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2-06-13孙桂英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苏州市社区课程

孙桂英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社区教育的发展应立足于时代的坐标之上,正确认识新时代的社区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能否取得新的更大成果的关键。苏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各类教育资源较丰富,长久以来,基层社区对于居民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较为积极。“十三五”期间,苏州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 推进学习型苏州建设的意见》(苏教〔2016〕7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苏州市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暨苏州市社区大学校务委员会的通知》(苏府办〔2018〕306号)、《关于成立苏州市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的通知》(苏教民社〔2018〕18号)等文件相继颁发,大力推动了全市社区教育在科学的规划中不断前行。全市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良好发展局面。当前,优质和公平是教育重要的时代命题,广大市民对教育抱以更高的期待,对于学习资源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苏州社区教育坚实的基础是进一步发展的铺垫,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精准地提供终身学习产品和服务成为苏州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以分析发展现状,总结经验,探索进一步发展的启示为思路,展开论述。

一、发展现状

(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苏州实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的协作管理。各级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发挥了统筹规划功能,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出发展目标和任务,协调社区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完善了终身教育4+N管理网络,以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等四级社区教育机构为主,辅之分布在各地的特色化市民学习阵地,如社区教育游学、市民学习苑、名师工作室、养教联动等多种类型的学习基地。实现了市场的有效介入,社会力量真正参与到社区教育中,为市民学习整合了优质的资源,推动了社区教育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及发展,促进苏州市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灵活发展。

张家港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科层为主,项目为用”,科层为主是指建立了市—镇—村等三级办学网络,主要管理路径是市级层面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村市民学校委员会等三级,从业务路线来看是从市教育局职社科—镇社区教育中心—村市民学校。镇、村、社团组织乃至具有一技之长的个人,都可以申请社区教育公共服务项目,获得市级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扶持后实现项目进村。项目制打破了科层制的呆板,在行政体系中嵌入市场机制,实现了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二)办学模式灵活多样

苏州市以市开放大学、区级社区培训学院、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村(社区)居民学校为四级社区教育办学主体(见表1),充分借助各级老年大学、文体中心、青少年校外辅导站,吸纳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参与的多元合作办学模式。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职责明确,充分利用辖区内公办学校、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及资源,挖掘教育内涵,组织开展教学体验活动。同时,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教育联合体,为社区各类人群提供有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服务,实现了社区教育的全覆盖。

表1 苏州市区级社区教育机构覆盖情况一览表(截至2020年12月)

吴中区现有开放大学1个,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13个,村(居)市民学校191个。木渎镇、甪直镇、长桥街道为列编成教,其他10所成教为非独立列编成教,10所非列编成教办学基地基本与文体中心资源整合共享,相对独立。全区 “社区内资源共享、条线间网络清晰、城乡间联合互动”,形成了以开放大学为龙头、以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一大批村(居)市民学校和企业自主培训机构为基础、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区域性社区教育服务体系。

(三)数字化资源广覆盖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社区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体现了更多的教育优势。在社区教育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极大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学习需要。

全市拥有8个区级、2个镇级市民学习网。截止2020年6月,在线课程110050门,访问量达3505.52万多人次(见表2)。各市(区)都十分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市民学习网,以网上学习先进个人评比、学分兑换课程等方式鼓励市民积极学习。大部分市(区)采取和“江苏学习在线”共建、与网络公司合作、委托区级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建设管理的方式运营,同时将区域内社区教育机构开发的视频课程作为地方特色课程上传到网站供市民学习。

表2 苏州市各市(区)数字化平台建设情况一览表(截至2020年6月)

(四)课程资源多元化

“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是实现社区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1],也是检验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苏州市全面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鼓励各地积极开发符合市民学习需求的通用类课程和地方特色课程,通过优秀课程的评选,指导和激励课程开发。社区教育机构逐渐趋向于与其他部门、条线、社会组织、团体合作开发。大部分地区以通用类课程为主,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并加强社区教育教材编印,辅之以专题讲座。此外,网络课程快速发展,且课程内容多元化,覆盖人群越来越广泛,从以健康养生类课程为主向以地方特色类课程和人才培养类课程为主逐渐转变。2016年至2020年6月全市开发教材447本,通用课程12459门,2018年至2020年6月特色课程310门,开设专题讲座总计1360期。

苏州市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总体上呈现了地域特色性,例如,太仓市从本土文化中汲养,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本土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提倡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根据本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建设路径与发展模式,深入推动社区教育与群众文化的融合,推动社区教育与企业、社会组织对接,提升社区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的能力。工业园区鼓励原创课程开发,组织开展优秀乡土课程、公益课程、微课程评选活动,建立园区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库。2018年,园区评选出优秀公益课程40门。 2019年至2020年6月,园区开设通用课程240门,姑苏区开设特色课程148门。

二、发展经验

(一)加强机构建设,拓展教育阵地

1.示范引领,夯实主要阵地

社区教育机构是最基本的教育阵地,然而机构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人员配备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苏州市在省内率先开展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工作,在全市建设了一批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的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加强了政府对社区教育机构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夯实了社区教育机构良好发展的基础。苏州市制定了《苏州市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标准(试行)》,包括一级指标五项,即体制机制、基础能力、队伍建设、保障措施、实践效能;二级指标14项,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阵地建设、资源整合、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育成效、社会评价等;三级具体建设要求42条,针对苏州市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提出了量化的建设标准。全市33%左右的社区教育机构已入围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建设项目。

2. 丰富学习方式,拓展社会阵地

由于较多的学习资源散落在社会各处,因此其整合、筛选、提优非常重要。苏州市以社区教育游学基地和市民学习苑建设为主,充分利用优质社会教育资源,搭建了市民学习平台,针对市民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盘活和转化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保障社区教育机制高效运行。以苏州市社区教育游学项目基地建设为例,充分发挥各地社区教育的特色资源优势,让体验学习、文明环保等游学观念深入人心,苏州市于2018年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游学项目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游学项目基地三批,共32个,打造了游学线路95条,开设了游学课程209门,市民参与量达77万余人。同时,苏州社区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搭建多元载体,构建了环绕式的教学方式:一是传授式教学方式,即依托市民学习苑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对固定的学习阵地、课程和师资;二是体验式教学方式,即依托社区教育游学项目,让学习者在体验实践中学习;三是合作教学方式,即通过培育市民学习共同体,让有共同兴趣的居民抱团学习;四是熏陶式教学方式,即依托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让社区居民学习名师良好的品行,了解和学习传统技艺,提升自我修养。

3.项目化运作,打造品牌阵地

以项目运作模式来推动社区教育,不仅能在市、区层面形成一个社区教育管理的抓手,保障社区教育工作保质保量开展,而且畅通了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渠道,缓解了人员不足问题,促进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逐步转型为项目管理人员,有利于社区教育特色品牌的培育。苏州市于2016年全面推动社区教育项目化运作,打造了众多优质的品牌教育阵地。从2018年开始,以市重点建设项目(苏州市社区教育游学项目、苏州市市民学习苑)为抓手,开展精细化、特色化项目建设与管理。全市在市级层面,以市教育局的资助项目、市社指中心的重点项目和市终身教育学习会的实验项目为主,引领区、街镇层面项目化管理模式逐渐铺开。同时,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向打造品牌基地过渡的方式,例如,姑苏区创立了“吴侬软语大学堂” “法治虎丘”普法教育与实践 、“山塘书院”讲师团、 “虎丘科普小达人” “茶博士”知识普及和“小虎丘故事会”等品牌项目基地;还有常熟市的重点实验项目“青少年锡剧教育《让兰花在青少年中绽放》”,把戏曲文化融入艺术教学、综合实践研究、主题班队会中,并建设形式开放、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艺术学习基地。

(二)加强经费保障,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1.保障专项经费的投入和规范使用

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是苏州社区教育经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完善终身学习资源建设、提升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以及其他社区教育项目建设等。市财政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由市教育局根据预算拨付到市开放大学和区教育局。区级财政的社区教育经费由区教育局拨付到区开放大学和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由市(区)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区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使用规定及相关的财政规定实行专项经费专项使用、专项管理。

2.建立多方投入的保障机制

社区教育经费不足是普遍现象,社区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因此,社区教育经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方投入的特点。苏州市多方筹措社区教育经费,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以各级开放大学投入为辅,加以项目等专项经费投入,鼓励社会募集,逐步形成了地方财政、开放大学、专项经费、社会募集等多方投入的保障机制。2017—2020年,全市人均经费保持在5元左右。

3.建立多元成本分担机制

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但不是无偿性,在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苏州市各地积极借助社会资源,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如工业园区财政下达社区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重大社区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重大社区教育研究课题、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表彰、社区教育宣传和培训等方面的社区教育工作,并且按照规定的资金用途、使用范围,加强资金管理、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园区也相应建立了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社区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苏州市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主体、大批志愿者积极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在这三支队伍中,社区教育专职人员是发展社区教育的主力军,是开展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开拓者,他们“承担了宣传社区教育理念、落实社区教育政策、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总结社区教育经验的重要任务”[2]。近年来,苏州社区教育队伍处于基本稳定发展中。

1.加强管理队伍指导

苏州市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主要以各级社区教育例会制度来稳固,如市级层面以市教育局的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和若干分管负责人会议为主,主要召集各区教育局分管局长、科长参会。从2018年开始,市社指中心例会制度启动,主要召集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负责人参与。各区级教育局召开校长培训和会议。此外,各层面定期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社区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根本保证”[3]。社区教育教师的职业属性决定了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需求,然而,绝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成人教育的专业人员,因此,后期的专业化培训尤为重要。苏州市、各市(区)注重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从2016年至2020年8月,共培训了24期、3185人次。2020年,苏州市首次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教师能力大赛,以社区教学能力和活动策划能力为两大比赛项目,旨在通过比赛,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发展和培养人才。

3.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

在双寡头市场上,如果寡头厂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之间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则由于竞争的存在,使得寡头厂商很难达成串谋哄抬市场价格。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保护已经占有的市场份额不被竞争对手挤占,寡头厂商的最优选择就是维持价格不变。这样的结果是有利于消费者的。

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有力地补充了师资队伍的不足,在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苏州市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和培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服务能力。苏州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人群主要有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服务的内容主要涉及安全健康教育、技能创业培训、家庭亲子教育、卫生环保教育等。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社区教育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921个项目,服务人次 522万人次以上。

(四)注重理论研究,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基于实践工作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养成,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有助于社区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发展,有助于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在“十三五”期间,苏州市注重理论研究,特别是各市(区)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在科研成果的提炼、推广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基层社区教育中心的实践类课题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越来越多的社区教育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

1.关注热点前沿,提炼科研成果

苏州市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内涵发展,丰富社区教育研究的内容和体系,关注社区教育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提炼推广社区教育最新成果,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改革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苏州市社区教育质量,在“十三五”期间,11个国家级课题和29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题。苏州市教育局牵头开展全市社区教育课题申报及科研论文评选工作,提升了课题和论文的行政奖励力度,2018—2020年,全市立项课题共53项,为广大社区教育教师搭建了提升研究能力、取得科研成果的平台。

2.立足实践工作,丰富研究群体

苏州提倡理论研究基于实践工作,逐步丰富研究群体。从全市各级各类课题和研究论文的统计情况看,课题均为实践类课题,研究内容大多围绕当前的社区教育工作实践展开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难题。研究内容为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等。研究方法大多采用文献法、个案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常规方法。研究群体主要是基层社区教育中心、市(区)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的专职人员,然而,随着苏州社区教育的市场化发展,参与社区教育项目共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等逐步加入了研究行列,研究群体逐渐丰富。

3.紧扣时代热点,开展创新研究

三、发展启示

(一)推进地方立法,完善顶层保障体系

终身学习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秉承人本主义理念、成就个体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终身学习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借助立法的强制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来保障终身学习的社会化推进”[4]。以法律文书的形式来规范和促进终身教育工作发展,是当前苏州市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最大的助推器。巩固社区教育成果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制度化、系统化的法律法规给予约束和规范。地方立法能从根本上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向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以此促进各级政府将终身教育、全民学习纳入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中,将终身学习理念全面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中,促进各地齐头并进,极大丰富城市建设内涵,保障终身教育、社区教育事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二)更新服务理念,提高上层管理成效

政府部门应将社区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和考核机制,保障社区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从而发挥他们各自的职能作用。苏州市当前已成立了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区级层面也同步成立。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作为上层的协调组织机构,应加强统筹管理,赋予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的职能,带动其他部门有效地参与共建,突破资源壁垒。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协同机制、共享机制和评价机制,从完善政策法规、落实办学资金的角度加快保障机制的建设。通过各部门联席会议制、教育行政和开放大学例会制、社会力量参与议会制的建立,逐步形成共治局面。以教育信息共享和教育资源共建促进全社会资源共享机制的高效运行。

(三)充分转化利用,夯实中层资源支撑

社会资源成功转化为社区教育资源是社区教育机构的首要任务。四级社区教育办学主体要明确服务定位,做好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和完善资源共享体系,保障广大群众终身学习的权益。一是建立共享阵地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治的开放式社区教育阵地,将原来相对封闭的阵地进行梳理分类,根据教育的主题和内容,将原先孤立的个体串联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师资库和课程库资源,根据市民学习需求进行匹配,提升学习阵地服务的精准化。二是建立专家智囊团。建立以国内外资深专家为主、以本市各级行政领导和基层科研骨干为核心、以相关领域的研究型人才为补充的社区教育专家智囊团,为社区教育机构的办学发展提供适合的方案,根据一些瓶颈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并在部分地区实验,不断完善经验和方法,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运用。三是加强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培养。基层社区教育中心对新招募的社区教育志愿者应通过培训指导、介绍经验、分析案例、观摩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关志愿服务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培训。同时对志愿者团队进行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培训,促进社区教育志愿服务队伍朝着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基于学习需求,丰富基层载体建设

“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选择,并通过合作和共同领导来运作”[5]。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推动基层载体运作是实现服务理念的最终环节。一是项目化运作。以市(区)重点项目建设的推广,以项目立项、评估、考核等方式进行逐级管理,逐渐引导基层将社区教育活动以项目化方式运作,根据各地情况,以自建项目和外包项目并存的方式,满足市民需求。二是品牌打造。引导基层社区教育机构充分挖掘区域特色,进行教育品牌设计,从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方面寻求创新。三是团队培育。开展如草根兴趣学习组、社区学习共同体、学习社团、社会组织等各类市民学习团队的扶持和培育,在解决学校、机构等服务压力的同时,满足各类市民共同学习的需求。四是完善平台。基层服务平台的建立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服务平台,调研学习需求,宣传学习信息,对学习成绩进行认定,获得学习反馈信息等,将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勾勒了一个美好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在主观上对国家发展有了新蓝图、新布局。这个新时代“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教育强国日渐形成”[6],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等。基于苏州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和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启示,以期助力苏州社区教育在新时代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比时赶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苏州市社区课程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社区大作战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3D打印社区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