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四史”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2022-06-14梁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2期
关键词:四史三全育人党史

[摘           要]  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方面做了诸多积极尝试,但也遇到协同效应尚未形成、价值认同面临挑战、方式方法有待创新等困境,在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与“三全育人”理念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从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合、全方位渗透三个方面进一步探析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四史”教育;困境;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00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蕴含着穿越时空且历久弥新的宝贵经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珍贵资源,是当代大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必修课”。在高校中开展“四史”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广大青年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四史”教育与“三全育人”理念的内在逻辑

“三全育人”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三全育人”理念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石,而且是高校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方法论。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脉络还是现实任务来看,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四史”教育,既是思想与内容的融合,又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相融合的结果,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探索“重新赋予‘三全育人新的时代内涵”。在育人队伍、育人环节、育人方式上进一步丰富了“三全育人”理念的时代特征。一是凝聚了学校各级党团队伍、专职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全面体现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為“四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联动起学校组织部、宣传部、教工部、学工部、团委、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协同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充分认识“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确保“四史”教育有效开展。二是积极推动入学教育、在校教育、离校教育等环节的有机融合,育人成效持续深入。纵向上,将“四史”教育贯穿大学人才培养过程的各阶段,实现“四史”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横向上,将“四史”教育融合在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实现“四史”教育的横向跨越。三是有效整合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教育资源,育人平台立体、多元。充分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四史”教育,注重校内与校外“四史”教育的有效衔接,不断发掘教育平台,打造“行走的思想政治课堂”。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协同效应尚未形成

高校各单位、各部门都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坚持齐抓共管、协同育人,既是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基本原则,又是增强大学生“四史”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基础保障。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目前,这一体系的建立稍显乏力,一是育人主体联动性不强,尚未形成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社校联动、家校联动乏力,片面认为大学生“四史”教育仅仅只是马院、学工部、教学院的职责;二是“四史”教育的整体方案没有建立,过分依赖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指示批示意见开展工作,自主能动性不强;三是把“四史”教育简单认为是课程教学,没有系统连接起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育人功能,学生参与性、互动性不强。

(二)价值认同面临挑战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合格。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可以带来价值认同的最大化。这种认同是指青年学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一种带有肯定性的心理判断和情感归属,会带来思想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阶段,是伴随互联网迅速发展成长起来的“00后”一代,其思想特征、行为方式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极易在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下、互相激荡的多元化社会中迷失自我。与此同时,一些“四史”的不良解读和错误认知不时沉渣泛起,有的观点把“四史”割裂开来,用其中“一史”代替“四史”,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有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缺失,公开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企图扭曲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这都给青年学生的价值认同带来巨大挑战。

(三)方式方法有待创新FC93C337-5035-4B7F-AE06-F437A38E169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过程中,亲和力和实效性不足的情况较突出,一是“四史”教育内容侧重传统的知识讲授,把“四史”教育简单理解为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讲授内容缺乏时代特征;二是“四史”教育方式以单一讲授式为主,没有改变“一言堂”的模式,学生参与度、接受度低,没有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音视频、H5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三是“四史”教育主体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和学生干部没有辩证地把“四史”看作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四史”的学习理解还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过去,教育时效性不足。

(四)自媒体使用缺乏监管

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的海量性及其强大的包容性给有着“互联网原住民”之称的当代大学生充分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机会,也给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各式各样的网络平台仍缺乏统一的有效监管,一是新媒体平台准入门槛低,以“零门槛”著称的网络平台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占据着大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也有不少在校学生成了带货主播和新晋“网红”,但缺乏法律监管、行业生态乱象等问题仍制约着平台的健康发展;二是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共建共享风清气正的网络文明环境是所有网民的共同义务。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促进大学生“四史”教育向网络有效延伸,巩固提升网络文明品牌活动,共同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广西财经学院在“四史”教育融入“三全育人”路径的探索中,不仅深入挖掘“四史”教育的内涵,还注重结合财经类专业特色和独特的区位环境,从“三全育人”实践的角度丰富“四史”教育的内容,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四史”教育活动,学生真正理解“四史”的内涵,并将“四史”教育所蕴含的红色基因自觉地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四史”教育实现路径

(一)全员参与:持续跟进学党史,掀起全校“竞答热”

全员发力筑牢理想信念。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历史知识学习、交流分享、专题内容展示等形式多样的“四史”学习教育,并将相关活动纳入形势与政策课和党课、团课中,将答题情况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持续推进学习宣传效果入脑入心。

辅导员生动宣讲育新人。学校以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依托,组织全体辅导员面向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班会,安排评审小组深入各班级观摩主题班会开展情况,并举行了优秀主题班会展示会,就组织过程、实施方法与形式、教育效果等对辅导员进行指导,互学互促、共同提高。将主题班会打造成学生学习党史和辅导员理论宣讲的重要阵地,让主题班会“红”起来、“活”起来。

榜样示范传递青春能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带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升政治素养,强化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引领朋辈群体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二)全过程融合:创新形式讲党史,生动演绎“故事汇”

线上线下“同心圆”凝聚青春力量。通过校内外新媒体矩阵打造广西财经学院学子“四史”学习教育网络资源库,为各层次不同需求的在校生提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积极发挥网络文化滋养人心、凝聚力量的导向作用。

以赛促学强化学习效果。通过组织参加全国、全区、全校性的系列“四史”知识竞赛,重点抓好学生参与率、有效答题率和学习实效,不断检验学生“四史”学习成效,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行。

班级齐诵奏响主旋律。班级“易”秀是我校易班建设工作的品牌项目,我校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开展形式,打造“‘易起学‘四史砥砺共奋进”班级齐诵大赛,各班级以齐诵形式呈现集中学习“四史”的心得和成果,活动形成推广案例受到全国易班宣传报道,探索出“易班+‘四史”網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传唱结合赓续精神血脉。通过开展“音乐党史”之“每周同唱一首红歌”系列主题班会、“红色故事大家讲”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以红歌齐唱、情景演绎、故事讲述等形式重温革命精神,感悟红色文化,带动新时代青年赓续精神血脉,勇担时代重任。

(三)全方位渗透:聚焦主题传党史,打造浓郁“红色潮”

创新载体传承红色基因。以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暨优秀教育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为契机,鼓励师生围绕“学习‘四史践使命,传播青春正能量,争做校园好网民”的主题开展网络文化作品创作。通过实体创作激励全体师生在各自岗位上牢记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实践磨砺感悟伟大力量。依托实践学习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开展“清明祭英烈”“不忘党恩跟党走 踏歌吟咏三月三”“青春·励志·家国”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有序组织学生前往广西烈士陵园、广西规划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参观学习,聆听革命故事、寻访历史照片、探寻先辈足迹,让学生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学思践悟、成长成才。

通过“学党史”“讲党史”“传党史”的做法和系列实践探索,广西财经学院进一步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各项学习教育基本实现学生全覆盖,活动参与率、满意度、实效性持续增强,学校被评为全区高校“四史”知识网络竞答活动“优秀组织单位”,7名师生入选答题活动“百强达人”,荣获2021年易班优课大学生党史学习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区高校大学生“党史知识大家答”暨“四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二等奖,成为唯一入围决赛的驻邕普通本科高校。今后,学校将继续主动担当、认真履职、持续发力,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以党史为重点的大学生“四史”教育,不断增强青年学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武瑞利,张雪.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实现路径[J].教育评论,2021(10):23-29.

[2]吴先超.“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81-83.

[3]梁洋生,谢红玉.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逻辑、困境和策略探析[J].大学,2022(3):1-5.

[4]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2017.

[5]靳诺.围绕立德树人 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5):22-24.

①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2020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SZB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珣(1989—),男,壮族,广西南宁人,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FC93C337-5035-4B7F-AE06-F437A38E1691

猜你喜欢

四史三全育人党史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