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专业学生对“专创融合”认知和需求的调查研究

2022-06-13崔娜张娟田晓琳

食品工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融合专业

崔娜,张娟,田晓琳

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临汾 041000)

2019年4 月,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以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1]。大学新工科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新专业,但是其本质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新工科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伟大的工程师——应用自然之理进行伟大创新的人[2-3]。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许多高校在开设课程时呈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各自为战、互不干预和缺少联系,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双创”人才培养的瓶颈[4]。2018年3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要积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目标关键在于解决创新创业理念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尚未高度融合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5]。因此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食品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既符合大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又契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教育模式,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即“专创融合”,已迫在眉睫。课堂教学改革应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育理念[6],在实施“专创融合”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手段的选择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对“专创融合”的接受度和需求。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接受能力、学习需求,是实施“专创融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原点,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是针对性教学的可靠依据。

依托“专创融合”的教学改革项目,以“粮油食品工艺学”这门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载体,针对食品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数据支持,为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获取切合实际的教学建议,从而真正实现“粮油食品工艺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有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目的。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研究从2018年开始,连续3年以山西师范学习“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的三年级食品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即2016级、2017级、2018级的学生。在课前,通过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全体授课学生进行题为“在‘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涵盖4个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学生对“专创融合”的认知、学生对“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学生对“专创融合”的学习需求,共16个问题。每年在课程教学开展之前,通过微信群和QQ群发给学生调查表单的二维码,48 h后截止,为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此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进行。调查人数及回收份数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单位:份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全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调查显示,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3届学生认为接触过创新创业教育的程度比例逐年大幅增加(图1),2018级学生占比76.92%。认为没有接触过或者说不清的学生比例显著下降,2018级只有6.1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接触过创新创业元素,这一数据更从另一方面印证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为实施“专创融合”做了较好铺垫。

图1 不同年级学生认为接触到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程度

创新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调查显示,学生参加过的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形式主要有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类的训练项目(图2),此外也有少部分学生参与一些创业科研活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2018级学生参与比例达到40%以上;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人数超过50%,而从未参与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类型实践活动的比例呈逐年递减趋势。

图2 学生参加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式

由图3可知,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首要动机是认为对专业学习有帮助,其次是因为对创新创业感兴趣,而受老师鼓励、学校奖励政策的鼓励、受同学邀约也是相关的影响因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幅提升,为实施“专创融合”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专创融合”更好地迎合学生想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提升专业能力的需求。

图3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动机

无论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因此制定“专创融合”课程内容,应以结果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关于学生在食品行业进行自主创业意愿的调查显示(见图4),3个年级总计55.56%的学生曾经考虑过要自主创业,但不知道如何实施,有5.78%的学生想创业,但不是在食品行业,另有4.44%和4.00%的学生想尝试创业和一直在考虑创业,近30%的学生并没有创业意愿。

图4 学生是否考虑过在食品行业领域自主创业的现状

针对学生就业创业障碍的调查显示(见图5),造成学生不知道如何创业的最主要因素是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及能力,其次是缺乏社会资源和人脉,缺乏资金支持。这说明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渐增强,大部分学生有自主创业意愿,但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及能力是阻碍学生就业创业的首要因素。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非常必要,应有意识地增加实践性内容,有必要根据课程内容增设创业模拟训练环节,如增设市场调研、创业计划书编制、创业训练营等。

图5 当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

2.2 学生对“专创融合”的认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增强学生参加各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必须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由图6可知,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只有1.78%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23.11%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了解,60%的学生处于模糊状态,认为自己听说过一些,15.1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这说明学生对为什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仍比较茫然,没有形成清晰和明确的认识,甚至有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的一时之举,这就需要对学生就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目的、意义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将要进行的“专创融合”的各项教学活动。

图6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认知情况

从图7可以看出,3个年级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就业创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认知相似,总体来看,93.78%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89.78%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促进专业创业。仍有15.56%的学生和8.44%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指导学生创业开办公司或者是可以脱离专业教育单独展开,总计有1.33%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是就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较为正确和客观的认知,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仍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

图7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之间关系的理解

2.3 学生对“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接受度

学生接受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实效性的关键,弄清学生接受度的内涵,做好学生接受度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由图8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加入创新创业元素是有必要的。3届学生对于必要性程度的认识显著增加,在2018级学生中累计达92.31%认为有必要,其中89.23%的学生认为十分有必要。从另一方面数据显示(图9),3届学生总计有88.4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十分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的。总得来说,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具体的认知,学生会对“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有很高的接受度,也为实施创融合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利保障。

图8 不同年级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学习中加入创新创业元素的必要性

图9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应该与专业课程教育相互融合

2.4 学生对“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学习需求

如何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合理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方面,从不同的层次和环节进行调查,以期建立符合学生需求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由图10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创业急需提高的能力从需求程度的高到低,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图10 学生认为当前所急需提高的能力

学生心目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以何种形式开展,学生给出多样化的答案(见图11),71.56%的学生选择案例教学,70.67%的学生选择创新创业模拟训练,55.11%的学生选择科研实践,48.44%的学生选择专业课程项目,45.33%的学生选择社会调研,42.67%的学生选择课堂理论教学。

图11 学生心目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由图12可知,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期待程度很高,3个年级总计达85.33%。此外学生期待的其他创新创业元素依次有项目训练、师生互动、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组织竞赛等,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期待程度相对较低。

图12 学生所期待在专业课课堂中融入的创新创业元素

由图13可知,学生希望在“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知识类型是多元的,其中希望加入食品行业创业案例的人数达到85.33%,这与学生所期待的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案例教学的创新创业元素的调查结果完全一致,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欠缺的,在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增加一些国内外食品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和案例非常必要。此外学生还希望获得创新创业的有关知识类型,包括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食品企业管理知识等。

图13 学生期待在“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知识类型

从学生对“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相关需求调查来看,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需求多元化,相对于传统种理论教学,更希望能通过案例教学、实践类的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和科研训练等形式开展,教师需要在专业课程讲授中大幅增加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的课程内容,密切联系食品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和食品科学研究的现状,对讲授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大学三年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程度大幅增加,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比例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已具备一定基础。大部分学生有自主创业意愿,但是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及能力是学生就业创业的最大障碍。

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较为正确和客观的认知,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片面和错误的认知。

有88.4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十分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说明学生对“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有很高的接受度。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创业急需提高的能力,依次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希望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多元化的,期待案例教学、实践类的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和科研实践等形式来开展。学生期待的其他创新创业元素依次有项目训练、师生互动、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组织竞赛等。学生希望在《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中融入更多的食品行业创业案例,多联系生产实际,增加学术前沿动态的内容。

3.2 建议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构建“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时,需从学生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专创融合”的接受度和需求的实际出发,可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在开始实施“专创融合”前,对学生就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目的、意义进行系统梳理,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专创融合”的各项教学活动。

二是在课程目标设置方面,教师应该更注重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教师在构建“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时,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有意识地增加实践性内容,密切联系食品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和食品科学研究的现状,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多开展一些能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的活动,尽量减少传统授课模式所占的比例。有必要根据课程内容增设创业模拟训练环节,如增设市场调研、创业计划书编写、创业训练营等。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融合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部分专业介绍
破次元
融椅
专业修脚店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