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积极身体意象,开发性别平等课程

2022-06-15李慧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2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课程目标意象

李慧玲

一、背景

“我讨厌我自己,因为我太胖了,怎么都减不下来。”

“我的皮肤很黑,我好羡慕那些皮肤白皙的女孩。”

“我的腿毛这么浓密,夏天都不敢穿短裤。”

“我的胸部比其他女生发育得更早,班上同学因此给我起难听的绰号,我好苦恼。”

处于青春期的个体正经历着生理的剧烈变化,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评价关注度高,而社会文化中又充斥着大量关于理想美的宣传,这导致青少年对自己身体不满意的现象突出。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等,易夸大自身的“缺陷”。大量研究表明,消极身体意象在青少年群体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形成的对自己身体的心理图画,包括对自己身体生理、心理功能的认知、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调控。身体意象作为身体自我的一个部分,对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至关重要。积极身体意象的建构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发展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提升积极身体意象

身体意象积极与否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身体意象应是全社会共同重视的问题。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性别平等的视野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很多女生对于乳房发育和月经具有羞耻感,一部分男生对于自己的遗精和性冲动也有一种负罪感,有的男生也会用讲黄色笑话或攻击同伴的身体特征的方式表达出来。忽略性别平等的视野将会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对男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时对月经问题的回避可能会使校园或文化层面对月经持续抱有负面态度,这可能会对青少年女生的生活环境和同伴干预协助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在青春期发育中乃至成年后都无法接纳并欣赏自己的身体,在需要求助时也往往选择沉默应对。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强调,依托科学的证据,立足于社会性别平等和人权标准及框架,有助于处理敏感问题。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目的是从小培育社会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共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

三、开发学校性别平等课程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引导青少年树立对自我体重、体型等生理变化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多元化审美,提高其媒介素质,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温馨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学校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学校性别平等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1.确立课程目标和内容

聚焦于身体意象的性别平等教育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身体,了解影响身体意象的因素(个体生理、心理因素、人际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提升学生的积极身体意象。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主题1:拥抱青春变化。帮助学生了解身体各部分的重要性,学会觉察身体感受,倾听身体提供的信号;激发学生爱惜和保护身体的意识;尊重两性青春期身心发展与差异。

主题2:性别差异与多样性。认识不同性别群体的存在;建立性别多样性的意识,破除对性别少数群体的误区和迷思;尊重和接纳自我与他人差异,不应该因为不同而受到伤害。

主题3:觉察家庭性别角色的影响。帮助学生觉察家庭性别角色在相貌、身材、服饰特征、饮食习惯及对身体美观念的影响,学会应对消极影响。

主题4:面对同伴嘲笑与偏见。帮助学生了解开体貌玩笑者的心理状态,掌握用理性的态度和合适的方式面对体貌玩笑行为;意识到性别刻板印象、偏见导致欺凌的发生;愿意对遇到的欺凌行为采取行动及营造正向的班级氛围。

主题5:社会规范与性别角色。帮助学生觉察身体意象比较的存在以及比较以后可能带来的影响;能识别性别刻板印象,了解人们日常对性别的看法是如何习得的;认识到人人都可能受到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和负面影响,且每个人都能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

主题6:揭开媒体的神秘面纱。帮助学生明白身体审美和性别会受到主流文化影响,激发学生的媒体意识,促进学生对媒体意向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主题7:世界因多元而美丽。帮助学生从服饰和装扮、体态与样貌两个角度了解中外审美的变迁发展史,了解不同历史文化对身体美和性别的定义,树立多元的审美观。

主题8:性别与生涯规划。欣赏不同性别者的创意表现;探索不同性别追求者追求成就的历程;制订生涯规划不受性别限制。

主题9:我型我秀——悦纳身体自我。注重两性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卫生保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健康管理,改变可以改变的(体貌),接纳不可以改变的(体貌),让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了解身体自我,接纳自己的性别气质,提升积极身体意象。

这些课程目标环环相扣,紧紧围绕青少年身体意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设计,其中1-2单元是针对个体生物因素方面(身体发育、性别再认识)的设置,3-7单元是针对社会文化因素(个体应对家庭、同伴、社会比较等)的设置,8-9单元是针对个体心理因素(自我接纳、生涯规划等)的设置。

2.完善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目标的确定,相当于指明了课程的方向,接下来就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完善课程的具体方案。

首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对于性别平等课程的实际需求是什么;然后,结合学校的场地、课程时间安排等实际情况,安排在每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实施开展,每个学期初进行课程前问卷调研,学期末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开展考核工作;最后,根据前期工作,完善课程方案,结合当前的前沿研究,制订教学计划,开展实际教学工作。

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的制订和课程方案的完善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做很多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好方向,高效地完成课程的相关工作。

3.效果评价

通过课程前后学生积极身体意象量表的数据对比,加上学生访谈,评价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积极身体意象有一定的效果。还可以对学生通过教育后在性别观念和行动能力上的提高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方式可将学校自评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指导改进工作。

四、结语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坦然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发育变化,能真正喜欢自己,学会尊重、包容、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拥有阳光、自信的笑容,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课程目标意象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