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五育”的融合及渗透

2022-06-15何健

求知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五育高中物理教学融合

何健

摘 要: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盲目追分而忽视“五育”的现象长期存在,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文章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五育”提出可行性策略,以期达到在物理教学中落实“五育”和在“五育”教学中落实物理教育的双重目的,供广大一线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五育”;融合

受高考选拔制度的影响,分数始终是学校和学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导致学校及学生普遍轻视“五育”,忽视素质教育,这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将“五育”落在实处,是摆在各个学校和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

所谓“五育”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五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笔者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五育”提出以下几个方法。

一、充分利用物理学科难度大的特点,提升学生的智力

(一)巧设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开发大脑,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典型例题,在其中渗透思维线索,贯彻逻辑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增加物理科技创新活动,在智能化竞赛中提升学生的智力

近几年,各级教育部门加大了开展智能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力度,这类活动与物理联系紧密,比如程序化设计、自动化控制、智能化传感,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及研发,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1]。

(三)进行高难度习题的训练,加强智力教育

高难度题型,特别是高考压轴题,很能培养和考查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培养逻辑思维作用的物理难题,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加强智力教育的目标。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物理知识貫穿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巧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课堂;通过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树立为国奉献的意识,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细心谨慎的作风,使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物理学家坚韧不拔的研究精神,树立学生献身科学的楷模,如开普勒数十年艰辛研究得出开普勒三大定律,法拉第数十年的不懈探索才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通过这些物理前辈们置身科学乐于忘我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爱科学、乐于研究科学的精神,使其形成爱国意识及奉献精神。

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物理知识带入生活,通过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来培养学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用于生活,感悟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和乐趣,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比如鼓励学生节假日自愿帮助孤寡老人检查、维修电路,这既能达到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和巩固物理知识的目的,又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2]。

三、通过星体完美的椭圆运动等知识,使学生感知自然之美,进行美育的渗透

自然界和宇宙的美妙,使人不由得感叹。星体近似圆周的椭圆运动,双星、三星的纠缠运动,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完美的近似圆周的椭圆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揭示了宇宙最完美的运动规律;通过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学生可以掌握曲线运动的规律及本质,从曲线美中理解物理规律,寻求自然运动规律。

光的衍射和干涉图样,能使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泊松亮斑的匠斧神工,连续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彩虹之美,吸引着我们由表及里探究形成自然之美的本质,理解通过光谱研究太阳所含元素的原理,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艰辛与不易,进而将干涉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测量工件表面的平整度。学生基于露珠的结晶之美,探求表面张力的本质,深入分子力的微观特征,联系表面现象深入探究本质规律,掌握分子力与距离的关系。学生从习以为常的自然之美引入物理本质,从蓝天之蓝之美深入折射本质及蓝光的折射率,通过晚霞之美深入光的折射与折射率的关系,明白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大气层变化引发了蓝天之美与晚霞之红,通过彩虹之美了解到白光这一复色光的组成。学生观察浸润与不浸润,从毛细现象之奇深入分子力本质的研究,进而将物理常识反作用于实际生活,认识到疏松土壤是为了保湿,压场是为了加快地表面水的蒸发。这些自然之美之奇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能通过美育的融合激发学习物理的欲望,反之,亦能通过学习物理深入了解大自然的神功之妙[3]。

四、挖掘生活资源,将物理教学与体育运动高效融合

体育运动既是一门美学,又是一门健康学,更是一门物理学,因为体育运动中无时不在融合着物理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物理教育与体育运动融合,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和无处不用,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活学活用,拓宽其物理知识的视野和范围。

例如,学生可通过投篮运动,感悟斜抛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压腕动作使篮球旋转更易于进球;通过蹦床运动体会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并进行冲量的分析及计算;通过接篮球、弹跳体会动量定理中延长时间减小作用力的作用;通过乒乓球运动体会平抛运动的临界条件;通过过山车运动感悟并理解圆周运动知识,体会圆周运动的特点。教师将物理与体育紧密结合,切实将物理与体育相互渗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将劳动教育与物理学科相融合,达到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目的

人类的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人类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物理,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类带入了工业化时代,发电机将人类带入了电的时代,集成电路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物理学科含金量之大,作用之重,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物理学的研究价值最终还得在劳动中体现出来,无论是生活中大的方面,还是小的方面,都离不开物理。电器的维修与维护,插座开关的更换,杠杆的使用,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因此,在生活劳动中进行物理教育特别重要。物理要体现学科的特殊性和价值性,把学科的特点彰显出来[4]。

课堂是物理教学的第一主阵地,教师要严把教学质量关,不但要加强物理知识的教学,更要体现学有所用、物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要将物理生活化,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践行物理服务生活的教学宗旨。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就必须把课堂作为第一要务,对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备好课,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将物理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既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反冲”一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草坪水龙头的边喷边转、火箭的发射、大炮的发射等实际生活所见,了解反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以实例来分析反冲原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家艰辛的探索历程,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不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珍惜来之不易的宝贵学习时光[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师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活化和理解,同时培养他们谨慎、细致的操作风格,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以达到使学生热爱劳动的目的。比如,自制一个电动机转子的任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劳动兴趣。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将自制的电动机用于电器的制作,如自制一个电风扇,让他们感悟自己的劳动价值和学习物理的价值所在,培养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精神,感悟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维修旧风扇、热水器,不但变废为宝,还加强了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熟练并掌握电路知识,深刻感悟到了劳动的价值且体验了亲手劳动的成就感。学生通过亲手换一个开关,感悟电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不但在家里帮助父母进行劳动,丰富了课余生活,同时也体会到了家庭劳动靠大家,学生有能力并甘愿帮父母承担家务劳动,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家庭充满温暖和快乐[6]。

物理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投入生活去感悟、去思考,力求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問题,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深化物理知识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学习物理,达到切实理解物理的目的。比如,夏天水桶外侧有水而冬天则没有,炎热的夏天柳树叶子表面会出现神奇的“出汗”现象,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原因,了解液化的本质及原理,夏季水蒸气遇冷会出现水桶外壁冒汗及柳树叶子冒汗的特有现象,其实水不是从桶内或树叶内流出的,而是外部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又如,汽车上坡时减挡位的目的是减小速度来增大牵引力,教师可带领学生去汽车维修厂参观学习修理师如何修理四冲程气缸,了解四冲程的做功原理,感悟科学的奥秘和价值。教师通过公路上高速行驶的卡车卷起两侧的树叶的现象,带领学生分析本质原因,即卡车走过的位置空气流速大,而气流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使得路边的树叶向卡车走过的位置卷了过来。教师可通过鸡蛋掉在软绵的被子上不破,而掉在水泥地面上就破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不破的原因,深入挖掘不破的物理规律,理解作用力与作用时间在改变物体动量变化中的关系,以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7]。

近年来,各中小学增加了智能化教学及相关竞赛,各学校智能活动室的创建如火如荼,教师辅导力度大大加强,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但是受学校财政制约,智能室规模不够,不能满足大量学生的参与需求,对此学校要加大力度进行智能活动室的创建,合理安排学生进行智能设计和程序设计的学习,适应现阶段物理科学的发展方向。学校通过智能化及程序化的设计和培训,使学生尽早地接触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既达到以物理促进智育的目的,又达到以物理促进劳动教育的目的。学生尽早地接触智能化设计、程序化设计,能达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目的,同时能加强创新和创造,创作适合本地区使用的科技产品,比如设计智能自动分拣规定大小马铃薯的装置,自动筛选并自动分装,通过机器智能装置替代速度慢、效率低、工价高的人工分拣。学生自主设计研发这些既贴近现实生活又非常实用的智能科技作品,一方面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巩固了物理知识,同时使其更好地理解了学习物理的价值和物理在推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作用[8]。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特殊的科普类学科,在落实“五育”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物理教师要抓好时机,恰到好处地渗透“五育”,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单纯地为“五育”而教育,要融入得自然、合理。同时,教师要力求通过融入“五育”加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强化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特别要通过对物理知识与劳动教育的结合,使学生感悟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通过劳动感悟物理的魅力所在,树立劳有所值的劳动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以劳为荣的新风尚。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积极挖掘校本教学资源,寻求乡土气息,将学生熟悉的鲜活的生活实例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来,在物理教学与生活的结合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报效祖国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一个个奋发向上的有志青年。

[参考文献]

汤祖军,刘文婷.寓劳动教育于初中物理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8):14-15,18.

王水泉.中学物理教学与劳动准备的结合[J].外国教育动态,1987(04):53-54.

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陈贵根.高中物理教育的人文渗透[J].科技咨询,2010(16):210.

李友兴.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物理教学,2020,42(07):23-27,29.

康海生.高中体验性物理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20(18):183.

李祥.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15):28.

陈雪梅.高中物理“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教学策略的研究[J].物理教师,2016,37 (03):26-29.

猜你喜欢

五育高中物理教学融合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刚柔并济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破次元
融椅
高考新政策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