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6-13刘磊

系统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例数出血量切口

刘磊

丰县中医医院骨伤科, 江苏丰县 2217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较为多发的骨科疾病之一,多因椎间盘退变、反复累及性损伤所致[1]。 此疾病主要有腰腿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 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遭受不同程度限制,致使其生活质量下降[2]。 大部分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临床症状均可得到缓解,而部分患者则需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治疗其疗效不同。传统手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创伤大,住院时间长等缺点[3-4]。随着微创手术的完善与发展, 相关研究中指出对于实施LDH 手术患者而言,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PTED)具有切口小、组织剥离较少、预后较优的特点,备受骨科医生青睐,且患者认可度较高[5-6]。 该研究选择该院2018年 6 月—2021 年 8 月收治的 67 例 LDH 患者,重在分析PTED 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7 例患者, 均经临床确诊为LDH,依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33例,男 20 例,女 13 例;年龄 25~70 岁,平均(56.24±7.32)岁;病程 5 个月~2 年,平均(1.20±0.23)年。观察组 34 例,男 20 例,女 14 例;年龄 25~69 岁,平均(55.91±7.41)岁;病程 4 个月~2 年,平均(1.18±0.22)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家属或患者均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麻醉后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单,以椎间盘突出间隙棘间为中心, 取腰部中心纵行长约4 cm 切口,切开皮肤、腰背筋膜,沿棘突左(右)侧切开骶棘肌,于棘突附着点用剥离器沿棘突、椎板作骨膜下剥离,分开骶棘肌,定位确定突出间隙,咬除部分椎板及黄韧带,显露硬膜,小心探查观察神经根压迫粘连情况,小心牵开神经根和硬膜,以髓核钳咬除脱出的髓核组织,扩大神经根管,解除压迫,探察神经根通畅,止血彻底,冲洗放引流,依次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用PTED 治疗。实施手术者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消毒铺巾,取左(右)侧旁正中线的10 cm处为进针点,局麻成功后,插入穿刺针确定位置,在C 型臂透视下调整穿刺位置。经皮下、筋膜、肌肉内,小关节突关节囊内注射局麻药,插入导丝,拔除穿刺针,换成汤姆针在C 型臂反复透视下精确定位进入椎管间隙;插入粗导丝,拔除汤姆针,皮刀顺导丝皮肤切1 cm 小口,逐级放入扩张软组织,磨除小关节突部分骨质,放入套管,连接椎间孔镜光源和成像系统,连接冲洗盐水,用双极射频刀及不同髓核钳清理并取出椎管内脱出突出的髓核、增生黄韧带、后纵韧带等软组织及骨性增生;修整纤维环,显露并松懈神经根,镜下观察神经根及硬膜囊,减压充分后,无出血后拔除套管,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切口包扎。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

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术后 1 d、7 d、1 个月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总分10 分,分值越高,则腰腿痛程度越明显。

③疗效评估。 显效:患者腰腿痛症状缓解,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有效:腰腿痛症状好转,伴轻微活动受限;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日常活动受限。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较小、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大小(mm)住院时间(d)对照组(n=33)观察组(n=34)t 值P 值90.23±12.48 79.56±9.36 3.967<0.001 95.32±10.24 51.65±6.49 20.915<0.001 50.32±3.32 8.21±1.04 70.495<0.001 9.63±2.10 4.89±1.07 11.692<0.001

2.2 两组VAS 疼痛评分对比

术前, 两组患者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 1 d、7 d、1 个月 VAS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 VAS 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 VAS 疼痛评分对比[(),分]

组别对照组(n=33)观察组(n=34)t 值P 值术前5.63±1.10 5.61±1.08 0.075 0.940术后1 d 术后7 d 术后1 个月5.42±1.03 4.98±0.67 2.079 0.042 2.98±0.58 2.65±0.51 2.475 0.016 1.98±0.36 1.76±0.30 2.721 0.008

2.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6%, 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LDH 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显著效果的则多为手术治疗,而传统开放手术的应用,需要剥离患者椎旁肌韧带与肌肉,对患者的神经根、硬膜囊损伤较大,且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疼痛,术后因损伤较大恢复较慢,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7-9]。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内镜技术在LDH 治疗中备受临床医师青睐, 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为典型。此手术是在局麻手术条件下,利用工作管道,进行内镜置入,借助内镜取出患者椎间盘病变组织,从而达到手术目的[10-11]。 PTED 手术切口较小, 术中多进行周围组织的钝性分离, 出血量较少;通过内镜辅助透视,利于手术视野的扩大,促使手术时间缩短,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促进预后[12]。此手术无需进行全身麻醉以及椎板切除, 降低了手术对患者椎旁肌以及韧带的损伤, 可有效保证患者自身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的稳定性[13]。 术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可以有效减少椎间盘局部炎性介质,促进预后;通过电凝止血,可有效提高创口愈合,促进康复[14]。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PTED 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经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分别为(79.56±9.36)min、(51.65±6.49)mL、(8.21±1.04)mm、(4.49±1.07)d,均优于对照组的(90.23±12.48)min、(95.32±10.24)mL、(50.32±3.32)mm、(9.63±2.10)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1 d、7 d、1 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98±0.67)分、(2.65±0.51)分、(1.76±0.3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2±1.03)分、(2.98±0.58)分、(1.98±0.36)分(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6%, 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 在赵鹏飞等[15]的研究中,共计 100 例 LDH患者,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治疗优良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这与该文的结果相似。研究证实了PTED 手术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较快的优点。 临床在进行PTED 手术治疗时, 应注意观察患者术前影像学表现,依据影像学结果,制订手术计划,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16-17];手术医师应严格掌握脊柱生理解剖结构,术中精确工作通道的建立,促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不同时间段自身需求,促进预后[18]。 该研究因受研究时间、例数等因素限制,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性,建议后期临床研究中加大研究例数,延长研究时间,以望取得更为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为后期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对于LDH 患者而言,采用PTED 手术治疗,其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疼痛,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例数出血量切口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