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及氧合比的影响分析

2022-06-14刘小娟许可倪逊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血气分析气管插管

刘小娟 许可 倪逊等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经鼻高流量氧疗;气管插管;氧合;血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8-0053-03

急性呼吸衰竭(ARF)是在多种因素下发生的严重肺通气或(和)换气功能障碍,继而导致发生各种生理功能及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性命安全有极大威胁[1]。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提出必须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干预,从而缓解患者疾病症状,挽救患者性命[2]。无创正压通气手段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不必气管插管,可经口鼻面罩/全面罩等方法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均有较广泛的使用。然而,该辅助通气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但却存在着供氧量有限、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如吸入性肺炎、口咽部不适等)的问题,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效果仍然有限[3-4]。基于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应用愈渐完善,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被引入急性呼吸衰竭治疗当中,该技术治疗原理是通过鼻导管吸入的湿化与加温氧疗,确保患者恒定浓度氧的吸入,在治疗的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5-6]。本文就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经HFNC治疗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现将8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重症医学科收治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2例,依据硬币法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41例,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32~76(54.21±4.85)岁;急性呼吸衰竭病因为社区获得性肺炎2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5例,肺外原因致脓毒症8例,其他8例;对照组41例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33~74(53.96±4.75)岁,急性呼吸衰竭病因为社区获得性肺炎16例,医院获得性肺炎7例,肺外原因致脓毒症11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急性呼吸衰竭病因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研究可比性原则。

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2)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25次;(3)氧合指数(PaO/FiO)不超过200mmHg(1mmHg=0.133kPa);(4)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低于45mmHg;(5)依从性较好,且神志正常者;(6)血流动力学稳定;(7)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慢性呼吸疾病;(2)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者;(3)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4)血流动力学异常;(5)呼吸频率在40次/min以上的呼吸衰竭恶化者;(6)器官功能障碍转有创机械通气患者;(7)存在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者;(8)合并严重的肺大疱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之后采取常规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使用盐酸氨溴索予以化痰。

观察组予以患者HFNC,仪器选择新西兰费雪派克公司生产的呼吸湿化治疗仪(型号:AIRVOTM型):自动加温加湿,开始时予以50L/min流量、100%氧浓度;之后结合患者自身耐受度与氧饱和度相应的调整流量与吸入氧浓度(FiO),维持患者的氧饱和度在93%之上;至少治疗2天,在患者病情状况好转之后,再慢慢降低各项高流量氧疗参数,至流量低于40L/min、氧浓度40%以下,转为氧疗(经鼻导管吸氧,3L/min),若患者病情严重需气管插管,则转为气管插管。

对照组予以患者面罩吸氧。开始氧流量设置超过10L/min,维持患者氧饱和度在93%以上,至患者病情状况好转或病情严重转而行气管插管。

1.2.2气管插管指征

若有下列任一情况,及时采取气管插管[7]:(1)血液动力学状态异常:收缩压(SBP)低于90mmHg,平均动脉压(MAP)低于65mmHg,或SBP与基础值相较降低20%;(2)意识障碍持续严重,或经治疗并无改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12分;(3)严重酸中毒,pH值低于7.2;(4)出现大量气道分泌物;(5)氧饱和度低于90%持续时间超过5min。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8d气管插管率;(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h血气分析、氧合状况:采集两组上述时间段的肘动脉血及静脉血,并借助深圳市麦迪聪公司的血气分析仪(型号为BG-800E型)测定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PaCO,通过迈瑞Mindray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型号:PM-60型)测定血氧饱和度(SaO),计算PaO/FiO。

1.4数据统计处理

采取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达,数据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表达,数据间比较使用χ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28d气管插管率比较

观察组中患者28d气管插管9例(21.95%),对照组中患者28d氣管插管22例(53.66%);观察组患者28d气管插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χ=8.765,P<0.05)。

2.2两组患者

治疗前及治疗48h血气分析与氧合状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PaO、动脉PaCO、SaO及PaO/Fi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两组患者上述监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动脉血PaO、SaO及PaO/FiO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动脉PaCO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情发展速度快,会对全身各器官机能代谢造成严重影响,继而患者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低氧血症发生,若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对症处理,将会直接威胁到患者性命。目前临床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通常是以及时解除酸中毒状况、改善通气功能、控制缺氧所致损害等为主要目标与原则[8-9]。根据这一治疗目标及原则,除了给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积极的抗感染、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扩张肺部血管等措施治疗外,予以呼吸支持治疗也至关重要。

氧疗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之一,目的是在于提高输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患者缺氧状态的缓解或纠正[10]。常规氧疗对患者通气及氧合功能的改善虽有一定效果,然而作用有限,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常规氧疗后需要行气管插管,有报道指出[11],常规氧疗后的再插管率可达15.0%~21.3%。故而有必要寻求一种更有效且能够减少再插管率的氧疗方案。HFNC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另一种氧疗手段,近年在国内临床上得到了逐步的推广和使用,多项资料显示[12-13],HFNC对氧流速度的变化决定了提供的氧浓度,当流速越高时、氧浓度也就越高,提高氧浓度的同时也会提高气道压力。HFNC对各种原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不亚于无创通气技术,在降低再插管率方面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28d内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HFNC有助于降低气管插管率;这与Frat等[14]研究报道相符。另外,治疗48h后,观察组患者动脉PaO、动脉PaCO、SaO及PaO/FiO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HFNC能够更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及氧合状况,效果优于传统氧疗。分析可能原因如下。(1)高流量氧疗对于吸入的气体通过预先的加热湿化,提供给患者的气体温度在37℃、湿度在100%,此参数值接近人体体温,能够确保良好的气道气流动力学维持,保证黏液纤毛有效的清除能力,可避免痰液形成黏稠的分泌物,从而促进痰液的排出,保障呼吸道的顺畅程度;(2)高流量氧疗的呼气末正压效应,患者在闭口呼吸时,以高流量气流所形成的适宜呼气末正压,有利于改善患者氧合[15];(3)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下,持续提供的高流量氧疗能够作用于对咽部死腔的气道吹气,从而维持咽部气体良好的氧浓度,通过有效的清洗减少解剖死腔,降低呼气阻力,改善通气;(4)高流量氧疗所提供的吸氧浓度可在21%~100%相应调整,气体氧浓度并不受患者呼吸状态影响,有改善患者氧合的作用;(5)与面罩吸氧方法相比,高流量氧疗有利于减少面罩带给患者的不适压迫,便于患者早期床边活动,且能够实现与他人的轻松交谈,佩戴的舒适感也使患者治疗舒适度有所提高,有利于缓解其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保证其心情平缓,从而减轻其应激反应,更易于患者提高治疗耐受度。以上原因均可认为是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降低气管插管率、改善氧合的重要影响因素。刘春艳等[16]在一项关于8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研究中,指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动脉PaCO、SaO等臨床指标的改善,优于常规氧疗方法。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本文观点。

本次研究因受到样本量、时间等的限制,并未进一步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死亡率及其他指标(如氧疗舒适度、耐受性等)进行分析,有待于后续通过更大量样本的报道予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HFNC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及氧合状况,对于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有良好助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气分析气管插管
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帝视内窥镜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分析
视频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预测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ICU护士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现状因素探讨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及护理观察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