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润物”下的能源领域电子电子信息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

2022-06-12徐建军闫丽梅王黎黎王婷婷韩县博李佳敏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1期

徐建军 闫丽梅 王黎黎 王婷婷 韩县博 李佳敏

摘要:以“互相尊重、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合作共赢、责任共担”的“思政润物”合作思路,对基于校企合作的“能源领域电子电子信息专业学科一体化”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课程思政育人核心,把学生塑造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

关键词:思政润物;专业学科一体化;电子信息专业

1引言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着力加强学生学科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创新实践等举措,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在石油石化行业院校、电力行业院校、电子信息院校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1-2]。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赋能“为油保电”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供电,润物无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责无旁贷。激发学生“为油学电”的热情,完成“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为石油学好电”的价值塑造[3-4]。

2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培养具有石油化工行业背景的电子信息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构建了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培养体系囊括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为标志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以导师组、创新团队等为标志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形成科技创新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相互关联、互为支撑的发展与激励机制;通过将导师的科研活动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依托以导师组、创新团队为标志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要求在校研究生全部进研究室开展科研活动,构建研究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3主要研究内容

3.1“为油保电”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体系建立

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确保专业的所有教师和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确保各门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切实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注重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资源建设。将教材作为课程思政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材建设中融入“为油保电”的“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调动教师建设优秀教材、特别是规划教材的积极性。重点打造体例创新、新兴学科教学用书建设,重点支持案例研习课程,创新教材呈现方式和话语体系,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体系向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转化,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3.2“产教融合”的新型电气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范式

按照相关技能训练、设计、技能融合创新,培养综合工程应用能力拓展水平,加强教学体系中层次化递进的操作。第一层为基础培养层,通过电子实训、课程实验组成;第二层以综合培养能力,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数字化、供电、配电模式的综合设计为标准,提升单片机电子设计、电力技术设计、电气控制PLC技术设计之间的组成;第三层是以专业创新能力为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多元化融合,以有效的创新实践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模式应用。第四层是实现校企合作,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培养模式,锻炼学生的工程应用发展能力。

4主要结论

(1)探索独具石油特色的“为油保电”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建设具有“为油保电”协同效应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以“互相尊重、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合作共赢、责任共担”的合作思路,聘请企业优秀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从加强专业虚拟实验室建设、开发校级应用型本科教材、深入开展校企合三个方面,对基于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3)“思政润物”: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创新教育理念,准确拿捏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学的占比,使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避免出现将专业课思政化。确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政治观和大局观,使学生形成正确政治立场、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课程思政育人核心,把学生塑造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周汉清,刘超,许爱华,李宏玉.东北石油大学电气工程“为油保电”学科和专业特色的形成.科学与财富,2020,12(5),p174-

[2]李艳辉,陈雪松,徐建军.“新工科”背景下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41(12):129-133

[3]Jianjun Xu, Ying Jia, Limei Yan et.al,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Electrotechnics" under the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 Vol.2 No.22019,16-18

[4]徐建军,闫丽梅,任爽.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各界,2019,06,13-14

[5]李宏玉 付光杰 徐建军 任爽 刘超 周全 宋金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阈下电气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各界》  2019年第8期86-87

[6]Xu,Jianjun ; Yan, Limei; Li,Hongyu; Liu, Chao; Gao,Bingkun,The mode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 under interactive network environment for energy education engineering,Energy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t A: Energy Science and Research,v 32, n 2, p 1331-1336, March 2014

[7]王秀芳,徐建軍,姜建国,张秀艳,毕洪波.基于“卓越计划”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4,(04)19-20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编号:SJGY20210141,SJGY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