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品”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2-06-15栗泱洋
栗泱洋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病一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埃德蒙顿量症状评分(RSAS)、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埃德蒙顿量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一病一品”护理模式;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满意度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病晚期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显著上升。该病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征。患者多长期卧床,常伴有肺炎、压力性损伤、便秘、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生活质量普遍较低。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有效的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患者提供“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住院期间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旨在医护人员为主导,应用“一病一品”护理模式,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进行此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针对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②所有入选病例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③NYHA心功能分级均為Ⅱ-Ⅲ级;④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卷问题;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②意识不清晰、语言表达不清、精神与智力有障碍的患者;③对本研究不配合者。按此标准:观察组男、女分别为38例、22例;年龄区间63-82岁,平均年龄(73.2±4.4)岁。NYHA分级中,Ⅱ级、Ⅲ级各25例、35例;并发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者分别为:14例、6例、19例、21例。对照组男、女各36例、24例;年龄区间63-82岁,平均年龄(73.3±4.3)岁。NYHA分级中,Ⅱ级、Ⅲ级各26例、34例;并发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者分别为:15例、5例、22例、18例。两组性别、年龄、NYHA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给予心衰患者入院常规护理:①介绍病区环境,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日常治疗及护理;②介绍疾病相关知识;③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根据心功能状态进行体力活动锻炼;告知家属给予患者疾病的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避免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我科室制定的心衰患者“一病一品”护理方案,内容有:①热心接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面对患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入院须知和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结合病情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②耐心讲:简单介绍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将住院期间的活动、饮食和检查的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告知患者,同时依托我院新建立的移动护理宣教系统,帮助患者及家属关注,每日定时推送相关护理及检查知识供患者及家属学习了解。③细心观: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监测患者24h出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观察患者有无水肿情况。④诚心帮:帮助患者舒适卧位,提供必要的饮食锻炼照顾,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⑤温馨送:在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出院带药进行核对并讲解,向患者及家属道别。⑥爱心访:在患者出院两周后,依托患者回访系统对患者进行随访,回访时护士态度和蔼、亲切、语气不急不躁,倾听患者疑虑,积极为患者排除对疾病的忧虑,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孤独心理;回访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有必要时给予患者及家属家庭用氧指导;根据患者疾病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合适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回访时判断患者有否有症状的变化,如水肿、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食欲下降、上呼吸道感染等,及时指导患者到医院就医。
1.3观察指标
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埃德蒙顿量症状评分:包括疼痛、疲劳、恶心、抑郁、焦虑、困倦、食欲、幸福感和呼吸困难在内的9个临床症状。②生活质量评分:该量表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具有良好的效用性和可信性的普遍适用性量表。③选用本院自制评定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评定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言语沟通,护理开展是否及时合理,护理工作是否具有科学性等,总分100分,以非常满意(≥85分)、相对满意(≥60分<85分)和不满意(<60分)划分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和构成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埃德蒙顿量症状评估量表评分(ESAS)
观察组ESAS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比较
出院时,观察组SF-36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为6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表现,主要原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
据国内外医学界分析统计,心力衰竭在人类的发病率为1.5%-2%,且每年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天死亡率为5.4%。“一病一品”护理模式,保证患者从入院开始得到全方面专业护理,保证了护理的完整性,促进患者康复。目前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66±15)岁,呈上升趋势,心功能Ⅲ-Ⅳ级占84.7%。感染仍是心力衰竭发作的主要诱因。心力衰竭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显著上升。该疾病除在医院治疗外,大部分时间均在家休养,患者很容易忽略对出院后疾病的管理,甚至会出现自行停药的现象,导致疾病不断加重,反复发作,治疗的依从性差,给家人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患者也會出现焦虑、恐惧、和孤独的情绪。“一病一品”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诊断、病情进展、一般资料,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舒适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继续指导患者的有效治疗、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同时在和患者的沟通中增进了护患关系,保持患者稳定情绪,减轻疾病恶化。“一病一品”护理模式适应了生理-心理-社会医学的需要,很好的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在院外的延续,体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
综上所述:“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较常规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患者焦虑情绪,减轻不适,是一种可借鉴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胡盛寿.心力衰竭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3):209-213.
[2] 董丹萍,姜重燕,马莉.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7(15):217-192.
[3]袁冰,解莉莉,张凯,等. 团队心理疏导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弹性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9):1345-1348.
[4]杨丽杰,智燕华,张建霞.慢性心力衰竭延续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35):4380-4382
[5]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 2017,32(6):521-530.
[6]董永蓉. 基于授权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和躯体功能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1,35(18):3336-3339.
[7]臧红新.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25(10):80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