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单元教学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优势

2022-06-15程海梅李唯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4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课程学生

程海梅 李唯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推行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困难及优势。

关键词:课程 大单元教学 学生 公共参与素养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公共参与,是思想政治学科着力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本次“双新”(新课程新教材)改革,需要思想政治学科依据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方案,找到一条更有效地培育学生责任感和参与能力的途径。我校思想政治学科积极落实新课标,探索通过大单元教学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路径。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表现为学生对国家、社会、社区、学校与班级等事务的态度,对存在的问题、纠纷等的解决方法以及责任感。若学生的态度是乐于、勇于、善于依法依规等,便是具有公共参与素养;反之,便是缺乏。然而,这一素养在课堂里难以培育,难以通过成绩衡量,因为它是学生行为体现的态度、能力、担当。因此,“双新”改革伊始,我们便遇到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困难。

一、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实践存在的困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观察到学生是否遵循规则、善于协调、勇于担当。离开实践,用试卷的方法来衡量它,必然沦为纸上谈兵的笑谈。但是,紧张的高中学习让学生由校园走向实践困难重重。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双新”改革开始的新学期,教学内容激增,学习时间紧张,学生只能安排在周末与假期进行实践。但由于在校压力大,学生回家后只想放松,导致第一学期对“参观省博物馆,感悟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参观山南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感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调查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等高密度的参与活动,学生的完成率比较低,效果不明显。

(二)家长的原因

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周末与假期孩子频繁进社区、企业、博物馆、图书馆耽误宝贵的时间,且单独行动存在危险,容易学会社会中的不良习气。通过实践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孩子不参与时甚至有家长替他们辩解。

(三)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起全面的、辩证的思维能力,但教學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学生的收获往往是零散的、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如“调查‘双11’网络购物,感悟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需要从市场调节、市场体系、市场缺陷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整体、全面地考虑。若只从市场缺陷角度考虑,会导致学生认识偏差,得出网购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诚信缺失、市场秩序混乱等结论。

(四)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任务重

以我校为例,高一思想政治周课时2节,教师承担多个平行班的教学,一次走进社会的实践,需指导的学生有200人次以上。高频率的实践活动,要教师给予学生精准、科学的指导,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每次活动都仓促完成,公共参与等素养培育的效果必然事倍功半。

这些都阻碍了“双新”改革的推进,影响了学生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大单元教学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优势

大单元教学是指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授课方式。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依据学生学情确立单元主题,对学习内容再加工、再建构,以便助力学生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学习。如思想政治必修三讲述我国的政治与法治内容,最大单元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高中所有学科模块中最为直接培育学生参与国家、社会与社区公共事务态度与能力的模块。开学初,考虑大单元教学时,我们围绕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条主线,科学调度,合理计划,重点安排“调查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实践活动。下面以此为例,说明大单元教学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优势。

(一)节约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大单元教学能统筹规划学生的实践,从不同层面获取材料,把一学期的学生实践次数压缩到两三次,有利于保障安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学生知晓实践材料需重复运用,思想上会倍加重视,促进了学生更耐心细致地参与。教师有更多时间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调查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过程中,许多事例可以说明第一单元党的性质、宗旨、目标、立场与党的建设,第二单元党员的信仰、党员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第三单元带头守法;等等。

(二)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调查就是参与。调查优秀党员事迹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思想上一次洗礼的过程。在公共生活中,正是许多党员无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大潮中,生活才变得和谐有序。通过调查,学生了解了许多党员主动担当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医生党员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教师党员主动开展网课教学,确保学生学习,认识到党的领导地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理解和谐生活需要规则、有序、担当。

(三)家长与社区等的理解与支持

偶尔让学生走进乡镇、社区、企业等,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向家长说清学生实践活动的意义,容易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期初,思想政治必修三大单元教学确定了学生实践活动内容,其中之一是“调查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年初,家长不是很忙,有时间陪孩子到社区参与调查。有的家长本身是社区优秀党员,让学生聆听家长的事迹,学生感触更为深刻。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逐步推进公共参与素养的提升

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连续发力。大单元教学的层层推进能更好地一步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不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调查优秀党员事迹活动时,学生一开始只了解党员的事迹,后来逐渐地认识到党员的优秀在于在公共事务中所持的态度、担当,最后上升到以优秀党员为榜样投身于服务国家、社会与社区中。可见,大单元教学能够连续发力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五)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

从公共参与角度看,之前教学“党的领导”,学生只掌握了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现在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能在后面的教学中主动地比较党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系以及村(居)委会成员的关系。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知晓以何种身份怎样去参与公共事务,学习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高中生,高中毕业前很少有机会真正接触社会,对社会缺乏认识,公共素养亟待提升。大单元教学打破了课时的局限,以更宏观的设计、更开放的活动,构建生活化的“大课堂”,有助于有效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1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4).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课程学生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赶不走的学生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学生写话
研究性学习大单元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