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强化管理及运动指导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022-06-15王建芳颜露郑艳莉
王建芳,颜露,郑艳莉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类恶性肿瘤疾病,女性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健康[1]。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2],药物治疗则包括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且临床上治疗宫颈癌多采用化疗方法。但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期间,由于患者对癌症的天然恐惧、化疗药物可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等原因,极易出现癌因性疲乏、食物摄取障碍等问题。因此,对宫颈癌化疗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综合性、有效性等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其病情进展与满足营养需求。饮食强化管理指对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营养方案,可使患者的营养状态得到好转,可改善其生理状态[3]。运动指导指对患者采取运动方面的科学指导,可使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有所改善,且进行适度运动有利于其食物摄取与身体机能的恢复,有利于病情进展[4]。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注重于宫颈癌化疗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后的护理干预方法,但对于应用饮食强化管理及运动指导对癌因性疲乏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宫颈癌化疗患者120 例,研究分析饮食强化管理及运动指导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案例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21 年5 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12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饮食强化管理结合运动指导)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60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1~60 岁[(44.53 ± 10.22)岁];临床分期Ⅲ期38 例,Ⅳ期22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2~64 岁[(43.83±10.11)岁];临床分期Ⅲ期41 例,Ⅳ期19 例。纳入标准:(1)符合《子宫颈癌筛查异常妇女处理的共识指南(2006 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宫颈癌患者;(2)患者其他器官无严重疾病;(3)患者无其他恶性肿瘤。(4)无严重关节病变或神经性退行性疾病。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及沟通交流障碍;(2)近期服用过影响血液水平的药物;(3)不愿意参与研究者;(4)治疗依从性差。2 组患者的病程、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入院后,2 组患者均给予详细的临床体征检查,并且常规用药保持不变。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为开展宫颈癌及化疗常规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饮食强化管理结合运动指导,并根据患者的学历、综合认知等制定较为完善的健康教育手册,并以此开始宣讲教育。(1)饮食强化管理:①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化疗过程中食物摄取与营养均衡的重要性。②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入院后化疗前的实验室指标进行饮食指导,如D-二聚体高、血小板高、红细胞比容高的患者建议食用木耳、大蒜等,还建议患者常喝水,常活动。肿瘤指标异常的患者建议食用红薯、海产品、菇类。化疗后也是根据实验室指标进行饮食指导,如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的患者建议食用优质蛋白类食物,如牛奶、瘦肉、鱼、蛋类、花生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忌食粗、冷、硬的食物。血钾降低的患者建议食用橙子、橘子等食物。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建议食用鲜玉米及玉米汤。(2)卫生指导:宫颈癌术后或化疗后患者体力略有恢复后第一个活动应是会阴部自我护理,指导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温开水清洗会阴部,避免下蹲位,禁止盆浴。(3)运动指导:化疗期间制定精细、科学、有效的锻炼计划,以日常三餐后的锻炼为主,分别为快慢走,关节锻炼,呼吸锻炼等。每次运动前指导患者进行1~3 min 的热身运动,每次运动持续15~30 min,每周1~3 次。出院后可适当进行瑜伽、慢跑、太极等温和的健身运动。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后,均常规复查并记录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血沉水平。(2)采用PIPER 疲乏修正量表(PFSA-R)[6]癌因性疲乏量表观察评价2 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水平及心理状态,包括认知、行为、躯体、情感4 个维度,共20 个指标,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疲乏程度越高。(3)采用李克特自评量表观察评价2 组患者自我效能感(GSES)[7]的综合评分,包括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自信心4 个维度,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GSES 越高。(4)采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分比较,该量表经过测试,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0.778,重测信度ICC=0.860。包括指导、饮食、症状控制、心理疏导、护理5 个维度,共25 个指标,总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 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 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D-二聚体水平、红细胞比容、血沉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颈癌化疗患者护理后各指标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颈癌化疗患者护理后各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60 60血小板(×109/L)263.38±29.41 281.56±19.32 4.002<0.01 D-二聚体(mg/ml)0.17±0.02 0.49±0.09 26.885 0.01红细胞比容(%)42.58±4.33 48.23±4.21 7.247<0.01血沉(mm/h)20.21±8.31 25.51±1.97 4.807<0.0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PFSA-R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行为、躯体、情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颈癌化疗患者护理后PFSA-R评分比较(分,±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颈癌化疗患者护理后PFSA-R评分比较(分,±s)
注:PFSA-R 为PIPER 疲乏修正量表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60 60认知5.11±0.98 5.56±1.12 2.342 0.021行为4.36±0.79 4.93±0.83 3.853<0.01躯体4.72±1.01 5.61±1.34 4.108<0.01情感4.31±1.25 5.15±1.39 3.481 0.01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自信心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颈癌化疗患者护理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分,±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颈癌化疗患者护理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60 60自我认知3.42±0.28 1.75±0.29 22.482<0.01治疗环境3.26±0.41 1.93±0.43 17.209<0.01病情控制3.69±0.51 1.58±0.44 24.265<0.01自信心3.96±0.65 1.55±0.39 24.627<0.01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指导、饮食、症状控制、心理疏导、护理、总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颈癌化疗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颈癌化疗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60 60指导25.22±2.26 21.66±1.83 9.483<0.01饮食24.55±2.39 21.69±1.77 7.449<0.01症状控制21.35±2.21 19.57±2.40 4.226<0.01心理疏导23.22±2.27 20.46±1.32 8.142<0.01护理28.49±2.38 22.25±1.20 18.134<0.01总满意度97.37±2.16 88.62±1.68 24.769<0.01
3 讨论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较为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约80%的癌症患者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疲乏期,且在正常化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疲乏感,极其不利于癌症患者治疗及预后[8]。同时,其又被称为第六大生命体征,主要指癌症患者在经长期治疗后出现活动能力、躯体能力、心理能力下降等情况,可增加患者疲惫感,降低其生活质量。对于宫颈癌患者,采取化疗方法可提高宫颈癌局部控制率,可减少远处转移扩散的发生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同时易出现癌因性疲乏、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等,这是由于患者对于癌症知识的不了解、化疗药物的毒性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在宫颈癌化疗患者的护理方面,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这个问题。由于癌因性疲乏是多因素所导致的问题,所以需要从饮食护理方面来缓解化疗药物所产生的毒性作用;要从运动护理方面来增强患者自身机能,改善生理状态;要从心理护理方面对患者进行开导,要根据价效医学的原则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可以减少化疗周期,可使患者提早出院,能减轻相应的费用负担。有研究表明[2],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化疗的特殊性与昂贵的费用出现生活质量降低,进而严重影响心理状态,最终导致GSES 处于极低水平。
另外,宫颈癌患者化疗后,部分患者因化疗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诱导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且LEDVT 干预不当还可导致更为严重的肺栓塞、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等,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尤为重视。血液学相关指标可帮助更好地判断患者出现LEDVT 的可能性,其中血小板水平的异常升高可促发血栓形成[9]。D-二聚体的质量浓度对血栓类疾病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0],而红细胞比容是影响血黏度的主要因素,红细胞比容升高可导致血黏度偏高,易促发血栓形成。血沉全名为红细胞沉降率,通过这一指标可更为准确地观测红细胞比容所致的血黏度偏高和血液高凝状态。大量研究共同表明[11-15],血液学指标与LEDVT 的出现密切相关。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血沉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间接提示,对于宫颈癌化疗患者采取饮食强化管理及运动指导,可降低其血小板、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血沉水平,以此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有效预防宫颈癌放化疗后出现LEDVT。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行为、躯体、情感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间接提示,对于宫颈癌化疗患者采取饮食强化管理及运动指导,可改善其癌因性疲乏,增加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可增强其GSES,改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改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对于宫颈癌化疗患者采取饮食强化管理及运动指导,更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于宫颈癌化疗患者采取饮食强化管理及运动指导,可预防其出现LEDVT,改善其癌因性疲乏状态及GSES,具备较高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