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双抗治疗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对NIHSS、mRS评分影响

2022-06-14闫秀伶王瑞军王子琪王笑儒贾建峰

系统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动脉血溶栓血小板

闫秀伶,王瑞军,王子琪,王笑儒,贾建峰

邢台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河北邢台 055250

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均为引发成人自残的原因。全部卒中类型中,急性脑梗死占比为80%,在病程早期开展灌注治疗为救治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1]。阿替普酶溶栓作用已被临床上广泛认可,但仅对病程于3.0~4.5 h内的患者较适用,而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案,仅在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中适用[2-4]。对于临床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患者,展开抗血小板聚集以及强化降脂治疗,仍有部分会存在神经功能恶化问题,进而引发进展性脑梗死,脑血管内皮发生损伤,血小板出现聚集黏附,是引发脑梗死病程进展的重要因素[5-6]。临床采用替罗非班展开治疗,可对血小板发挥可逆性抑制作用,具选择性强,起效快等优势,在改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作用显著[7-8]。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予以研究,对比在常规双抗给药基础上,取替罗非班加用,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病发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予以随机分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2~73岁,平均(58.72±5.93)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4~72岁,平均(58.91±5.8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9]相关诊断标准,并经MRI或CT影像检查证实;病发后4.5~24 h内被收治入科,超出溶栓时间窗;患者知情同意,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合并症,如肺源性心脏病、精神障碍者;合并严重高血压者。

1.3 方法

对照组单用双抗方案进行治疗,即取用药物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片),100 mg/d,1次/d;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000542,规格:25 mg/片),75 mg/次,1次/d,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组:取小剂量替罗非班(国药准字H20193283,规格:100 mL/瓶)加用,即取该药0.5 mg静脉注射后,以0.1μg/(kg·min)泵入,持续用药1 d,后加双抗治疗,方案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定标准[10]:经治疗,患者机体恢复正常,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消失为治疗显效;经治疗,患者疾病症状明显减轻,生活基本可自理为治疗有效;经治疗,疾病症状无明显改善,生活不能自理者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症状基本缓解例数)/总例数×100.00%。②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情转归程度,其中,前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予以评定,分值越低时,提示恢复状况越佳。后者应用修正Rankin量表(mRS)予以评定,为5级评分制,介于0~5分之间,分值越低,提示恢复越理想。③对比两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即在开展治疗前后,对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评测,包括左侧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④对比两组给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局部瘀斑、血尿等。

1.5 评定标准

依据NIHSS评分,并结合临床症状等指标进行评定。症状基本缓解:NIHSS分值减少≥91%,机体基本恢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显效:NIHSS评分减少21%~90%,机体功能明显恢复,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或死亡:NIHSS评分减少<20%。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情转归程度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对比[(±s),分]

组别NIHSS治疗前 治疗后mRS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13.16±0.41 13.13±0.43 0.277 0.783 6.17±1.22 9.34±1.34 9.581<0.001 3.59±0.72 3.60±0.75 0.053 0.958 2.73±0.52 3.13±0.22 3.880<0.001

2.3 两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mL/min]

表3 两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mL/min]

组别左侧大脑中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基底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44.59±3.20 44.37±3.12 0.270 0.788 67.82±3.41 51.23±3.24 19.318<0.001 21.45±3.19 21.80±3.02 0.436 0.664 35.72±4.23 26.22±2.81 10.246<0.001

2.4 两组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依据流行病学所报道的结果,对于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有一定概率出现病情加重,且可诱导发生远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为常用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双抗为该病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效较为突出[11-14]。因在血小板聚集中二磷酸腺苷和血栓素A2所起的作用,阿司匹林所具有的抗血小板效果主要是对血酸素生成产生阻断而发挥作用;氯吡格雷可对二磷酸腺苷参与介导的机体血小板活化产生抑制,且对于有阿司匹林抵抗问题存在的患者来讲,作用也十分突出,两种药物联用可发挥理想的协同作用[15-17]。然而,对于超溶栓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讲,因病情危急,预后通常较差,所以这两种药物在部分血小板聚集环节中,作用相对有限[18]。

多项临床研究指出,替罗非班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使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显著受益,占据血小板交联位点竞争性,进而干预血小板最后聚集环节,阻滞血栓形成进程,从根本上起到治疗效果。结合该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针对所抽取的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双抗基础上,取替罗非班加用,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孟庆伟等[19]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0%,高于对照组64.70%(P<0.05),与该文的研究结论一致。此外,观察组NIHSS评分(6.17±1.22)分、mRS评分(2.73±0.52)分低于对照组(9.34±1.34)分、(3.13±0.22)分(P<0.05),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颅内动脉血流学指标(67.82±3.41)、(35.72±4.23)mL/min改 善 情 况 较 对 照 组(51.23±3.24)、(26.22±2.81)mL/min更为明显。分析原因,替罗非班可以使GPⅡb/Ⅲa复合物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对血小板聚集形成抑制,进而使病变处的血栓负荷得到最大程度减轻,得以延缓病情进展。在对血小板激活抑制过程中,可促炎性因子、缩血管物质释放,进而使梗死相关血管炎症反应和收缩状态减轻。同时,观察组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较对照组30.00%更低(P<0.05)。提示在双抗基础上,取替罗非班加用,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在给药期间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做好密切观察工作,在有异常问题出现时,可及时检出,使患者得到理想诊疗。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的超溶栓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双抗基础上,取替罗非班方案加用治疗,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使病程转归,且可改善颅内动脉血流学指标,并可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开展价值十分突出。

猜你喜欢

动脉血溶栓血小板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急诊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清血钾的相关性分析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