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清热通脉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2022-06-13马菁蔓张伟红齐兰芳王景泉
马菁蔓,张伟红,齐兰芳,王景泉
1.铁营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79;2.铁营医院肌电图室,北京 100079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类型之一, 发病原因主要有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 从而引起代谢紊乱类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糖高。由于高血糖对血管及神经的损害对身体很多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损害,出现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严重情况下,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发病率在70%~90%左右,常规西医通过改善患者微循环以及控制血糖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1-3],目前有研究显示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状, 该研究选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且中医证型判定为气虚血瘀型的患者48 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益气清热通脉方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6 例气虚血瘀型2 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 年WHO 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诊断[4];③血糖近3 个月平稳,HbAlc≤8%;④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⑤患者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①其他病因或疾病引起的神经病变者;②合并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者; ③患者存在认知以及沟通障碍,包括精神疾病类患者;④配合度较低以及依从性较差患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⑥存在治疗禁忌证者;⑦合并其他严重感染类疾病者。 该研究2017 年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按照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两组均予以常规降糖药(口服降糖药或/兼胰岛素)控制血糖。 如合并高血压或/兼高血脂情况,保持血压在140/90 mmHg以内,血脂:低密度脂蛋白≤2.6 mmol/L,三酰甘油≤1.7 mmol/L,胆固醇≤5.68 mmol/L。
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国药准字YBH05172020)口服,50 mg/次,3 次/d,连续用药30 d。
观察组:给予益清热通脉方治疗,组方包括黄芪30 g,当归12 g,鸡血藤15 g,桑寄生15 g,金银花10 g,赤芍15 g,川芎6 g,红花5 g,桃仁3 g,地龙6 g。 将中药材通过水煎,2 次/d, 在患者的早晚餐后30 min通过加温服用。 连续用药30 d。
1.3 观察指标
①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神经病变情况, 量表评分总分为19 分, 按照perkins 等级标准,5 分以下非DPN,6~8 分属于轻度DPN,9~11 分 属 于 中 度DPN,12~19 分 属 于 重 度DPN。
②对比两组血糖情况, 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罗氏血糖仪型号NC 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 h 血糖(2 hPG)。
③观察两组神经情况,保持室温20℃左右,通过诺诚肌电图诱发电位仪NTS2000,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 以及腓浅神经、 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
④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肝肾功异常(谷丙转氨酶>40 U/L、谷草转氨酶>45 U/L;肌酐女30~94 μmol/L,男57~111 μmol/L;尿素2.6~7.5 mmol/L)、低血糖、恶心呕吐以及腹胀腹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TCS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TCSS 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SS 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SS 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糖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
2.3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以及腓浅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均比对照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病变类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通常患者会表现出肢体疼痛或者感觉异常,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显示其发病原因通常与患者高血糖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与氧化应激损伤以及代谢紊乱也存在相关性[5-7]。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患者血糖状况,改善患者代谢,并且进行受损神经的修复等,同时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属于“痿证”“痛证”的范畴,由于消渴耗气伤阴,阴虚内热,热灼血脉,脉络痹阻而成。 根据病症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在临床治疗中,针对气虚血瘀型的治疗以化瘀通络、补气活血为主[8-10],兼以清热。 益气清热通脉方是由补阳还五汤加鸡血藤、桑寄生、金银花而来,在组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补气升阳,行滞通痹;臣药当归、鸡血藤、桑寄生活血养血,其中鸡血藤、桑寄生属于藤类药物, 可使药性通达四肢从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11];佐药金银花、川芎、赤芍、红花清热活血化瘀,佐治黄芪之温;使药地龙引经通络。
现代研究显示补阳还五能改善患者肢体麻木,关节痹痛状况,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治疗周围神经损伤[12-13],其中川芎抗血小板凝聚,地龙能调节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改善微循环[14-16],增加桑寄生、鸡血藤、金银花, 鸡血藤与桑寄生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对药,通过特定靶点,可以改善血糖血脂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反应,调控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减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展[17]。 金银花能降糖,改善代谢酶活性,促进肠道消化系统,进而影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神经传导[18]。 多药联合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血脂血糖,并且减缓神经损伤,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9]。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TCSS 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更快(P<0.05),说明在联合用药的作用下,对患者的肢体疼痛与麻木情况有更好的改善作用。 观察组血糖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益气清热通脉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能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