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

2022-06-15刘兵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4期
关键词:迁移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刘兵

摘要:建构与强化阅读迁移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策略。当前,在小学三个阶段中,学生的阅读与赏析能力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有效迁移。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研习,然后从课后反哺课堂,通过积极表达促进阅读深化,实现阅读个性化发展,再辅以个性化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迁移能力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个体原有的认知系统和未知领域的矛盾冲突。培养阅读迁移能力,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技能与方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厚积”与“薄发”两者之间是绝对的正比例关系。但是,在小学阶段的现实却是“积聚”易“薄发”难,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少,阅读迁移能力弱。在课堂学习中,即使老师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在单个文本上下功夫精研细读,也注重一定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但还远远不够。大语文背景下的阅读,更需要学生具有宽广的阅读和思辨视野,因而迁移能力和阅读方法的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在这个层次上进行布局,使学生在阅读中的知识积累、技能养成、读思之法、课内课外等方面形成完美融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以点带面”,是阅读广度的催化剂

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七律·长征》等四篇课文组成的单元时,通过研读备课发现,四篇课文无论是体式还是选材都有所不同,但其中的情感价值核心是相通的。整个单元以民族情怀、家国之爱为核心,展现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和一位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学生浸润于这样的氛围中,情操必将被熏染和升华。以此为主线,以《七律·长征》为本单元的重要篇章,从紧扣事件特点、突出内容详略、感知表现手法等方面,帮助学生阅读、分析、研究同类型文章,从而达到学一点知整个面的效果。类似范例还有袁鹰的《井冈翠竹》、林荣之的《井冈翠竹》和林美如的《井冈翠竹》,在剖析中以点带面阅读,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不断尝试,逐步培养思维架构。

(一)找出课文阅读练习的重点。通过对散文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研究,把握文章中心“井冈山的竹子”——我们心中的革命竹子。文章对革命历史时期井冈山竹子特殊作用的回顾,对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竹子地位的肯定,最后对未来井冈山竹子的独特贡献进行的展望,都是全文重点所在诚然,讴歌不同时代的竹子,归根到底是歌颂朴实的井冈山人民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也是对新中国建设者们的礼赞。

(二)提炼拓展阅读的焦点,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林荣之的《井冈翠竹》、林美如的《井冈翠竹》与袁鹰的《井冈翠竹》一样是写红色圣地井冈山的翠竹吗?前两位作者的《井冈翠竹》与课本《井冈翠竹》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这种思维建构,学生能够积极投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借物喻人的散文阅读剖析和研究方法,逐步深刻地、横向地分析另外两篇《井冈翠竹》。以此类推的阅读探究方法,必将固化于学生更为广泛的阅读实践中。

二、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诉。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这一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练就属于自己的信息提炼能力、结构把握能力、个性化读写创造能力,成就属于自己的阅读、分析、构思、创造等本领。

《爱之链》是一篇真爱流淌的佳作。本文选择了一个特殊的主人公——乔依,他是一位下岗工人,生活窘迫。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够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由此引导启发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帮互扶,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主动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乔依(帮忙)→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妻子)→乔依(丈夫)。一条完整的爱的链条构成,完美地紧扣本文主题。而女店主一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更让读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教学这篇课文,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对文本的初步认识、理解和把握。然后,指导学生以文本的结尾为开头,续写文本,分析故事,重新架构起个性化的认知和思考:感知文本→理清脉络→分析人物→体味品质。通过这样的逻辑思维构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等。利用这一层铺垫,学生的思维换位意识便可以轻易获得。下一步扩展研究文章内容,再读后思维碰撞,必然能够读写互促,水乳交融。

三、强化评价与指导,促使有效阅读上台阶

日常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监测普遍采取量化的形式呈现,更具主观性的评价与反馈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恰恰就是这个被忽视的主观环节体现了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核心,因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的迁移能力停滞不前及低阶思维成为普遍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最好的方法还是在阅读中强化评价功能,以读引评,以评促读,读评交融,使学生的阅读高阶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笔者在教学《珍珠鸟》这一课时就有深刻的感受。在交流探疑环节,有同学说:“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深深地透着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笔者的评价如下:“这位同学似乎和作者处于相同的情感平台上。作家的确非常喜欢珍珠鸟。人对鸟的感情是情意绵绵的,那么,鸟对人又是什么情况呢?珍珠鸟是一种胆子小的鸟,非常怕人,可是由于什么问题,使它与作者并不像作者那样‘有情有义’呢?要怎样评价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呢?”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会超出你的预期。当“信任”这个词传入笔者的耳中时,笔者有些莫名的惊喜。于是,笔者的追问随即而至:“这个词用在此处,老师觉得非常贴切。请同学们再来读读文中关于‘信赖’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能读到不一样的味道。”

在师生的这段互动探究交流中,老师的智慧引导,学生的头脑灵动,将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层。从读到思,从思到说,从说到评,阅读迁移层层推进。归根结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潜移默化地“进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多样化的阅读激励,为持续阅读保驾护航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2022年5月中第14期(总第114期)(一)选择好书,激发欲望

要增强图书对学生的吸引力,关键在于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课前、课中、课后,多方位、多层次、生动地浸润学生。悬念可以成為诱饵,兴趣必然有了出处,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以身作则,榜样激励

口若悬河,不如表率的作用。在日常交流中,老师旁征博引,文化经典、名人名著、好词佳句……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必然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亲其师,则信其道”。

(三)扩展书源,有书可读

书源的扩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学校这个主阵地。开放学校图书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场地与氛围。二是家庭阅读环境。家与校的有效沟通,可以让学校这个主阵地无限放大。

(四)丰富形态,放飞想象

读书的关键在于坚持。经常开展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保持阅读的热度,如:课前三分钟、小练笔展示、故事会、朗诵会、手抄报、读书笔记、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等。

阅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涵之一,阅读迁移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阅读有深度,阅读有广度,表达个性化,评价个性化……这是每个学生不断积累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最后,用窦桂梅老师的一句名言作为结语:“语文学习是读一本书一本本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2]季羡林.季羡林散文集[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

[3]严先元.学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迁移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高中化学学生知识迁移学习力研究
大学生就业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