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12陈秀云
陈秀云
摘要:阅读是现代人们获取信息的关键途径,也是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通过阅读能够提取关键信息为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提供重要的服务。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背景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真正实现课程教学实效的提升。鉴于此,文章以比较阅读为切入点,分别从文本内容、文本形式、文本作者以及文本结构等四个层面,阐述了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比较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工作的要求下,语文教师需要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向,让学生能够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和成长。比较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通常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提供两篇及以上篇目的文本,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比进行学习。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率,也可以在对比阅读教学的工作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地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逐渐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满足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工作中有必要加强对比较阅读教学法的研究,为真正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打好工作基础。
一、基于文本内容的相似性,强调学生情感发展
小学是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初级阶段,其不仅代表着学生所接触的知识和语言要素较为简单,同时也代表着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教师要想通过教材中的文本,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而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而言,为了确保在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能够实现共同发展,教师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视,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为此,当教师选择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时,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相似的角度进行思考,选择题材相近的文本,让学生能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父爱之舟”为例,无论是父爱还是母爱,其本身都是学生情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但父爱和母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教师难以通过单纯的某一种情感,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爱。为此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父爱之舟”时,教师可以将“慈母情深”引入到对比阅读教学的工作中,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感受父爱和母爱的表达形式。这样教师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内容。
二、基于文本形式的相似性,关注语文要素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要接触到多种不同的文本的形式。而不同的文本形式除了在语言表达上会存在差异之外,其对语文要素的运用方式也略有不同。为了從根本上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也可以考虑从文本形式相似的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在相同文本形式的对比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效的掌握不同文本形式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各种语文要素的学习效果。如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古诗“暮江吟(白居易)”和“雪梅·其一(卢钺)”,用来做对比。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二者的对比,让学生知道七言律诗的基本构成元素和阅读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如在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阅读方法,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而后再将七言律诗的结构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如一句和第二句的尾字“中(zhōnɡ)”和“红(hónɡ)”押韵。然后再让学生将“暮江吟”中的学习结论运用到“雪梅·其一”中进行验证,逐步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基于文本作者的相似性,提升学生学习深度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也常会接触到相同作者的阅读材料。而相同作者所写的阅读内容,彼此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似性和关联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导致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将相同作者的作品拿来做对比,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作者的了解程度,也可以更好地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题西林壁”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比较阅读的角度进行思考,引入具体的教学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进行思考,逐渐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两首诗都是作者用来描写景物的,但二者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当然教师也可以基于两首诗最后两句进行比较,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都是各自所对应诗的内容的升华,表达了一定的哲学思想,你认为作者都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呢?”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将比较阅读有效地引入到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也能借助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进行思考,从而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
四、基于文本结构的相似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文本的结构是学生理解文本所表达内容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工作中掌握不同文本的结构,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确的掌握不同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把握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受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影响,把握文本的结构是阅读教学工作中重要教学难题。为此在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可以考虑从文本结构的相似性入手,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七月的天山”为例。“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七月的天山”都是以游览的顺序为线索进行描述的,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有较为明显的空间感。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作者先写了洞外的风景,然后写了外洞的洞口、外洞、孔隙,最后写了内洞,将双龙洞更加直观的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见识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在“七月的天山”中,作者先写了天山下的戈壁滩,然后再逐渐的靠近天山深处,从而构建出自天山外到天山内的空间结构,不仅展现了天山附近美丽的景色,同时也更加立体、直观的将整个天山显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提升了学生对天山的印象。在比较阅读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基于两篇文本结构的相似性,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还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以游览的顺序为线索的文本结构,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较阅读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其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比较阅读教学的重视,找到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似点,科学、合理、有效的引入比较阅读教学方法,真正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亚楠.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4):140-141.
[2]程相征.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