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节奏感
2022-06-15杨柳桥
杨柳桥
摘 要:音乐是一门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属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音乐教育蕴含着大量的美育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孩子逐渐从具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过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节奏是音乐最重要的基础,也是音乐旋律的“骨架”。音乐教师应采用恰当的方式来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路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夯实其音乐基础,提高其感悟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节奏感;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一、前言
音乐是一门艺术,聆听音乐可让大家获得美的体验。音乐教育能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使其拥有良好的节奏感。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实质、核心、构架属于节奏,良好的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教育的前提,培养学生节奏感可以进一步增强其鉴赏能力和审美创新能力[1]。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合理统筹发展,立足实际,创新教学方式,奠定基础。音乐可以没有特定的曲调或固定的表现形式,所以音乐初级阶段的教学都是以音乐鉴赏为主[2]。教师只有落实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表现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节奏感
(一)设计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年龄和认知不足,音乐基础偏低,在学习音乐之前,需要以兴趣为导向,才可以提高其学习质量。同时,小学音乐教师也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小游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式,以游戏为刺激点,帮助学生掌握節奏感,达到节奏感训练的目的。喜欢游戏活动是小学生的共性,融入游戏的音乐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落实重点和难点教学。教师合理地将游戏和节奏深度融合到一起,将抽象的音乐内容转变为具有活力的知识点,达到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例如,在学习《愉快的梦》这一课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小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将有关蒲公英的歌曲呈现给大家[3],让小学生根据节奏和规律,进行肢体运动。教师还需要及时地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合理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都选择属于自己的节拍,可以拍手,也可以跺脚,但是需要保持节奏的整体统一性,节奏把握得最好的小组获得胜利,并且得到对应的奖励[4]。再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按十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圆圈,跟随“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呛……”的节奏做游戏[5],如果到了“呛”这个节奏点上,所有的学生就需要坐到位置上。学生只有精确地把握节奏,才可以按照节奏精确地坐到位置上,这类游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
(二)利用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因而音乐教学也与生活紧密相关。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智力发展还不成熟,不足以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转变思维,增加其生活经验。小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不足,教师需要将生活化的内容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有效地营造学习氛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难懂的教学内容转化以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理解其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在心目中建立属于自己的音乐符号。例如在学习“小鼓响咚咚”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过节时敲鼓”的视频,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可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跟着鼓声一起摇摆,能增强律动性[6]。又如在学习《但愿人长久》的时候,教师可将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音乐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其旋律的舒缓。学生需要注意听伴奏的节奏,感受其规律。此外,教师要满足学生形象化视觉需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外婆的澎湖湾》一课的教学需立足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其节奏感。《外婆的澎湖湾》的音乐视频播放以后,大家不仅可以在视频中感受到歌唱的细腻,还能体会这首歌曲的古典韵味。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引导,曲调保持稳定;第三小节,却出现了六度跳,展现了动感的一面[7]。通过歌手细腻的演唱和音乐视频环境,学生能自主分析歌曲特点,找到节奏,增强节奏感。
(三)通过即兴表演,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其对社会的认知不足,但是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想象力十分丰富,很多时候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即兴表演。音乐是一门具有创新性的学科,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一方面需要达到眼睛和耳朵的配合,另一方面需要达到四肢的配合,以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教师还需要根据现实的需要,了解节奏的类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这样学生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大胆地编创,即兴表演。例如在学习著名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舞曲《四小天鹅舞曲》的时候,学生就需要根据舞曲对应的风格内容,保持音乐节奏的干净利索。也就是说,学生需要根据八分音符节奏类型,将活泼跳跃的感觉表现出来,并且落实二重奏的形式,体现乐句的轻快。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把握了其中的节奏感,才可以将小天鹅天真可爱的形象表达出来。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小天鹅,以舞蹈的方式将活泼、欢快、跳跃的节奏感表达出来[8]。在游戏中,通过肢体配合,学生将抽象的节奏感转化为具象的肢体动作,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为以后的节奏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生肖乐园”中《十二生肖歌》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加强小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保持歌曲内容的节奏感,引导学生表演,使其掌握其中的动作。学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生肖,在演唱的时候,需要根据生肖的特点做出相关的节奏动作,将生肖的特点表现出来,这一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其律动感。
(四)通过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音乐其中一种表达方法就是律动,学生可以使用简单肢体语言表现律动。不同频率、强度的感知节奏可引导儿童参与其中,令儿童利用肢体动作提高音乐律动感。学生先进行模仿,之后需要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将肢体动作与节奏相结合,给学生展示充满节奏感的音乐,在互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节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示范,起到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还可以把打击乐器引进课堂,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学生能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对节奏的理解。正确的示范和演示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巧妙地使用肢体语言,能合理地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增强其艺术表现能力。例如在学习《滑雪歌》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據现实的需求使用肢体语言,加强歌曲的节奏感。节奏感氛围的营造,不仅需要教师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还需要让学生根据歌曲采取跺脚、点头、摆手、下蹲等不同的肢体动作,对歌曲做出合理的解读[9]。
(五)利用打击乐器,培养学生合奏的能力
在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接触乐器的机会不多,更不用说节奏感的训练。音乐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每种打击乐器演奏的过程中,都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击乐器是强化节奏训练的重要工具,可以牢牢抓住学生视觉、听觉和触觉,教师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打击乐器观察、实践机会。学生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使用打击乐器自主创造节奏、感受节奏、练习声部节奏等,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节奏感,也是为了培养团结精神与合作精神。只有切实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向心力,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例如《明天会更好》一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科学分组,使用打击乐器三角铁合奏,调动儿童参与其中。小组每组三个人,组员可从快板、沙球、三角铁等乐器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进行合奏,训练对节奏的掌控能力。例如在学习《巧嘴巴》的时候,教师需要合理根据“数鸭子”相关内容,有效地统筹规划,使用快板和三角铁等加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拓展小学生的音乐节奏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轮流按照音乐节奏准确敲击,体验歌曲的节奏,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强化听力训练,增强节奏感的掌握
人类的语言具有丰富和生动的节奏,需要融入实践中才更加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教师指导学生聆听音乐伴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一首完整的音乐伴奏通常包括前奏、间奏与尾奏三个部分。小学音乐任课教师应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和速度节奏感受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比较重视的就是旋律,教师需要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选择伴奏的类型,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落实需求和指导。例如在学习《春来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伴奏,在播放的过程中使用2/4拍和3/4拍,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强度[10]。紧接着,学生需要根据相应感受,分析3拍的韵律,保持节奏感。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演唱,让学生保持一定的音乐节奏感,掌握最为基本的音乐技能。例如,《双节棍》是一首音乐感和律动感较强的歌曲,学生可以通过其中的节奏掌握更多的音乐常识性知识。奥尔夫教学法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使用此种方式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使用拍手、跺脚、摇晃等动作来感受节奏,体验节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知能力,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品性、塑造人格。音乐教师需要重视这些内容,明确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实践对音乐教学进行革新和发展。
三、总结
音乐节奏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知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此外,培养音乐节奏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起点,教师可以创建趣味性的节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各种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音乐节奏。
[参考文献]
王璇,王科灵.苏北欠发达区域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路径研究:以邳州地区为例[J].参花,2021(4):131-132.
孙红梅.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实施策略:小学音乐学科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1(6):22.
周友良,徐珍红.协同创新 共建多赢:《地方高校音乐院系服务中小学音乐教育双赢模式研究》项目研究报告[J].北方音乐,2014(12):165-166.
林媛.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小学音乐师资问题研究:基于《战时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形调查摘要》的分析[J].人民音乐,2011(8):66-68.
张俊梅,孙红成.一种返璞归真的音乐课程哲学实践:评王安国教授《中小学音乐教学备选素材》(上、下)[J].人民音乐,2019(6):90-92.
蒋珊.非洲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如何运用非洲鼓与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节奏感[J].黄河之声,2020(10):112-113,15.
杨柳青青,金玲,王伟,等.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以《冬天的节日》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7):63-65.
冷七艳.江西省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调查研究个案:九江市修水县黄龙乡小庄完小[J].北方音乐,2019(1):209,211.
贺亚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信阳市游河乡中心小学为例[J].北方音乐,2015(9):75-76.
洪艺玲.基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多数情况下的城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8):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