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2-06-14黄路路李晓黎

理论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职业教育

黄路路 李晓黎

摘 要: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职业教育领域掀起了“走出去”热潮,成为新时期职教国际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文化既是载体也是媒介,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现中华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拓展了解中国技术与文化的视野,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实现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职业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阐释了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针对中国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建议和方案,以期更好地促进国际职教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化;职业教育;海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3 — 0162 — 03

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使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内容在经贸领域、文化产业等方面迅速扩展,尤其是文化的作用愈发凸显。而文化是与教育紧密相连的,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新时期,职业教育如何应对挑战,完成新时代的使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从“孔子学院”到“鲁班工坊”,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大规模的“汉语热”和“中华文化热”。将中国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实践,实现高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通过开展中国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在明确中国文化、职业教育二者间辩证联系的基础上,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地挖掘和利用中国文化的作用,探究出改善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路径,加快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培养出人文素养较高且拥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为更好落实职业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同时在开展职业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文化,对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借助促进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方式,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借助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提出:“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开展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1〕可见,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职业教育内涵质量提升和持续快速发展的源泉。可见,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职业教育内涵质量提升和持续快速发展的源泉。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如何选择发展模式是关键。职业院校的发展模式只有与中国产品和技术国际化的需求相契合,才能在职教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才能将语言教学、技能培训与文化传播有机融合,加大产业文化、社会文化和传统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文化自信在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中是十分重要的,既热爱本国文化,又充分尊重他国文化,在吸收借鉴异域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履行“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深入推进国际友好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办学呈现以下趋势:首先,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机构持续增加,办学机构中涵盖的项目数量在增长、办学中所呈现的形式在增多;其次,参与职业教育海外办学的职业院校不断增加。最初,参与海外办学的职业院校主要集中在国内经济、科技、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教育国际化的持续发展吸引了国内各地职业院校的积极参与,服務“中国制造2025”,致力于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树立中国品牌,共享优质资源。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彰显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2〕。再次,职业教育在海外的方向主要是开展技术技能类教育和培训,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中资“走出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文化是一种既有、传承、创造和发展,它是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媒介,在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及国际化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就职业教育本土发展而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在合理进步的教育制度下大放异彩,为促进经济、科技发展,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职业素养、扎实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职业技能的社会紧缺人才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让学生了解、掌握、吸收,进而热爱国家文化,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才能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提高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对古代先贤优良品质的认知,才能在传统文化创造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3〕。 实现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水平和文化思想素质的共同提高。

此外,文化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在输出和分享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成果、展现中国发展历程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文化相通、文化共识的基础上,国与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才能更加和谐、高效。而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是深刻领悟其文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是国与国之间相互吸收和交流的源泉,融入中国“元素”,将职业教育与语言文化相结合,才能够拓展了解中国技术与文化的视野,实现产业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和职教影响力的明显加强。但是,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职业教育的海外发展,如当地学员文化基础差、语言不通、职业技能水平偏低等问题, 既无法满足中国 “走出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海外中资企业急需认同中国文化、懂中国技术的当地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与中国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每一所院校的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灵活、受众面最广的教育,在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不仅肩负着把中国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使命,而且承担着在世界职业教育领域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优秀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同时,如何充分发挥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真正发挥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是值得每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职业教育作为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教育类型,主动参与并服务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技术服务与智力支撑,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4〕。以非洲国家产业和“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发展需求为切入点,服务“中国制造2025”,输出中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优质产品技术,提升国际视野下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力,辐射非洲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品牌,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也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在海外发展中,基于当地员工普遍存在的文化基础差、职业技能水平低等问题,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所在国家的文化相融合,将中国传统的“班墨文化”与现代信息化手段和技术相结合,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中国新时代的匠心、匠气和匠技。

针对非洲“人才洼地”状态,职业院校依托当地中资企业,致力于为“走出去”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通过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和培训,在培养认同中国企业文化、掌握汉语语言及中国技术技能的人才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一)融入中国文化,创新教学模式。

依托中国“走出去”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差异化,创造本土化的、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当地居民就业需要,职业教育在海外办学中,可以通过当地员工的内在需求带动其学习汉语、参加技术技能培训的主动性,促进中国文化融入当地经济发展;通过“走出去”企业在海外的文化展示和员工交流活动,帮助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树立品牌效应;同时,通过中国发展理念的交流,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服务于“走出去”企业的生产人才和管理人才,使他们能够借助汉语这一语言工具更好地掌握中国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实现民心相通,助力本土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共创人类美好生活新篇章。

(二)引入中华才艺,丰富汉语课堂

形式多样、内蕴丰富的中华文化,对于汉语非母语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充分发挥才艺教学对语言教学的辅助作用,根据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文化基础、专业、学习阶段的情况,合理分配文化才艺内容在语言和专业实践课程中的比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克服学习中缺乏自信、畏难等情绪,帮助学生树立语言学习的自信,使学生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职业教育课堂融入中华才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帮助海外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国与国之间文化的差别,并通过对比文化的异同,避免文化冲突,做到学以致用。

(三)扩大职教师资队伍,加强海外本土师资培养

语言是重要的沟通工具和文化载体,是国与国之间人文交流顺畅的基础。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海外汉语教师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当地教育和培训对师资的需求。职业院校需要走出国门,通过培训和进修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思维的专业教师〔5〕。为缓解海外国际汉语教师的紧缺状况,在职业教育的海外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的桥梁作用,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致力于海外本土师资的培养。首先,依托优秀汉语教学资源,通过以考促学的方式,借助培训帮助海外本土学生参加汉语相关等级考试、获得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其次,开展中华文化、企业文化的深入交流和探讨,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在交流中帮助海外本土教师了解、领悟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熟悉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从而把文化精髓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培训中,助力其汉语语言教学和技术技能传授。再次,鼓励海外本土教师积极参加国内交流活动、赴国内示范高职院校考察和访学,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本国紧缺的技术技能;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企业,为海外来华教师提供培养基地,为海外教师提供深入国内企业生产一线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行业企业需求和本土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標准,利用其自身所学,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其本土产业发展。

(四)基于“三教”改革,开发新形态教材

在职业教育的海外实践中,探索适合的教材形式、注重合理使用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材作为“三教”改革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使其更好地对接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体现专业特点的同时,融入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中国文化元素是职业教育海外探索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课程中所采用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参考和借鉴。文化类教材的开发,我们可以依据国家、文化的不同,学习者类型、层次的差异以及母语语种的区别,在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引入典型文化案例,研发、出版满足“本土化”需要的新型教材。

(五)依托“互联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促进了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利用先进技术,配合多媒体展示教学资源,进行文化交流互动,在提升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搭建网络教学数字资源平台。具体来说,对于专业实践教学,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实操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助力学生匠心培育;对于汉语语言教学,可以搭建智能教育平台,通过远程直播课程为海外学习者提供汉语语言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实现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的有机融合,打造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语言学习系统;在文化的传播中,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在线文化建设项目和活动,展示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 年,“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6〕。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道路上,文化的传播与输出是必不可少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国际交流及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文化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和国外优质资源“请进来”中的媒介和手段作用,加强国际职教交流,促进合作共赢,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才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及职业教育发展添砖加瓦,向世界贡献中国职教智慧。

〔参 考 文 献〕

〔1〕张也.基于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J〕.考试与招生,2020(03):50-52.

〔2〕张秀明.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跨文化交流〔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59-66.

〔3〕任君庆,刘亚西.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的构建与功能发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20-23.

〔4〕肖化移,刘元.职业教育现代化技术技能人才的特征与培养策略——《2030教育行动框架》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8(12):131-134.

〔5〕杨庆山,石斐菲,杨玲.“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有色职院海外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30):110-111.

〔6〕张永成,刘兵.高职校园品牌文化建设探索——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鲁班文化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12):19-21.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职业教育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