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6-13李萌

系统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舒巴坦头孢哌酮氧氟沙星

李萌

邳州市中医院急诊内科,江苏邳州 221300

在临床上,下呼吸道感染是病发率较高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该病症发生后可导致患者体温升高到39~40℃之间, 患侧胸部会间歇性有剧烈针刺样疼痛出现, 继而可引发咳痰及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下呼吸道感染症状[2-3]。 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症的治疗主要以抗菌药物为主, 而抗菌药滥用则导致致病菌耐药性不断提升,疗效不佳,因而探究有效、安全的抗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4]。盐酸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均为常见的抗感染药物, 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属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可发挥两种药物协同作用; 而左氧氟沙星则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之一, 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6]。 该研究主要选取该院 2018 年 3 月—2021年8 月收治的50 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其治疗中联合予以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 例在该科接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表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5例。 对照组男 13 例,女 12 例;年龄 41~75 岁,平均(59.63±6.52)岁;病程 1~9 d,平均(4.52±1.33)d。 观察组男 13 例,女 12 例;年龄 43~75 岁,平均(59.79±6.46)岁;病程 2~9 d,平均(4.49±1.29)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有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状,且经临床体征、症状及CT 辅助检查下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②参与患者及家属知情。

排除标准:①复杂性感染;②对研究药物过敏;③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④合并肺部肿瘤;⑤存在沟通障碍,认知理解能力较差;⑥临床资料有缺失。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干预, 采取化痰、止咳治疗等。同时对照组予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67171;规格:5 mL:0.3 g)静滴治疗,滴注剂量为600 mg,同样控制在1 h 内滴注完,1 次/d。观察组则基于此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国药准字 H20043200;规格:1 g)注射治疗,取药500 mg 混合无菌生理盐水100 mL, 此后将混合药液通过静脉滴注形式在1 h 内注射完成,1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7~14 d,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1)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7]中相关内容进行评估:①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发热、咳嗽、肺啰音等)均消失,且痰菌检测呈阴性,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WBC);②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好转,痰菌呈阴性,WBC 基本正常;③有效:症状及体征有缓解,痰菌仍呈阳性,WBC 有升高;④无效:症状、体征、WBC 均未改善,且痰菌呈阳性,或病情有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2)对比两组发热、咳嗽、胸痛、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4)对比两组用药期间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 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发热、咳嗽、胸痛、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d]

组别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发热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胸痛消失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4.76±0.41 3.19±0.55 11.443<0.001 4.92±0.48 3.20±0.44 13.207<0.001 4.70±0.52 2.71±0.60 12.532<0.001 6.87±0.91 4.96±0.82 7.796<0.001 10.26±2.13 6.77±1.35 6.920<0.001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TNF-α、IL-6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TNF-α、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组别TNF-α(μg/L)治疗前 治疗后IL-6(m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45.08±4.15 45.33±3.49 0.231 0.819 22.37±4.15 17.58±2.39 5.001<0.001 59.41±5.23 59.39±5.15 0.014 0.989 28.55±5.46 20.05±3.47 6.569<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 与对照组的12.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该疾病发生后以咳嗽多痰、发热、呼吸困难、胸痛等为主要症状,病症严重情况下均可引发急性支气管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健康[8-9]。在该病症传统疗法中,仍以常规化痰、止咳等干预为主,未能结合患者免疫力及呼吸系统衰退情况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故往往会导致患者病情迁延,难以治愈[10]。 在常规抗生素干预下, 由于长时间用药及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也易增加其下呼吸道内病菌耐药性及呼吸道混合感染等不良风险, 从而影响治疗及预后[11]。因而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 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生素的选用便成为了必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常见的抗感染药物之一,其属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具备二者综合优势,针对引发呼吸道感染的多种敏感菌分泌的β-内酰胺酶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还能够有效促进敏感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蛋白结合酰化转肽酶,进而有效阻断敏感菌外细胞壁合成,达到降低敏感菌防御力的效果[12-13]。左氧氟沙星则为抗菌活性极高的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其针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该药物在进入机体后能够有效干预敏感菌内核糖核苷类的复制及合成过程,从而阻断敏感菌分裂增殖[14];针对无需有丝分裂增殖的敏感菌,其也能够通过抑制其蛋白质合成,以促使敏感菌进入失活状态,达到抗菌效果[15]。 而且左氧氟沙星进入机体后可有效避免敏感菌产生耐药性,并能够经肾脏处理通过尿液排出,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及安全性[16]。

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胸痛、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为(3.19±0.55)、(3.20±0.44)、(2.71±0.60)、(4.96±0.82)、(6.77±1.35)d,均短于对照组的(4.76±0.41)、(4.92±0.48)、(4.70±0.52)、(6.87±0.91)、(10.26±2.13)d(P<0.05)。 在王丽娟[17]的研究中,观察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单一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的 86.00%(P<0.05),这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可见,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下,可协同发挥二者强大的抗菌、抗酶作用,进而有效抑制病菌活性,阻断病菌增殖,达到缓解病症,减弱病菌防御力,最终降低患者呼吸道内炎症反映,改善症状,加速康复进程的目标[18]。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的12.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证实增加左氧氟沙星干预不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增加, 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用于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舒巴坦头孢哌酮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准确测定原料奶中的舒巴坦
荧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
三金片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