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2022-06-13赵焕芬
赵焕芬
山东省东营鸿港医院康复科,山东东营 257000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是由于机体的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等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是持续高血糖状态[1]。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 会导致其肢体远端末梢循环及周围神经出现病变,进一步引起各种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 主要是患者机体发生周围神经功能障碍, 不仅会对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造成损害,还会引起周围神经损害[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具有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温度异常等各种表现,而且患者还会合并运动障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等特点,患者在治疗期间会面临极大的身心负担,因此要在对其进行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干预,加快其症状改善,促进其病情康复。 对此,该文分析并研究了2020 年1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92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盲选的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 每组46 例。 甲组中男女比例为25:21; 年龄23~71 岁,平均(53.18±6.96)岁;病程1~7 年,平均(3.22±0.71)年。 乙组中男女比例为26:20;年龄22~72 岁, 平均 (53.37±6.78) 岁; 病程1~7 年, 平均(3.25±0.72)年。 该研究获得医学伦理部门的审批。
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②接受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 ②合并其他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③合并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合并精神疾病或者认知障碍;⑥中途退出研究。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为各项基础护理,对患者的各项病情进行严密监测, 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
乙组以此为基础展开快速康复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情评估。在患者入院后针对患者进行全方面检查,主要包括患者有无吸烟、饮酒史,能否生活自理,有无发生腹泻、尿频、尿痛等,大小便的颜色、性状等,全身特别是其足部皮肤是否存在皮疹、破损或干燥的情况等, 并且结合其病史资料对其进行病情评估, 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快速康复护理方案[5-6]。②健康知识宣讲。要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知识详细地告知患者, 其中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发病特点、病情危害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③血糖控制护理。要严格按照医嘱通过降糖药物对患者实施降糖治疗,注射胰岛素时,要注意经常性地更换注射部位,每个注射点之间要相隔1 cm的距离[7]。③心理护理。 患者在发病后由于受到病情的影响,会导致其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特别病情严重者,无法生活自理,再加上需要长期治疗,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并且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各种负面情绪, 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失去治疗信心[8]。因此,必须要针对患者展开必要的心理疏导,要科学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且对其情绪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从而有针对性地通过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指导患者通过自我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9]。 此外,还要将成功治愈的案例告知患者, 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邀请一些成功治愈的病例来医院现场讲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10]。 ④饮食护理干预。要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健康饮食,对其不良的饮食习惯进行纠正, 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并且避免周围神经病变恶化。要以患者的体质量、 身高、 病情等为依据帮助其制订健康科学的食谱,对每日所需的总热量进行计算,合理分配三餐。在饮食中要坚持以清淡为主, 严禁食用刺激性、高盐、高脂的食物,并且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量[11]。 ⑤足部护理。要帮助患者进行足部按摩,同时在每天睡觉前让患者通过温水泡足。 水的温度控制在37~40℃之间,要对患者的双足皮肤进行密切观察,特别要关注足底、脚趾等容易被压迫的位置[12]。 若患者皮肤干燥,则让其在泡足后将润肤膏适量涂抹在足部,确保其皮肤的柔润。⑥运动指导。通过合理的运动来控制病情发展,改善其神经功能。 让患者在饭后2 h 后开展有氧运动,运动时间要控制在40 min 左右,1 次/d。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患者运动后,其心率要控制在大约175 次/min,以患者耐受为宜[13]。 ⑦出院指导。要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叮嘱其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做好患者的随访,并且叮嘱其定时来医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入院后及出院前的血糖指标,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
比较两组入院后及出院前的生活质量, 通过SF-36 量表针对全部患者展开调查和评价, 其分数与生活质量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满意度评价方式为自制问卷调查, 分值在0~100 分间, 具体分为满意(>90分)、较为满意(75~89 分)和不满意(<74 分)。其中前两项相加为总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
2.2 两组SF-36 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SF-36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SF-36 评分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甲组护理满意度为79.54%,乙组护理满意度为97.73%,乙组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属于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变得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有效缓解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必须要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其控制血糖,改善其预后[14]。常规护理模式虽然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基本护理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很难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也不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快速康复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快速康复护理是在患者刚入院后, 针对其展开科学的病情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确保护理措施的针对性,进一步保证护理效果[15]。 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知识宣讲, 能够帮助患者纠正其错误的疾病认知,使其正确地对待疾病,针对患者实施严格的血糖控制管理, 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 缓解其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6]。 帮助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可以控制糖分的摄入量, 一方面可以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对患者展开足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足部的血液回流,防止发生感染和糖尿病足等[17]。 运动指导则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机体的循环,从而预防病情加重,促进其症状恢复[18]。在患者出院前,做好对患者的出院指导,定期对其进行随访,可以确保患者出院后仍然能够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改善其预后。该研究结果显示,乙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明显低于甲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在生活质量方面,乙组SF-36 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证实了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乙组明显高于甲组(P<0.05),证明快速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期间,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展开护理, 可以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