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包衣处方的筛选及其释药性能评价
2022-06-14江蕾蕾王秀敏江昌照叶金翠
江蕾蕾, 王秀敏, 江昌照, 马 瑞, 叶金翠
(浙江省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肠病,其病因复杂,发病率高[1],癌变几率大,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2],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临床研究表明,大黄复方汤剂[3-5]、单味药[6]及其有效成分[7](蒽醌类、多糖类)在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上均具有一定作用,大黄酸作为该药材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炎[8]、抗肿瘤[9]、调节肠道菌群[10]等活性,还可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11],同时它在全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12]。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灶主要在结肠,故将药物准确递送到病变部位、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是未来治疗的关键,但目前临床上大黄相关制剂主要为汤剂、灌肠剂、传统口服制剂等,缺少一定结肠靶向性。因此,本实验以胃肠道pH的差异[13]为基础,大黄酸为模型药,构建一种能使药物顺利经过胃和小肠、在到达结肠部位后才开始释放的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这不仅将突破该成分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的制剂空白,也可为相关治疗和制剂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 XS205、TG328A电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Agilent 12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E-50挤出机、S-250滚圆机(Enger英格造粒包衣技术有限公司);UDT-804-8溶出试验仪[禄亘仪器设备(上海)有限公司];Mini型流化床包衣机(沈阳医联新药研究所)。
1.2 试剂与药物 大黄酸原料药(纯度>98%,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81012);大黄酸对照品(纯度≥98%,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Y12D3Y)。聚丙烯酸树脂(安徽天然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80207;德国罗姆公司,批号B180106202);微晶纤维素、乳糖(郑州博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柠檬酸三乙酯(西安泰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微丸制备 将药物与辅料(大黄酸、MCC、乳糖比例2∶4∶1)混合均匀后过80目筛,加入适量润湿剂(超纯水)制软材。采用挤出滚圆技术,先在挤出机中以一定速度挤出条状物,再于滚圆机中以一定速度滚圆若干分钟形成微丸,最后在60 ℃烘箱中烘干2 h,过18~24目筛,即得。
2.2 质量评价
2.2.1 圆整度测定 将一定量微丸平铺于玻璃平板上,将平板一侧抬起,测定在小丸开始滚动前倾斜平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Φ)。Φ越小,表明圆整度越好。
2.2.2 堆密度测定 称取一定量微丸(m),置于10 mL量筒中,从距离桌面2 cm处下落,连续操作3次,测定其体积(V),计算堆密度(d),公式为d=m/V。
2.2.3 脆碎度测定 称取5 g微丸放入脆碎度检查仪,振荡5 min后取出,40目筛筛分,称量留在筛网上的微丸质量(W),计算脆碎度(Fr),公式为Fr=(5-W)/W。
2.3 包衣液制备 取适量丙烯酸树脂(L100、S100)至一定体积95%乙醇中,充分溶胀后加入20%柠檬酸三乙酯作为增塑剂,15%滑石粉作为抗粘剂,搅拌过夜过180目筛,即得。
2.4 包衣方法、包衣参数确定 采用mini型流化床进行包衣,恒流泵输入包衣液,在包衣完成后于适宜物料温度下再干燥3 min。包衣参数为底喷包衣;体积流量0.5~0.8 mL/min;物料温度32~37 ℃;流化量25 m3/h;喷雾压力1.0~1.2 bar(1 bar=100 kPa);进口温度45~50 ℃。
2.5 溶出介质制备 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方法制备。
2.5.1 人工胃液(pH1.2) 量取16.4 mL稀盐酸,超纯水定容至1 000 mL,充分混匀,即得(稀盐酸配制方法为取盐酸234 mL,加水至1 000 mL,混匀,即得)。
2.5.2 人工肠液(pH6.8) 取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0 mL,加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118 mL,加水稀释至1 000 mL,摇匀,即得。
2.5.3 人工结肠液(pH7.6) 称取磷酸二氢钾27.22 g,加水溶解至1 000 mL,取50 mL,加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42.4 mL,再加水稀释至200 mL,即得。
2.6 释放度测定 取包衣微丸(大黄酸含量约为18.2%)约0.5 g,直接置于转篮中,平行3份。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一法(转篮法),溶出介质为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人工结肠液各900 mL,设定温度为(37±0.5)℃,转速为50 r/min,先置于人工胃液中2 h,并于2 h末升起转篮,再置于37 ℃保温的人工小肠液中3 h,最后置于37 ℃保温的人工结肠液中7 h,于0.5、1、2、3、4、5、6、8、10、12 h各取样2.5 mL,同时向溶出液中注入2.5 mL相应溶出介质。根据前期建立的溶出度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大黄酸含量,计算平均累积释放度。
2.7 色谱条件 Kromasc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85∶15);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432 nm;进样量10 μL。
2.8 线性关系考察 取31.1 μg/mL对照品溶液0.6、0.5、0.4、0.3、0.2、0.1 mL至5 mL量瓶中,82.8 μg/mL对照品溶液4、3、2、1、0.5、0.25 mL至5 mL量瓶中,103.8 μg/mL对照品溶液4、2、1、0.5、0.2、0.1 mL至5 mL量瓶中,分别以pH1.2、6.8、7.6的溶出介质定容至刻度,分别精密吸取10 μL,在“2.7”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以对照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回归,得方程分别为人工胃液Y=21.677X+4.326 7(r=0.996 4),线性范围0.62~3.73 μg/mL;人工小肠液Y=43.343X-18.38(r=0.999 1),线性范围4.14~66.24 μg/mL;人工结肠液Y=42.195X-98.134(r=0.999 1),线性范围2.07~83.04 μg/mL。
3 结果
3.1 质量评价 表1显示,丸芯的质量相对稳定。
表1 大黄酸丸芯质量评价结果
3.2 处方筛选I 以pH依赖型材料Eudragit S100、L100为成膜剂,根据前期文献报道和预实验结果,按表2处方安排,对大黄酸丸芯进行包衣,按“2.3”项下方法配制包衣液,设定包衣增重25%,按“2.7”项下方法测定结肠靶向释药性能。结果,当Eudragit S100用量逐渐增加时,在人工胃液、小肠液中的泄露药物量降低,而在人工结肠液中的释放药物量升高,这是因为Eudragit L100的pH达到6.5时,外膜就开始溶蚀,而Eudragit S100的pH一般在7以上时才开始溶蚀,同时随着Eudragit L100的加入,包衣膜通透性较好。虽然Eudragit S100用量越高,处方总体释放度越低,但为了减少有效成分在胃、小肠段中的泄露量,并结合包衣微丸的通透性,本实验以Eudragit S100与L100 4∶1的比例继续开展后续试验。
表2 pH敏感层包衣处方
3.3 处方筛选Ⅱ 以pH依赖型材料Eudragit S100、L100为成膜剂,确定两者比例为4∶1,用量为10 g,选择柠檬酸三乙酯作为增塑剂,滑石粉作为抗粘剂,采用L4(23)正交设计表,以增塑剂、抗粘剂用量为影响因素,拟定表3包衣液处方,按“2.2”项下方法制备包衣液,包衣增重25%,按“2.6”项下方法测定释放度,进行综合评分,计算公式为综合评分=人工结肠液释放率-人工小肠液释放率-人工胃液释放率,结果见表4~5。由此可知,以处方3包衣时,微丸在胃液、小肠液中的药物泄漏较少,而在结肠液中释放较高,即结肠靶向释药性能较优,可能与增塑剂用量有关,可使包衣膜更加致密完整,从而较好地防止药物泄露。
表3 pH敏感层包衣处方
表4 pH敏感层包衣处方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
表5 方差分析
3.4 包衣层厚度考察 按“2.3”项下方法制备包衣液,按“2.4”项下方法包衣,使丸芯分别增重15%、25%、35%、45%,按“2.7”项下方法测定体外释放度,结果见表6。由此可知,增重25%时即可显著减少药物在胃、小肠液中的泄漏量,而且在结肠液中能较完全地释药,但如果包衣层厚度太大,则会明显影响药物在结肠液中释放的完全性,最终选择包衣增重为25%进行后续试验。
表6 pH敏感层包衣增重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
3.5 验证试验 以Eudragit S100-Eudragit L100(4∶1)为膜控材料,增塑剂、抗粘剂用量均为20%,按“2.3”项下方法制备包衣液,按“2.4”项下方法包衣,使包衣增重达25%,制备3批大黄酸包衣微丸,按“2.7”项下方法测定体外释放度,采用f2相似因子法评价其一致性。结果见表7~9、图1。由此可知,3批小丸f2均>50,表明释药具有一致性,不同工艺、批次样品之间差异较小,并与一级释药模型的相关性最好,表明其机制以单纯扩散为主。
表7 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
表8 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体外释放模型拟合结果
表9 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释放拟合f2测定结果
图1 3批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体外释放曲线
4 讨论
本实验通过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了pH敏感型的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并以其体外释放结果(结肠靶向性能)为评价指标,筛选了pH敏感层包衣的处方和包衣厚度,并进行了验证试验。最终确定,最优处方为成膜剂EudragitS100与EudragitL100比例4∶1(德国罗姆公司),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用量20%,抗粘剂滑石粉用量20%,溶剂95%乙醇,配制包衣液,包衣使丸芯增重25%,在人工胃液、小肠液中大黄酸的累积泄漏率技能不足10%,而在人工结肠液中其累积释放度达90%以上,并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能,值得进一步研发。
然而,本实验研制的结肠靶向微丸仍无法避免在小肠段的泄露,增加包衣膜厚度虽然能有效阻止这一现象,但又会影响结肠段释放。因此,后续将继续寻找新的pH敏感型材料或进一步优化处方,也适当参考文献[14]进行酶促、时滞、pH敏感双层包衣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