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的结构维度构建
——基于开放式模糊前端视角
2022-06-15裴旭东崔苗苗
裴旭东 丁 奎 崔苗苗 李 娜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0 引 言
模糊前端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创意产生的源头和“集聚地”。如何能在此阶段产生具有新颖性的优质创意并形成产品概念,是改善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和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1]70-87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模糊前端阶段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从外部获取新产品开发所需的创意资源,以避免陷入创意资源单一化而导致的“能力刚性”陷阱,极大地增加了创意资源的多样化和差异化。[2]72-77然而,开放式创新模式在带来外部创意资源机会和价值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给企业造成创意资源冗余的问题,使企业在模糊前端阶段难以精准识别和筛选外部创意资源,增加了模糊前端的“模糊性”[3]9-16,导致创意管理实践的低效和模糊前端的高失败率。[4]893-900因此,在开放式模糊前端阶段,企业如何能够精准识别和筛选外部创意资源从而有效“去模糊化”,是该研究领域学者们多年来一直在讨论的焦点问题。[5]8-16
前期研究认为,在开放式模糊前端阶段创意资源的汇集只是硬币的一面,这些创意资源通常面临海量淘汰,最终只有极少数有发展潜力的创意能够转化为产品概念从而进入新产品开发的后端,而由此所产生的识别和筛选成本则是硬币的另一面。[6]245-256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不具备精准识别和筛选外部创意资源的能力,那么新产品开发活动带来的增值空间就会被高昂的识别和筛选成本的黑洞所吞噬。[7]269-279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企业的技术差异化能力能够有效降低识别和筛选成本,凭借自身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技术知识,在模糊前端阶段能够对海量创意资源进行高效的感知、识别和筛选,严格选择并优先考虑有发展潜力的创意,可以实现创意资源的“去冗余化”,降低模糊前端的“模糊性”,提高创意资源价值识别的方向性和有效性。[8]505-521然而,现有对技术差异化能力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关技术差异化能力概念以及构成维度等问题未有统一的结论。在此背景下,探索技术差异化能力科学合理的解释构架,对于提高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阶段创意甄选效率进而提升模糊前端绩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借鉴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从技术差异化能力概念边界和结构维度展开深入探索。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来分析和梳理信息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技术差异化能力的结构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套信效度良好的测量量表,以期为企业构建和提升技术差异化能力提供思路,为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阶段创意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1 文献述评
在开放式模糊前端阶段,开放对象包括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大学、其他科研机构、创新中介以及专业服务机构等[9]37-52,它们套嵌在密集的关系网络中通过多方互动驱使创意资源向核心企业流动。[10]157-169有研究认为,由于企业对外部创意资源具有有限的感知能力,其注意到的往往是有限的创意资源。在开放式模糊前端模式下,企业需要对来自外部海量创意资源信息进行筛选,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创意资源冗余的问题。也就是说,开放式模糊前端给企业带来大量外部创意资源机会价值的同时,也使其在对外部创意资源进行选择时很难做到对真正所需创意资源进行精准的识别和筛选,由于其无法客观合理地评价外部创意资源新颖性、复杂程度和契合程度,从而在源头上导致开放式模糊前端呈现出模糊性的特征。[4]893-900+921因此,在模糊前端阶段,能让企业找到所需创意资源并对其进行识别和筛选的方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模糊化”的问题。
诸多学者认为,应使用适当管理工具和模型对模糊前端过程进行结构化的定量分析,通过量化模糊前端过程每个步骤以确定哪些因素会导致模糊前端模糊化,再对模糊前端进行弹性化再设计以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而达到“去模糊化”的目的。[11]20-33然而,模糊前端阶段的非结构化和不确定性等固有特征导致采用这种方式“去模糊化”的效果欠佳,并且这种方式也忽视了开放式模糊前端本质上是对创意资源进行管理的客观事实。[12]77-92如果在创意资源管理中未做到对其进行精准识别和筛选,就无法形成清晰的产品概念,“模糊化”就得不到根本有效的解决。因此,及时有效的识别和筛选创意资源的价值,预判其成长性和未来运用前景是开放式模糊前端能否“去模糊化”的触发点,更是实现创意资源价值获取的前提和基础。有学者提出,企业自身若拥有的技术差异化能力(Technological Distinctive Competencies),就能够有效改善这个问题。[13]1468-1477技术差异化能力是差异化和多样化技术知识的母体,是企业在自身技术愿景基础上,通过感知、获取、整合和吸收内外部技术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技术轨道,重构企业资源价值体系,以快速推出差异化产品或服务,及时响应顾客需求的一种动态能力。它能够帮助企业在模糊前端阶段对大量和多样化的创意资源进行严格筛选并优先考虑有发展潜力的创意,即及时、有效地“去模糊化”,提高模糊前端的成功率。
综上,企业对开放式模糊前端阶段大量创意资源进行精准识别和筛选,将有发展潜力的创意资源转化为产品概念,需要跨越技术差异化能力这道“鸿沟”。然而,现有对技术差异化能力内涵的理解仅是对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概念的简单借鉴,对技术差异化能力是什么,具体由哪些方面组成的问题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明晰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维度,对模糊前端阶段创意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提高模糊前端绩效就显得至关重要。
2 技术差异化能力构念的扎根研究
2.1 研究方法选择
本研究旨在探索技术差异化能力构念的内涵和结构维度。由于技术差异化能力的动态性特征,故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具有较大的困难,因此采用扎根理论展开质性研究。扎根理论是在访谈和焦点小组会议的基础上通过连续比较和理论采样来整理、分析资料,实现理论的构建,从而对研究现象进行清晰地界定或给出理论框架。[14]28-38本研究在扎根理论形成访谈条目的基础上,编制技术差异化能力测量量表,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进一步梳理并检验技术差异化能力构念结构,修正并检验测量量表,提取技术差异化能力构念组成维度。
2.2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通过开展个人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收集技术差异化能力的原始数据,利用扎根理论中编码和分析技术,对收集的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和范畴提炼,挖掘技术差异化能力的解释构架,并形成初始测量项目库。
(1)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主要围绕5个主题展开:①对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是怎么理解的,其内涵和功能是什么?②企业的技术差异化能力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其形成与发展过程是怎样的?③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企业是如何管理、整合与利用资源?④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为其带来了哪些益处?⑤企业为开发和提升技术差异化能力是否采取过一些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问题只是访谈的起始性问题,在访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并不局限于以上问题。
(2)访谈与数据收集。理论性取样的实质是有目的地抽取调研样本,以满足挖掘核心构念和构建理论的需要。[15]137-147根据理论性取样的典型性和一致性原则,本研究选取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6家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使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收集、分析和整理访谈数据,并进行数据的编码,数据收集达到理论饱和即停止,以期探索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的构成维度。访谈时间从2017年7月到2017年12月,选取这16家企业的36名研发副总、研发主管、研发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共进行12次深度访谈,每次约为2小时,并在访谈中进行录音与书面化重点摘要的工作,访谈后将录音记录进行逐字稿的撰写工作,以便后续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2.3 数据分析与范畴提炼
扎根理论运用理论编码作为结构化编码范式能够明确概念属性和范畴、发现和建立主次范畴间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整合和凝练理论的过程。[16]5-15从资料归纳中探究研究对象及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该理论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分析和整理资料中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2.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分解、梳理和分析的过程,对资料逐步提炼归类以明确概念属性和范畴。[17]232-259经过研究小组成员对426条出现频次大于6的原始访谈条目进行讨论和整理,初步得到153个概念条目和38个范畴。访谈资料范畴化示例见表1。
2.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的目的是进一步比较独立范畴之间的结构、类型和逻辑关系,进一步归纳聚类,提炼主范畴。分析上述38个范畴的内在关联性和信息叠加性,并从中抽取主范畴。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最终将38个范畴归纳到12个主范畴中。主轴编码形成的一阶编码如表2所示。
2.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旨在从已开发出的主要范畴中聚类总结,从而形成核心范畴,并进一步发展系统的解释框架。[18]1584-1599研究通过对前期编码提取的38个初始范畴和12个主范畴的深入分析,并将各级范畴与原始资料进行对照,归纳出核心范畴“技术差异化能力”,典型关系结构与二阶范畴如表3所示。
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理论的饱和度检验,除了技术差异化能力的这4个主范畴外,没有发现新的概念或范畴,由此可以认为现有理论已经达到饱和。
3 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技术差异化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开放式创新模式“模糊化”的问题。基于对开放式模糊前端阶段的深入剖析,提出在此阶段企业不能对大量外部创意资源及时有效做出精准识别和筛选是导致开放式模糊前端呈现模糊化特点的源头所在,并在对前期相关文献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开放式模糊前端 “模糊化”这一问题。本研究深化了对开放式模糊前端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提出了解决开放式模糊前端有效“去模糊化”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丰富了开放式模糊前端领域的理论发展。
表1 访谈资料范畴化示例
数据来源:由面对面访谈、文献及开放式问卷收集资料整理而来,其中a**表示初始概念编码;A**表示范畴编码。由于篇幅限制,仅列出部分初始概念编码。
表2 主轴编码形成的一阶编码
续表2:
表3 典型关系结构与二阶范畴
(2)企业应全面提升技术差异化能力。按照扎根理论方法,从深度访谈所获经验资料入手,探索技术差异化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维度。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差异化能力是一个多维度构念,具体包括技术愿景能力、技术感知能力、技术捕捉能力和技术重构能力。同时,这4个构成维度集中反映了技术差异化能力本质是一种动态能力,分别反映了企业对外部技术资源未来运用前景的预判能力、对外部技术资源进行洞察和感知的能力、对内外部技术资源进行获取的能力以及重构新技术资源的能力。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全面提升技术差异化能力。[19]39-44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受到取样条件的限制,使扎根理论的研究结果建立在小样本访谈基础上,未来可以扩大样本范围,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第二,本研究仅得到了技术差异化能力的结构维度,各维度间是否存在动态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技术差异化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则是未来需要研究的方向。未来研究应选取更加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技术差异化能力的内涵做进一步的验证与探索,并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技术差异化能力形成的内在机制做更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