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的APTT在凝血常规检测分析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2-06-15包群丽
包群丽
【摘要】目的:分析在凝血常规检测分析后质量管理中,缩短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200例APTT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后阶段检验结果确认。记录结果为合格与不合格的样本数据,并展开分析。结果:在200例样本之中,其并未存在抗凝比例错误以及相关干扰因素。在进行检验结果确定后,有50例不合格样本中,含有微小凝块或纤维蛋白丝,其分别来自不同的科室。样本检验质量合格,且APTT缩短的来源均较为集中,疾病种类主要包括冠心病、肾病综合征以及多发性骨髓瘤。共有50例不合格报告,APTT缩短报告数占比为25.00%。不合格报告中,仅APTT缩短,其余正常的样本30例,占APTT缩短报告总数的15.00%,占不合格报告总数的60.00%。不合格报告中APTT为(23.32±1.44)s,合格报告为(26.39±1.57)s。不合格与合格凝血报告中APTT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的APTT指标,可作为分析血液中是否存在微小凝块或纤维蛋白的一项独立性指标,可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指导开展人工样本复核,确定检测结果。
【关键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常规检测;质量管理
临床研究发现,缩短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提示患者血液为高凝状态,且可对静脉血栓进行预测。但目前相关研究内容较少,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基于此,本次研究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200例APTT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后阶段检验结果确认,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收集与处理
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200例APTT低于参考区间下限(<28s)的检测报告。随机选取50例需开展凝血常规检测患者的标本资料,患者50例,男/女比例为24/26,年龄在20~67岁,平均为(37.12±1.14)岁。当标本中存在凝血状况下,再次实施抽血,其中2管分别随机采集在死腔或具有死腔的真空采血管中,混合均匀后立刻送检处理。所有样本均使用0.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细胞比容(HCT)应不超过55%,或在25%之内,在利用抗凝剂体积校正后采血,进行理性处理,分离血浆,确保并未出现黄疸、溶血与血凝情况,测定应该4h内完成。
1.2 方法
对所有APTT缩短的检测报告在分析后阶段进行检验结果确认,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样本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具有严格抗凝的样本,有无HCT<55%,或<25%未经抗凝剂体积校正的样本,是否存在检测前阶段未检测出的血液凝固样本、第二,是否存在干扰因素,是否存在漏检的脂血、黄疸以及溶血样本,是否存在钙离子或凝血酶的污染。需开展凝血常规检测患者标本在出现凝血后,再次抽血,并使用2种不同凝血管采样,分析采样后样本的APTT数据特征。第三,分析检验结果与临床资料是否一致,对不合格样本的图样信息进行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后阶段样本质量确认以及不合格样本特征
在200例样本之中,使用总体积为2mL的塑料采血管,其采血量在1.8~2.2mL,其符合抗凝比例的要求。无HCT<55%,或<25%未经抗凝剂体积校正的样本;无明显血液凝固样本;有50例含有微小凝块或纤维蛋白丝的样本,经离心后外观无明显异常。吸取不合格样本,沿试管壁缓慢释放,可见微小凝块或纤维蛋白丝挂壁。不合格样本当日均重新采集后检测,APTT结果均在参考区间内。
2.2 经检验结果确认的不合格报告统计学特征
经分析可知,共有50例不合格报告,APTT缩短报告数占比为25.00%。不合格报告中,仅APTT缩短,其余正常的样本30例,占APTT缩短报告总数的15.00%,占不合格报告总数的60.00%。不合格报告中APTT为(23.32±1.44)s,合格报告为(26.39±1.57)s。不合格与合格凝血报告中APTT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分析后阶段样本干扰因素
200例样本中无漏检的溶血、脂血、黄疸样本,其均来自于不同科室,加之其采集时间与检测批次存在差异,因此能够排除大样本量的钙离子污染。体检者有死腔采血管APTT为(36.28±3.29)s,无死腔采血管APTT为(27.41±2.2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排除由于采血管治疗问题,致使样本APTT缩短。
2.4 临床资料分析
200例样本检验质量合格,且APTT缩短的来源均较为集中,疾病种类主要包括冠心病、肾病综合征以及多发性骨髓瘤。
3 讨论
在查阅相关研究内容显示,目前临床在实施凝血常规检测分析时,有半数以上分析错误是由于样本不合格导致的,其中APTT项目不合格最为常见。在实际开展检测中,分析前阶段,无法确保能够检出不合格样本,尤其是含纤维蛋白丝、微小凝块的样本。
就本次研究可知,当凝血因子消耗量不足以导致常规凝血四项结果发生明显变化时,60.00%的存在纤维蛋白丝和微小凝块的不合格样本仅出现APTT缩短的情况。可能是由APTT检测需要启动激活的凝血因子种类较多,对凝血系统活化更敏感所致。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认为缩短的APTT可作为血液之中是否存在微小凝块或纤维蛋白丝检测的毒理指标。但是由于纤维蛋白丝与微小凝块的APTT结果与合格样本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其具有非特异性。本次研究中APTT缩短但质量合格的樣本来源较为集中,疾病种类主要包括冠心病、肾病综合征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所以在进行判断分析时,还需检测人员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复核,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缩短的APTT指标,可作为分析血液中是否存在微小凝块或纤维蛋白的一项独立性指标,可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指导开展人工样本复核,确定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燕, 徐佳恩.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凝血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21): 165-167.
[2] 陈柳玲, 张志, 宋晗,等.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8): 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