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2-06-15李毅
李毅
【摘要】当代学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接班人,而增强培养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力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长远稳定发展。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托幼一体化”形式逐渐转变成了婴幼儿教育的实践。根据高职院校中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不明确、专业性较弱等,高职能够通过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等措施,从而培养出符合现阶段社会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笔者主要从高职院校的婴幼儿托育服务和管理专业入手,对人才培养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为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培养更多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和管理;人才培养
资助项目:2021年度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级重点课题(2021RWSZ11)
党的19大报告中将“幼有所育”作为我国一项重点民生任务。当中,建设婴幼儿托育教师队伍是促进“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的核心工作。为了更好的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部门把“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改名成“婴幼儿托育服務与管理”,同时将其由公共服务大类改为医药卫生大类。这项措施也是对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质量的体现。从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个国家都陆续把幼儿教育引入终身教育体系中,从而推动幼儿的发展,幼儿教育领域中掀起了“托幼一体化”的热潮。“托幼一体化”主要是把零到六岁的婴幼儿教育整合为一个整体,对其实行的整体教育及保育的观念。但是我们国家的相关认识更加重视三到六岁孩子的学龄前教育,对零到三岁婴幼儿托育服务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这使现阶段的托育服务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挑战。
一、我国婴幼儿托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为了积极有效的改善我国日益显著的婴幼儿托育行业的供需冲突,相关部门颁发了各种纲要和政策,从而对托育行业的顺利发展做出指导,并建立合理可行的婴幼儿托育服务的社会支持体制。在婴幼儿和教育领域中制定的目标,主要是促进零到三岁幼儿的初期综合性发展,制定出相关的措施,加快对零到三岁幼儿早期教育的人才培养,建立出一支品质高尚、职业素养高、富有爱心的婴幼儿托育服务托育。培养人才应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此确保托育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在我国各项政策的支持下,给托育市场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是确保托育服务行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零到三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是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组成,在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的保障策略中,对托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结合具体需要设立婴幼儿托育服务有关专业,教育部门合理调整专业目录,把“幼健专业”改为“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且由过去的公共服务大类改为健康管理与促进大类。
二、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高职院校建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旧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幼儿活动中心、亲子活动园等教育机构,可以在这些教育机构中从事婴幼儿教育培养、运营管理以及教科研等工作,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扎实的文化知识,具有开展各种婴幼儿教育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具有说、写、玩、教、弹、唱、跳、画等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高职在培养专业人才目标中常见的内容是:“培养面向婴幼儿托育服务和管理领域,可以从事零到三岁婴幼儿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均比较注重培养早期教育机构中的亲子教师,和托育机构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具有相应差异。
(二)学科专业性不突出
根据这一专业设立的背景来分析,托育服务专业通常要依靠社会学、学前
教育和健康管理等各种专业的结合,在此专业由公共服务大类改变为医药卫生大类的时候,部分不具卫生资质的高职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办学工作的期间,虽然都在学校中设立了健康管理、早期教育以及幼儿艺术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但是依旧普遍存在“博而不精”的情况,很难打造符合高职生发展需求的专业特色。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1)课程设置存在模块缺失
现阶段,有关零到三岁婴幼儿的教育工作,不管是从教材、教育理念、学术研究,或是从托育机构的经营管理工作来看,当前都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所以,各大高职院校在设立托育专业的过程中,通常存在种教育轻保育的现象,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保育能力,导致缺失了保育模块,这样的情况和实际托育人才培养目的严重不符。
(2)理论学习与实训能力脱节
部分高职学校的托育服务专业更多侧重于婴幼儿发展规律、身心健康、艺术语言等方面的知识,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铺垫理论知识,希望以此为高职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只是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时间比较少,专业技能的实训很少。还有部分高职学校会积极引导学生到早期教育和托育等机构进行实习,但是这种实习没有与具体课程进行结合,导致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相脱节。
(四)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因为实习工作的具体需求,高职学校需要和幼教机构、托育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等单位联合创建婴幼儿托育体系,对内部资源进行共享,构建良好的互动模式。然而,19年是托育机构的重要发展时期,托育机构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机构中的教师大部分都来源于高职学校,实践经验丰富、学历高的专业人才依旧很少。所以,高职在和这类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停留在浅层次。
(五)教学方法和评估模式尚待完善
首先,许多高职学校教师都不具备在托育机构工作的丰富经验,所以,他们大多数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现实照护情境的机会非常少,不能切身体会在具体工作岗位中的乐趣以及自身问题,所以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其次,要想确保托育专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学校就必须要制定健全的教育质量监管及评价体系。现阶段,托育服务专业的教育效果评估往往局限于校园内部,教师利用试卷考试这种单一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没有全方位考核学生岗位实习等状况,这和高职教育的需求也不相符。
(六)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托育服务是一项全新的专业,大部分高职学校设立这一专业的时候,都只是整合优化原有的师资力量,这样就会导致出现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结构不科学,大部分高职教师都比较年轻,具备幼教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不多,严重缺乏“双师型”的师资力量;其次,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他们掌握的知识主要集中在三到六岁儿童上,应积极拓展对零到三岁幼儿的教育知识,另外高职称教师的占比较少;最后,教师数量严重缺乏,教师的工作比较繁重,开设全新的专业会使他们的精力被分散,促使教学效率和水平下降。
三、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成效的策略
(一)加快顶层设计,明确专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指引,要想切实提高托育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就必须要将满足行业人才需要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清楚的认识到行业标准。应努力改变现阶段人才培养中缺乏同质性标准的现象,需要由政府部门引领,展开全方位的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学习和吸取其他国家构建托育师资培养体制的有利经验,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建立并落实我国制定的托育师资专业以及职业资格准入等标准,统一规定托育师资的职业技能、综合素养、培养目标等,保证高职学校在建立人才培养规划、教学评价、课程组织等工作中有据可依,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和行业需要的适应性,从而给托育行业的发展建設高水平、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二)开展多方协同,打造混编师资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与组织者,他们的综合素养对其开展教育工作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职业教育是我国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但要具有基础的教育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托育教师的综合实力,就应根据保健、医护、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医院、学校和托育机构积极合作,构建综合素质极高的混编师资队伍。高职学校需要始终遵循““引聘名师、培养骨干、学科互补”的原则,不断拓展教师人才的来源,全方位提高教师人才的整体素养,建立师资队伍积极交流、互相协作、职责共担的良好体系。第一,在建设师资队伍,高职学校应引聘学历较高的专业人才、聘请本行业的权威人士促进队伍理论水平的提高,聘请本行业的精英来提高队伍的实践能力,同步积极引入全新的研究成果和知识,进一步推动托育专业的良好发展。第二,对于培养教师人才,学校需要积极鼓励现有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以此加强自身的教育水平,利用岗位实践充分熟悉教育工作和本行业的具体内容,从而促进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把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优、岗位晋升等方面密切联系,充分调动教师提升自己、不断学习的主动性。高职学校还需要给教师提供更多参与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的机会,促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持续提升自,同时安排专职教师来辅助外聘教师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熟知各项规章制度,更好的胜任教育任务。另外,高职学校还能够利用新老教师结对等方式,实现专职和兼职教师之间的互补,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速度。第三,对于教师们合作发展,学校能够针对所有教师的优势、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适当分配。学校应聘请权威人士、政府代表、校内带头人等共同组建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完善,建立合理可行的课程标准和体系;聘请行业精英和优秀教师一起开展“双导师”授课活动,引导高职生积极参加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创新实训等项目。各个层次的教师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征,互相合作、互补短板、各扬特长、协同育人,以此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托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
(三)实施校企共建,整合资源配置
高职院校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托育专业的教育革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现阶段,托育专业必须要重视建设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第一,需要大力编制相关教材,学校需要积极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将他们的优势与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建立校企合作的教材编制队伍。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应重视吸取本行业中全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根据托育教师的岗位职位需求和内容,侧重各项核心技能,编制出切实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岗位要求的教材,同时结合教育要求、教学反馈等对教材进行不断优化。第二,需要大力建设线上资源。在信息科技和教育事业的结合发展越来越深入的形势下,教和学的方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在线授课的优势获得了诸多人的肯定,彻底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的困境,所以,优化与建设线上教学资源是必然趋势。高职学校需要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构建资源共享、动态化更新、丰富多元的平台,同时还能够和人社部、卫健委等下属职能培训机构进行合作,把线上资源引入面向社会的托育培训工作,将其社会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呈现出来。第三,持续促进校企合作,共同创建实训基地。学校内外的实训平台对培养托育专业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设实训基地也需要投入很多得资金、人力和精力,但是人才培养已经急需得到落实。所以,学校可以和当地同行业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对于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高职应根据我国优秀院校的标准进行建设,对于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和同行知名机构进行合作,持续增加基地的数量,促使基地类型更加丰富,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顺应高职生各个层面的实训需求,实现院校与岗位间的无缝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要想提升高职托育服务专业的发展水平,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成效,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优化与调整。高职院校应将行业标准作为基础,将高技能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将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作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托育专业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持续提高,给建设我国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殷媛媛. 高职院校新增专业建设的可行路径探究——以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1):112-117.
[2]文瑚霞. 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0—3岁早期教养方向人才培养初探[J]. 教师,2021,(34):59-60.
[3]周绮,薛红燕.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医育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6):25-28.
[4]李文文. 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基于托育机构对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7):129-131.
[5]雷艳佳. “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观察,2021,10(24):109-112.
[6]蒋晓莉. 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困境、对策[J]. 科教导刊,2021,(14):78-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