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2022-06-14殷长斌

民族文汇 2022年29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双减利用

殷长斌

摘 要:纵观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在树德、强体、增智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育人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对于学生们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其劳动创新、创造等方面能力。为此,本文以“双减”政策的提出为背景,将着眼点放在小学劳动教育上,重点对其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双减”;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中小学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落实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促进其劳动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动课应该是一门从课堂、教材、教室中走出来的课程,应该是区别于传统授课模式的课程。从课程结构来看,它应该是最为灵活的课程,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创新、自由发展的课程。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当前,小学生都生长在非常好的成长环境中,多数家长不会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劳动,在家长们过渡的宠爱下,小学生们基本认识不到劳动有多么重要。在应试教育理念下,多数家长都将关注点放在了学习成绩上,他们认为,学生的学习相比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重要很多,甚至可以说学习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多数家长会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多数时间去学习,因此忽略了对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小学生所处的环境被各种电子设备所包围,比如智能手机,绝大多数学生宁愿花时间去看电视、玩手机,也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培养自身综合能力上。另外,在学校中,多数教师也和家长一样,他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对其他能力的培养都不重要,因此其教育方向多数侧重于对学生智力的培育,明显忽视了劳动教育。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当前的小学生普遍对劳动的认识不正确。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劳动育人的新要求

自从进入新时代以后,劳动教育开始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党和国家在其落实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劳动是一项最为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因此劳动教育的作用就是以劳动育人。202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中小学应该提升劳动教育的层次,将其等同于德智体美一样的战略高度,将其当作是学生身心培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可以看出,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可以端正学生对劳动的观念,同时形成劳动意识,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学到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

(二)全方位发展人的教育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重点体现为“以劳动保全”的价值要义,也就是说要引领学生们形成坚定的信念,在劳动过程中锻炼出過硬的本领,同时增强自己的使命担当,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本领、有理想,同时还有担当的新人。从我国的中华文化文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文明,学生们应该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换取以后美好的明天,从中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真谛。通过积极参与劳动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做事”,并且形成善于劳动的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关注手脑的结合。进入新时代以后,劳动教育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劳动知识与相关技能的培养,通过参与劳动过程强健体魄,同时还要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运用,从而深刻践行“知行合一”,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过硬的本领和能力。

三、推进“双减”下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树立“勤劳”的价值观念

上文提出,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同时这也是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本质所在,如何通过这一领域的教育达到育人目标,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并且促进全面发展实现的根本所在,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是一线工作人员为之不断追求的动力。很早我国小学就开始了对劳动教育发展的探究,探索过程中初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深刻意义,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精神与思维,树立起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念,并且引导其就劳动素养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到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切入点,从而因地制宜的做好对相关特色课程的开发。

通过多年来的摸索,当前我国中小学已从上到下形成了统一的共识,并且凝练成为用智慧劳动营造美好未来的价值理念,将其简称为“勤劳”教育。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校将所有教师结合起来,利用教师合力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打造特色教育,最终形成了整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并开发出了符合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系列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起劳动意识与精神,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与习惯,同时丰富其劳动体验,最终实现其育人价值。

(二)建立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

迈入新时代以后,劳动教育需要与学校的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以实现劳动教育日常化,从而达到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融合的效果。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以及与课程以外的实践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通过劳动教育梳德、增智、强体、育美,从而达到以劳创新的目的,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智慧、能担当的未来公民。

所以,学校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将出发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对国家、地方以及校本课程进行积极整合,完善课程体系,精心开发出课程群,以达到五育共生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和谐发展。为此,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文件精神,学校需以课程规划指导为依据,并且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习需求相结合,为不同学段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多样化的课程活动中,均可以在参与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三)根据实际引导全员落实教育机制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应该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相结合,同时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针对性,突出劳动过教育的亲和力,并且通过劳动教育更好的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适应,在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基础上,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塑造。从多年来的实践探究来看,基于劳动教育构建一个有层次的一体化长效机制很有必要。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与学生的年龄等特点相结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分层分类的提出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目标,要求学生要有担当、合作、自信、文化以及爱心,并且在其基础上积极开发出不同劳动教育课程,比如自我管理课程、优势拓展课程、学校管理课程、传统文化品读课程等,通过这几类课程的开发,帮助不同学段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动的劳动活动中,通过不同劳动活动提升其动手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并且不断适应当前的生活,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智慧与能力,为掌握未来生活奠定前提与基础。

(四)深入拓展劳动教育的深度、广度

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中,劳动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更近,与学生的行为关联更加密切,劳动教育的关键也发生了转变,劳动活动不再流于形式,而要根植于学生们的内心,甚至对其一生都会产生影响。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在劳动教育中拓展其广度,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出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与机会。一直以来,这都是学校在探究的功方向。

为了更好的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性活动,并且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宽教育的广度与深度,PBL项目学习模式已成为劳动教育中一种喜闻乐见的模式。“劳动+技术教育”选修课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师生的一致欢迎,这门课程退出以后,劳动课程就从原来的单一化转变为综合化。比方说课程中开展了“从蔡伦造纸到再生纸制造”“我是小小园艺师”等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之中,强化了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资料查询。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显著提升,并且深入到实地进行探访,最终得到问题的结论。就拿“从蔡伦造纸到再生纸制造”这一项目为例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资料查询,学生们对纸张特性有了一定了解,然后对再生纸制造需要用到的原料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有关的工艺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完成以上工作后,要求学生在家长协助下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并且参与到再生纸制造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软件将再生纸制造的过程编辑成短视频,并且通过记录观察日记、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将其中的感悟与同学们分享。

(五)建立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在小学阶段,要想让学生保持对劳动的热情,很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评价机制,以激励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劳动之中。评价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不仅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其他专业人士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心得,通过撰写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劳动素养评估方式:一是日常劳动。比如每天的值日、义务劳动等;二是劳动课堂。可以运用每节劳动课,从劳动技能、合作态度以及操作安全等方面填写课堂评价表,通过这种方式实施评价;三是在家庭中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根据学生每日在家中参与劳动的情况填写《劳动记录本》,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评价。另外,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求,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特色活動。一方面可以从学生们平常的值日情况、参与义务劳动的情况,得到量化的劳动分数,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劳动课程中学生的多方面表现评定出不同等级,另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得到量化分数。每天由学生自评,每周学生之间下互评,每月则由班主任给予总结评价,最终在期末给予最优秀的学生以不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全方位提升其劳动素养。

四、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外延拓展

劳动教育是“五育”得以融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要想顺利开展劳动教育,并且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与家庭的支持和协作分不开。众所周知,做家务不仅可以培养好的劳动习惯,提升生活能力,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责任感,懂得感恩,并且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学校应该对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挖掘,从校内的劳动课程延伸到校外的家务劳动,构建起家庭与学校联合的全新的劳动教育模式。

学校可以通过系列劳动活动的开展,将学生在家庭劳动中的参与热情激发出来,同时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可以征集创意文稿、小发明与小创作,比如“劳动小窍门”等,积极开展评选活动,与学校的常规劳动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劳动实践、参与家务等活动中掌握一些家务劳动的技能,形成天天劳动、积极动手的习惯,培养期形成热爱劳动与生活的良好品质。

系列劳动活动的开展可以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响应与支持。通过家务劳动,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劳动技能,同时还能形成“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可以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很多家长都反馈到,家庭劳动教育得到开展后,自己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亲子关系也更加密切了。为此,在以后的劳动教育中,学校还将深入完善家校共育的相关机制,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力量汇集起来,充分利用家校合力推动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劳动教育从课内走到课外,从小学迈入家庭,使劳动教育的渠道不断拓宽,最终充分发挥出其拉动育人的价值与作用。

结语

进入新时代以后,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探索中开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学校还将致力于对劳动教育品牌的打造,开发出劳动课程的相关选秀与必修课程,并且积极完善评价体系,并且将其与互联网、智慧教育等结合起来,开发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的劳动教育模式,从而将学生对劳动的热情点燃,从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姗,谭中玲,隋红军,毕研环.“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220-223.

[2]李印臣,刘亚平.新时代县域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归因及建议——基于吉林省D县学校、教师问卷调研的综合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2):164-169.

[3]夏明霞,李丹,何雪琦.“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228-230.

[4]王晓杰,宋乃庆,张菲倚.小学劳动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6):61-68.

[5]李剑,陈章建,钟文,王丽雅.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我爱劳动”课程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32):51-55.

[6]徐翠银.让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结伴同行——以合肥市青年路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开展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22):9-13.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双减利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画与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