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训赛”一体化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2022-06-14王研艳杨战民段鸾芳吴磊陈静刘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2期
关键词:竞赛技能融合

王研艳 杨战民 段鸾芳 吴磊 陈静 刘婵

[摘           要]  从新时代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出发,开展融合“双创”和“专项”双能力训练的平台式“育训赛”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首先,从内涵建设出发,锁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能力主导”为体系的建设核心,从产业出发:借助两类赛项,培养融合“双创能力”和“专项能力”的手脑并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形式上贯穿能力培养,建设平台式“育巡赛”模式:优化专创融合的“育训”结合平台;研究“专业基础训练”+“方向性训练”两阶平台式训练模式;从执行上实践平台模式和双能力培养,丰富赛项库,提升已有赛项能力层次,以及开展新赛项的研究探索;并创新性地实践“A+B”+“N”模块的“赛”体系。

[关    键   词]  技能竞赛;资源转化;育训赛;平台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100-03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曾指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指出,推动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提高教育质量。职业技能竞赛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顶级赛事。而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它要突出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职业院校通过参加校、省、国家举办的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展示岗位通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展示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职业院校的技能竞赛拉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以仿真企业岗位让参赛选手切实体验市场需求情况,考查学生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是对智慧、体力、专业知识、工匠精神、工艺纪律和见识的全面检验,以赛促教,提升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1]。

面对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论文依托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探索实践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以学生社团为抓手,以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职业本科、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专科专业为典型案例,准确识变、主动求变,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带领专业教师团队,创新探索“岗课赛证融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一、职业教育竞赛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各级技能竞赛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下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增大的问题,职业教育需要认真分析,并定位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与之对应的技能竞赛要以对应的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开展技能训练和竞赛新体系研究。

其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也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高层次的技能竞赛,正是以促进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但如何提高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质量和持续性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最后,技能竞赛既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又能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培养高層次技术技能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组织技能比赛应带动大量学生参与。但目前各类竞赛是班级少数拔尖学生的专属机遇,大部分学生无法参与,未能形成良好的技能竞赛氛围,也达不到以赛促教的效果,也就失去了技能竞赛本身的意义。

本文就如何开展新时代具有可持续性、高覆盖面的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提出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的可持续性平台式“学训赛”模式,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创新水平、终身学习能力。

二、建设思路

从新时代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出发,高职院校可以开展融合“双创”和“专项”双能力训练的平台式“育训赛”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首先,从内涵建设出发,锁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能力主导”为体系的建设核心;从产业出发:借助两类赛项,培养融合“双创能力”和“专项能力”的手脑并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次,从形式上贯穿能力培养,建设平台式“育巡赛”模式,优化专创融合的“育训”结合平台;研究“专业基础训练”+“方向性训练”两阶平台式训练模式。最后,从执行上实践平台模式和双能力培养,丰富赛项库,提升已有赛项能力层次,开展新赛项的研究探索;并创新性地实践“A+B”+“N”模块的“赛”体系(即:进入专项比赛阶段后固定A导师和B学生队参加赛项,但根据赛项能力需求设置不同的专项能力训练模块,灵活请N1、N2导师参加其中某1-2训练模块,强化B学生队能力,实现师资共“用”。)

三、体系建设

以新能源应用技术相关专业为试点对象,设计双能力培养的平台式“育训赛”体系并实践。

(一)体系建设

体系紧扣职业教育环境,始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人才培养出发,优化专创融合的“育训”结合平台;选拔人才进入含一阶专业基础训练和二阶方向性训练的“专项训平台”,并保证学生基础学习持续开展;体系设计赛平台,丰富优化更新赛项库,研讨“A+B”+“N”模块的“赛”平台;最终反哺教学,以赛促教,回归服务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紧扣能力培养主线,始终贯穿“双创”与“专项”双能力培养;平台式训练增加学生的受益面,宽平台能力模块化的训练则需要增加赛项选择的灵活性和衔接流畅度。

平臺式设计,通过导师库等手段注重大部队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拓展训练,增加了学生的收益面(图2)。

(二)专创融合的“育训结合”平台建设

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相关专业已建设的“三创三合”“三阶递进”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基础上,设计对应的“训”平台,准确把握双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优化形成以“专创融合”为核心路线的育训结合平台,育平台融合职业技能竞赛知识点,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此阶段训平台为基础型宽平台,结合课程要点和技能点,从岗位出发,拆分技能点[2]。基础训平台的学生以课程学习为主,以拓展技能训练为辅,依托3个专业的学生创新社团,实行定期考核、小演小赛的方式,实现积分累积,训练期满后总结总成绩,导师选人,后期根据总分和分项分流。

(三)宽窄结合可持续性“训平台”建设

融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阶专业基础训练”阶段,跟踪并进行拓展课程模块的设计与学习;建设导师库、项目库、课外训练模块、监测模块等。二是“二阶方向性训练”阶段:学生分流至双创竞赛和专项竞赛两类;在侧重各自专项后,加入另一类赛项的能力训练模块。研究中注重产教融合,体系前期注重双能力的综合培养,后期注重双能力“主”与“辅”的主导与融合作用(图3)。对比分析传统比赛模式(图3(a))和平台式“育训赛”模式(图3(b))发现,一方面传统模式开训时即分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不够,学生对自身的能力优势认识不够,选择后只有继续和放弃的“非升即走”模式;创新后的平台式集训,创造观察平台和实训平台,给了教师更多学生资源,给了学生更多尝试的机会。另一方面平台式“育训赛”模式下,学生在技术能力为主时同步提升创新思维,促进其在技能操作中“手脑并用”,学生在主训双创竞赛的同时,参加部分实操训练,增加双创竞赛中的动手能力,促进创新产品的落地。

(四)基于赛项库开发的“赛”平台

“赛”体系研究中开展赛项库整理、优化,根据训练方向的不同进入不同的赛项库训练,创新可以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始做起,完成产品和专利后,可陆续申报发明杯、创青春、互联网+系列赛事。研究中开展“A导师+B学生”固定赛队模块+“N辅助导师”灵活赛队模块的模式探索,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实践成果

项目从人才培养、育训结合平台优化、训练设计与探索、比赛设计与探索、教学反哺、项目评价与优化的时间层层螺旋递进式展开实践,取得了系列成果。

2019年7月,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职业本科专业入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首批15个升本建设专业;2021年获教育部批准备案并正式招生。经过实践和建设,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职业本科专业、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专科专业实施平台式“育训赛”一体化综合育人,将技能训练、专创融合,创新素养、创新意识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3个社团分别培养不同方向的学生训练,专业学生陆续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获其他省级奖励20项;学生授权专利60余项;获批17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竞赛带动学生能力拓展,竞赛覆盖70%的本专业学生;稳定发展3个学生社团,50%学生参与社团创新创业训练,完成6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

五、结论

项目从培养手脑并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出发,利用现有国家级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双创基地等硬件条件;以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职业本科专业、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专科专业为实践对象,在本专业“三创三合”“三阶递进”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基础上,将知识、岗位技能、双创教育融合进竞赛培育系统,形成“育训”结合平台,“训”从教学出发,又辅助和渗入教学;通过“宽”(学生社团+导师库等“一阶专业基础训练”)+“窄”(单独导师+技能大师导师等“二阶方向性训练”)结合的训练机制,建设更高层次的“专项训平台”,在训平台中始终贯彻能力培养,平台式训练以增加学生的受益面,宽平台能力模块化的训练增加了赛项选择的灵活性和衔接的流畅度;创新性地开展“A+B”+“N”模块的“赛”体系建设,即:进入专项比赛阶段后固定A导师和B学生队参加赛项。根据赛项能力需求,A导师结合专家研讨设置不同的专项能力训练模块,“A+B”+“N”“赛”体系导师形成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师资共“用”。课题研究紧扣要点、系统且新颖,实践成果丰硕,研究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也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天山,陈斌,苏敏.以高水平赛事促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基于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9):5-10.

[2]何淼,史律,孙仁鹏,等.面向高技能竞赛的“赛教习”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1):50-53.

[3]成静.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11):178-180.

①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GZYYB202060);全国电力职业教育研究课题(20201005);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ZD2020010301);受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作者简介:王研艳(1985—),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新能源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竞赛技能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破次元
融椅
创新思维竞赛(3)
拼技能,享丰收
创新思维竞赛(6)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