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胰岛素30与阿卡波糖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22-06-15朱翠萍
朱翠萍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冬胰岛素30与阿卡波糖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采用随机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与观察组(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每组各23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优良率91.30%(21/23),优于对照组的69.57%(16/2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3/23),观察组为17.39%(4/23),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门冬胰岛素30与阿卡波糖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30;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5--01
2型糖尿病本身的隐秘性特征,大多数患者在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情况下,基本都已经历经了1~3年左右的糖尿病前期阶段,胰岛β细胞功能也存在较为严重的衰竭情况。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来说,当前学术界提出在患者确诊的情况下,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针对代谢指标进行全面的控制,从而有效减少患者靶细胞、胰岛细胞所面临的外部损害问题[1]。胰岛素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尽管能够针对血糖、胰岛β细胞进行全面的改善,但单纯应用胰岛素的控制效果不佳,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开始倾向于采用联合用药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门冬胰岛素30与阿卡波糖联合用藥方案,现针对详细治疗方案、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仅供参考与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采用随机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与观察组(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每组各23例。对照组当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50~76岁,中位年龄(67.5±8.4)岁。观察组当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9~75岁,中位年龄(67.3±8.2)岁。
1.2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单用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分别于每日早晚餐前15min皮下注射,每日剂量在12~40 U之间。对于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方案,门冬胰岛素30与对照组完全相同,阿卡波糖在每日三餐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单次计量50mg,每日3次。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考文献[2]中指标:①优:FPG下降幅度高于3.3 mmol/L;②良:FPG下降幅度在1.1~3.3 mmol/L;③差:FPG下降幅度在1.1 mmol/L以内。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1.0实施数据处理,疗效与不良反应选择%表示,x2检验。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根据表1所示治疗效果,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2不良反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3/23),当中低血糖1例,肠道不适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4/23),当中低血糖2例,肠道不适1例,皮疹1例。(x2=0.168,P>0.05)。
3、讨论
胰岛素作为临床控制血糖的一种常用药物,通过注射用药,可以针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高血糖毒性产生的危害。门冬胰岛素30主要涉及30%占比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与70%占比的精蛋白,其能够精准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优势在于使用便捷、峰值高、见效时间快等[3]。阿卡波糖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降糖药品,其能够竞争性抑制人体葡萄糖苷酶,从而有效控制寡糖、多糖分解,有效减少糖吸收的速度。根据临床统计数据可知,单独使用阿卡波糖往往并不会导致低血糖问题,只有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存在低血糖的问题。根据中国人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主要是食用碳水化合物,阿卡波糖的使用则能够延迟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此来针对门冬胰岛素30的效果进行巩固,进一步强化血糖的控制。
从本研究治疗结果来看,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充分证明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够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联合用药方案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民强.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联合家庭跟进式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6):183-184.
[2]刘凡.格列齐特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低血糖发生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6):2272-2274.
[3]张俊岭,刘德宽.门冬胰岛素30与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21,41(05):100-102.E26807ED-A25B-4D4F-B2BB-D63DB15824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