立”的目标指向

“两个确立”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让党员树立远大理想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严守纪律规矩则是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为党的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必然要求。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两个确立”反映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根本要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有利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警示我们,捍卫“两个确立”,必须持之以恒抓好党的建设。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丧失领导地位、政治纪律松弛,必然会葬送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事业。同样,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放弃正确的指导思想,必然会造成党内外思想上的混乱,最终导致亡党亡国。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个确立”的根本旨归

近代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作出诸多尝试,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没有形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坚强领导力量,二是没有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因而找不到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大主题,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党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 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立”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根本政治保证,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交汇期、关键机遇期和承压突破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更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挑战,前进道路上仍然有荆棘坎坷,充满了各種风险挑战。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必须要在各种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行动指南。党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坚强领导核心的掌舵领航,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举旗定向。

三、落实“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必须深化思想认同、强化责任担当,将拥护“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转化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一)在感受伟大成就中增强政治自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十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普惠性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爬坡过坎、滚石上山,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对于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使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给予了我们自信,我们要在感受伟大成就中增强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将对“两个确立”的高度认同转化为捍卫“两个确立”的坚定行动,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4C29B53-1FA4-4DEE-9615-40E24A9490C2

(二)在坚持理论创新中强化旗帜引领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的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建党百年来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其中第三条经验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发展实践,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一是在时代课题上加以拓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二是在主要内容上加以丰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将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丰富发展为“十个明确”,更加突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在第一个明确中更加突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容。三是在历史地位上加以阐述。《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捍卫“两个确立”,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三)在认识政治优势中增进心理认同

维护政治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本质上是现代国家对一个统筹国家力量的政治主体的需求。政治主体缺少核心和权威,就不能高效统筹国家力量,达成政治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承担统筹国家力量的坚强政治主体。“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思想优势,揭示了党能够保持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统筹国家力量的奥秘所在。

维护政治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实现现代化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2]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强调的是中国必须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以强有力的中央权威统筹全国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步伐赶超其他先进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办成了许多大事、难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结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原因,更是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统筹国家力量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优势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四)在严守纪律规矩中立起行为准则

党的纪律是要求全体党员和党组织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党的纪律,最关键的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将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概括为“七个有之”;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党员干部提出“五个必须”的要求,强调全党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必须杜绝“七个有之”,牢记“五个必须”“十二个不准”,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捍卫“两个确立”,就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在政治上绝对维护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做政治上的老实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14]对党绝对忠诚,就要时刻与党中央对标对表,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不允许慢半拍,搞“等一等,看一看”等;坚决不允许讲条件,为不作为、缓作为等找理由;坚决不允许存侥幸,欺上瞒下,蒙混过关。此外,“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15]。

(五)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彰显实干担当

捍卫“两个确立”,最终要通过9500多万名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来落实和体现。一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要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不断锤炼担当实干的真本领,做到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三要保持昂扬的斗争精神。作为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不当“好好先生”,坚决同违背“两个确立”、破坏“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作斗争;另一方面要积极同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挑战作斗争,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14C29B53-1FA4-4DEE-9615-40E24A9490C2

总之,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深化对“两个确立”的理解和把握,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提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准确把握“两个确立”与履责担当、“两个维护”、推进党的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将拥护“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转化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6.

[4]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0.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585.

[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8]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7.

[9]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55.

[10]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09.

[11]满怀信心向前进[J].求是,2022(1).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6.

[1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4.

[14]人民日报人民要论:对党绝对忠诚是根本政治要求[EB/OL].(2016-02-15)[2022-03-18].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215/c1003-2812316 8.html.

[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EB/OL].(2019-02-27)[2022-03-15].https://www.12371.cn/2019/02/27/ARTI1551263472427508.shtml.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tion Logic, Cor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Two Establishments"

ZHANG Yayong, CHEN Yuanyuan

Abstract: The"Two Establishments"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conclusion drawn from a profound summary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100-year struggle and its historical experience, especially the great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It is a major political judgment which embodies the common will of the whole Party and reflects the common voice of Chinese people. The proposition of the "Two Establishments"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Marxist party building theory, the inevitable conclusion summarized through the Party'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and the realistic need of 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world. By correctly distinguish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and responsibility, between the"Two Establishments"and"Two Maintenances", between the"Two Establishments"and party building, and between the"Two Establishments"and Chinese Dream, we can accurately grasp the core of the"Two Establishments". To achieve the "Two Establish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n experiencing great achievements, to strengthen the guiding role of socialism in adhering to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o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identity in developing political advantages, and to set up a code of conduct in strict discipline and in carrying out the original mission to highlight the practice and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Two Establishments; decisive significance; generation logic; core principl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責任编辑:邓  喆14C29B53-1FA4-4DEE-9615-40E24A9490C2

猜你喜欢

两个确立生成逻辑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内在逻辑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网红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引导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