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学习空间下协作学习活动:内涵、要素与机制

2022-06-14龚志文江晨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网络学习空间

龚志文 江晨昱

摘    要: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网络学习空间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协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文章对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协作学习的内涵进行剖析。其次,在基于活动理论构建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协作学习活动系统模型基础上,阐释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协作学习的六要素和生产、消费、交流、合作子系统。最后,提出协作学习活动的参与机制、开放共享机制、支撑保障机制三大运行机制。

关键词:协作学习;网络学习空间;活动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6-0034-03

随着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平台等新型网络学习空间发展迅猛,其功能不断拓展,在师生的教与学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支持。融合教师、学生、资源和环境等要素的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协作学习的实现。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能够丰富和创新课程形式,推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实现深度学习和协作学习,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文章引入活动理论,系统分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学习活动的内涵、要素,探究协作学习的运行机制,为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协作学习、探索协作学习的策略与路径提供参考。

一、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协作学习内涵

(一)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组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协商和分享学习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学习集体[1]。学习共同体将“学习”和“共同体”相结合,强调由若干个体和小组组成的共同体之间的关联、共同感,以及组成共同体的途径,凸显学习共同体对于促进全员多方面发展及实现共同目标的美好愿景。学习共同体最显著的特征是协作学习,通过共同学习小组进行一系列活动实现小组和个体之间的互动联系,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学习共同体

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分为具有个性化职能的个人空间和能调用公共应用服务的机构空间。个人空间包含学生空间和教师空间,是能够管理个人、资源、信息,以及社区的具有角色基本职能的学习场所[2]。机构空间支持个人及资源的管理,能够调用公共应用服务发布消息、组织活动,包含学校空间和班级空间。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根据所需,调用公共应用服务,应用生成资源,构建具备拥有个人意识、合作意识和共同体意识的三重意义的真正的学习活动[3]。真正的学习活动和个人空间、机构空间,以及可调用的公共应用服务相契合就可架构出合理的多层面社会结构层次,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多元化资源共享,发挥个性化学习优势[4]。

(三)协作学习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罗伯特·斯莱文是协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开展,再以小组成员表现评定的教学活动[5]。 协作学习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一定激励制度。协作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共同目标的指引,以集体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协作学习的关键是学生之间的交互,通过共享资源,碰撞、激发并创造自我理解,达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6]。完整的学习活动中存在六要素,对于六要素的分析和配置自然成为协作学习的核心。常见的协作平台包括 Blackboard、Moodle、钉钉、微博、腾讯会议等。

二、基于活动理论的网络学习空间下协作学习活动的结构要素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活动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中介思想,由维果斯基提出,但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活动理论系统体系。列昂节夫以维果斯基的三角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将“中介”衍生出活动,发现活动存在3种关系模式:活动、行为和操作,构建了具有扩展性的活动理论框架,建立了第二代活动理论。随着活动理论进入西方,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通过对人类活动的动态性研究,提出活动是一个系统,包含6个结构要素与4个子系统。其中,6个结构要素之间有主要要素:主体、客体、共同体和次要要素:工具、规则、分工。4个子系统: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交流子系统,以及协作子系统[7]。经过三代理论的发展,活动理论逐渐完善并形成了意识与活动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思想、工具中介与人造物的思想、面向客体的思想、共同体与分工合作的思想、活动的层次结构,以及矛盾思想这7个主要思想。

(二)网络学习空间下协作学习活动的结构要素

1.主体

作为协作学习活动中的6个结构要素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主体是协作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实行者。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有学习者、教学者和管理者。根据主体角色分工,网络学习空间分为“学习者主导管理”型自由讨论空间和“教学者主导、学习者跟随”型教学领导空间。“学习者主导管理”型自由讨论空間,学习者是主体。在“教学者主导、学习者跟随”型教学领导空间中,教学者仅是协作学习活动的主导,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设计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并带动学习者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学习者才是协作学习活动中的唯一主体。

2.客体

主体活动的对象被称为客体。客体表现为主体追求的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主体的动机决定主体的目标,进而激励主体并驱动活动系统,直接引发行动,从而准确达到主体的最终目的。在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协作学习活动中,由于网络所具有的发散空间特性,作为客体的学习内容不仅可以以教材作为载体,还可以以多媒体设备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创意层面或实体层面表现出来。

3.共同体

协作学习活动系统参与人员的集合体被称为共同体。共同体注重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强调个体之间的密切联系、归属感、认同感和共同目标。在网络学习活动中,共同体起着桥梁联结作用,引导并协调、培养个体之间的凝聚力和默契程度。共同体明确主体目的,推动主体向共同目标前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共同体主要为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这些小组学习相同课程,通过小组间相互参与、引导、合作和协商完成学习任务。在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协作学习活动中,共同体之间相互联系,不断影响主体并提供所需资源与帮助,使得小组中的每个主体都能在思维交互中提升自我。

4.工具

工具是指协作学习活动中主体在将客体转化为结果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事物。工具作为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不仅能改变人的思维、行动方式,而且能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以改变与发展。工具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在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协作学习中,所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属于实体工具,所利用的在线论坛、传输软件、互联网大数据、网络社区属于虚拟工具。主体根据实际情境,利用这些交流、生产、协作工具对客体进行设计与改造[8]84。正因为在协作学习活动中有工具,才能够随时调整主体学习和实践的方式,同时最大效能地改造、优化、发展工具,使得协作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5.规则

规则是主体和共同体进行交互调节的桥梁,是协作学习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准则。规则可以表现为隐性规则和显性规则[9]。隐性规则是共同体在协作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成员都默认的不需要具体书面展示的集体意识、价值观及准则。显性规则是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共同遵循的书面性文件。协作学习活动中的隐性规则是学习者之间共同默认的协作相处、交流分工及价值观念。显性规则是所制定的书面形式的规章制度及奖惩激励机制。规则使得成员有矛盾时能够相互调节融合,实现效率最大化,最终达到协作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

6.分工

在协作学习活动中,共同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调节被称为分工。任何团体合作都讲究分工合作,效率最大化。不同的共同体在客体转化时有着不同的分工情况。“学习者主导管理”型自由讨论空间的分工不需要具体分工实施,是自发性的、基于兴趣的随机分配。“教学者主导、学习者跟随”型教学领导空间,由教学者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关大纲,再根据实际情况与学习者相互协商交流,进一步制定更具体高效的计划。共同体根据每个主体的角色及能力的不同,将任务拆分并落实到每个成员,为每个成员匹配最为合适的角色定位,使每个成员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三、网络学习空间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运行机制

(一)协作学习活动子系统

1.生产子系统

生产子系统由主体、客体与工具三要素构成。生产是活动的基础,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在生产子系统中,主体通过工具这一中介将客体进行构建、加工,最终实现生产输出[8]84。在网络学习空间下,生产子系统是学习者之间利用网络交流、思想的碰撞及相应工具作用于客体,从而生产出较为完整的学习成果。

2.消费子系统

消费子系统由主体、客体与共同体构成。协作学习活动中的消费是指消耗物质和精神以满足需要的过程,即将搜集到的各类学习知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共享,是一种以物质与知识为基础的共享行为。消费子系统在本质上是一个共享子系统,学习者交流分享所获取的资源,共同体之间进行资源交互共享,为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3.交流子系统

规则、主体和共同体三要素构成交流子系统。交流子系统让学习者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不断沟通、融合达到统一的意见,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交流子系统中,规则是系统运行的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在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协作学习活动中,网络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随时进行虚拟交流。通过交流子系统,主体与共同体化解、消除并抑制矛盾,使得成员之间的交互始终向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前进。

4.协作子系统

共同体、客体和分工三要素构成协作子系统,也被称为分配子系统。协作学习活动中的行为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成员通过群体合作完成协作学习活动。群体合作具体表现为发起者负责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定位分配,技术人员负责网络技术支持,管理者负责维护网络学习空间的协同。网络学习空间的协作学习活动利用兴趣、能力等驱动协作学习,能更好地凸显协作子系统的自我调节、选择、适应与管理的特色。

(二) 协作学习活动的运行机制

参与机制、开放共享机制和支撑保障机制三大运行机制,将网络空间、协作学习及学习共同体有机整合,为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协作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1.参与机制

参与机制是三大运行机制中的基础机制。参与机制使协作学习活动成员在动机的驱动下加入到协作学习活动中。首先,学习者利用消费子系统主动将资源共享、消化,转变为自己的创意想法。其次,通过生产子系统将创意想法整理成文字,或是用图片的方式通过交流子系统,利用网络及时沟通交流。最后,通过协作子系统在潜移默化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及解决问题[8]87。参与机制不但能够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而且能够锻炼学习者的社交能力。

2.开放共享机制

网络学习空间的第一原则是开放共享。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学习空间学习者可以随时开放共享信息资源、工具、思想及创意。网络学习空间的独特开放共享机制使学习者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学習者不仅可以获得认同感,而且能够快速吸纳接收新知识让自己得以快速提升。针对不同的网络学习空间,存在多样化的开放共享机制。第一种是教学式网络学习空间共享模式,注重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此类开放共享模式依托教学者的教案资料、固定的课程安排,以及一定的奖惩机制和最终的考核制度。第二种是讨论式网络学习空间共享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学习者不仅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图书文献资源及数据库资源的查询,而且利用各种学习交流软件、支持设备及工具的资源共享畅所欲言,感受自由讨论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及网络中的“书香气”。

3.支撑保障机制

支撑保障机制为网络学习空间下协作学习活动提供一系列保障服务,包括硬件和软件服务。硬件服务是指互动交流公共场所、工具、设备等基础服务;软件服务是指训练、咨询、辅导等衍生服务。在硬件服务方面,首先,互动交流场所为学习者提供了同时兼备专家指导功能、深度讨论、成果展示区域的社区平台,为学习者灵感诱发、创意展现、思想碰撞,以及交流沟通提供机会。其次,网络学习空间的工具、设备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课程资源及相关性扩展资源[8]87。在软件服务方面,首先,每个协作学习活动中都会有相对应的专业指导教师、监督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准确且具有针对性的训练、监督、辅导。其次,支撑保障机制为学习者提供技术支撑、学习保障、监督保障及辅导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红波,徐福荫.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与相关因素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0):71.

[2]  李志河,周娜娜,秦一帆,等.网络学习空间下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活动机制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9(9):104.

[3]  郭炯,黄彬,郑晓俊,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8):36.

[4]  郑兰琴,李欣,黄荣怀,等.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焦点和手段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3):77.

[5]  SLAVIN R E. Cooperative Learning[J]. Review ofEducational Research,1980,50(7):316.

[6]  YILMAZ R, YILMAZ F G K, CAKMAK E K. TheImpact of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and InteractionPlatform in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onSocial Presence and Self-regulation[J].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6,25(8):949.

[7]  毛刚,刘清堂,吴林静.基于活动理论的小組协作学习分析模型与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3):94.

[8]  万力勇,黄焕,范福兰.活动理论视域下高校创客空间的结构要素、演化规律与运行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12).

[9]  余亮,黄荣怀.活动理论视角下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1):50.

编辑∕丁俊玲

收稿日期:2021-05-13                                                          修回日期:2021-06-03

作者简介:龚志文(1971—),男,湖南新化人,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2020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疫情防控时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协作学习组织模

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景德镇陶瓷大学MPAcc研究生为例”(JXYJG-2020-169)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网络学习空间
竞赛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考核之研究
论本科教学中传统教学与网络学习空间结合的重要性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