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6-14陈立娟杨丽昕王文涛

中成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血氨败血症消炎

李 斌, 陈立娟, 杨丽昕, 李 爽, 王文涛, 孙 鹏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败血症为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侵入血液循环引起,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等,而且病情进展快,严重者可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引起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3]。研究表明,革兰阳性菌为造成小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之一,给予合理抗感染治疗对抑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尤为重要[4]。

阿奇霉素为第2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强效抗菌消炎作用,对多数革兰阳性菌与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强,适用于儿童感染性疾病[5],但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广泛应用,部分患儿对存在耐药性,导致疗效降低。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败血症逐渐受到临床医师广泛认可,由利于提升疗效。中医认为,败血症属“温病”“疔疮走黄”范畴,是急性热病,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中成药,功效清热解毒、抗炎[6],正与本病病机相符,故本研究首次考察该制剂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86例小儿败血症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依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7]划分,<71分为极危重,71~80分为危重,>80分为非危重]见表1,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LL075)。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儿科学》[8]中小儿败血症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0.5~7岁;(3)血液细菌培养呈阳性,体温增高;(4)入组前已采取系统治疗;(5)患者家属了解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心、肝、肾等脏器出现器质性病变;(2)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肿瘤;(3)合并严重消化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4)临床资料不全;(5)无法配合完成治疗;(6)存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阿奇霉素使用禁忌症。

1.3 治疗手段 2组均给予改善微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822)静脉滴注,每次10 mg/k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95)口服,每次10 mL,每天3次。2组均连续治疗5 d。

1.4 指标检测 (1)于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各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提取血清,采用Vitros5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强生公司)检测血氨水平,OTTOMAN-1200特定蛋白分析仪(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血液分析仪、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法国梅里埃公司)分别检测3种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WBC)、降钙素原(PCT)]水平,BNⅡ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德国西门子公司)检测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2)于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抽取患者动脉血样各1 mL,采用Vitros5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强生公司)检测血乳酸水平;(3)采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量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量表评价病情程度,其中前者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病情越轻;后者评分范围0~71分,分值越低,病情越轻[9];(4)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其发生率;(5)计算2组预后病死率。

1.5 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10]报道,(1)痊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36~37.2 ℃);(2)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缓解(总评分降低>75%),体温降低2 ℃以上;(3)进步,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总评分降低25%~75%),体温降低1~2 ℃;(4)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未明显缓解(总评分降低<25%),体温未降低。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依据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分,计算总评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n=43)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43)

2.2 PCIS、APACHEⅡ评分 治疗后,2组PCIS评分升高(P<0.05),APACHEⅡ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PCIS、APACHEⅡ评分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PCIS and APACHEⅡ scores between the two

2.3 血乳酸、血氨水平 治疗后,2组血乳酸、血氨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血乳酸、血氨水平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blood lactic acid and blood ammonia levels between the two n=43)

2.4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后,2组CRP、WBC、PCT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5。

表5 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n=43)

2.5 血清体液免疫功能指标 治疗后,2组IgM水平降低(P<0.05),IgG水平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6。

表6 2组血清体液免疫功能指标比较Tab.6 Comparison of serum humoral immune function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n=43)

2.6 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病死率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3 讨论

中医认为,败血症归于“温病”“温毒”“疔疮走黄”等范畴,主要因温邪、湿邪、热毒炽盛所致,治疗时应遵循清热解毒、解除湿邪的基本法则[11]。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PCIS评分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更低,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可减轻病情,增强疗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苦地丁效清热散结,蒲公英清热利尿通淋,黄芩燥湿泻火、清热解毒,板蓝根清热凉血,诸药联用,共奏清热解毒、解除湿邪功效,症药相符。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地丁有效成分生物碱可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多种细菌起到良好抑制作用;蒲公英含胆碱、蒲公英甾醇、菊糖等多种成分,具有抗菌、利尿等作用;黄芩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免疫调节等作用;板蓝根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抑制效果,而且具有抗病毒、抗炎、解热、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12-13]。

临床研究表明,败血症患儿常存在明显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异常,而且与其病情进展及转归有关[14],同时血清CRP、WBC、PCT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15-17];正常情况下,小儿IgM处于低表达状态,当出现感染时其表达可显著增高;IgG为抑制细菌感染基础物质,当出现感染时其表达显著降低[18]。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WBC、PCT、IgM水平低于对照组,IgG水平更高,表明联合用药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其原因可能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苦地丁、蒲公英、黄芩、板蓝根可起到抗菌抗炎作用,并且黄芩、板蓝根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与阿奇霉素起到协同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血乳酸水平增高为组织灌注与氧输送不足敏感指标,可评价机体组织细胞灌注、氧代谢状况以及患儿对治疗反应性[19]。同时,当机体出现败血症时由于肝肾功能受损,血氨水平可明显增高。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乳酸、血氨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用药可降低血乳酸、血氨表达,可能与减轻病情、恢复肝肾功能、改善机体微环境有关。另外,与单用阿奇霉素比较,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变化,表明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小儿败血症患者血乳酸、血氨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提升免疫功能,减轻病情。但本研究并未显著降低患者预后病死率,其原因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今后将扩大样本量作进一步考察。

猜你喜欢

血氨败血症消炎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6类食物给身体消炎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我家秘方
酸化肠道治疗肝硬化伴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血氨水平影响
肉牛尿素中毒的诊治效果观察
一次逐增强度运动对血氨、血乳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