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实践
2022-06-12张润兰
张润兰
摘要: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从培养语感、探讨分析、尊重个性、围绕情感四个角度,谈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作品中语言美、人物美、景色美、心灵美,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开首语: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色彩的科目,因此,它不仅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对学生审美能力、思想品德的成长,也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为实现对学生的高质量美育,教师应加强对教材中蕴含的深刻美感的审美元素的挖掘,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美、分析美、感悟美、升华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成长。
一、培养语感,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美
现在,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内容,类型很多,不乏一些语言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具有浓厚的语言美,能够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成长以及审美情趣的发展带来助力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感知作者精妙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为文章带来的增色,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本就是一件充满美感的事情,唤起学生正向的感情体验,通过学生的阅读达到审美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例如,对于《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镇》这类写景类文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十分丰富,为学生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在眼、耳、口并用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接着再将作品使用的修辞手法详细地传授给学生,例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增强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感知。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将句段中应用了修辞手法的部分去掉,再引导学生感受句子的表达效果发生了什么变化,以此强化学生对作者写作技巧的感悟。此外,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助力上述的教学过程,比如,在学生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在学生播放舒缓的纯音乐,带动学生进入到文章描写的情境中去,身临其境完成文本学习。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够得到质变的提升,对文学作品包含的语言美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探讨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美
文学作品中富含美感的人物形象无处不在,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素材。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某一人物展开深入的分析,在不断的探讨、交流中,形成对人物的多视角的认识,感受作者描写这些精美的人物形象时运用的深厚的笔功,以此,让学生有美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对于《海的女儿》、《巨人的花园》这一类童话故事,文笔非常优美,尤其在人物的描写方面特别突出,以精炼的语句体现了人物的性格,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又兼顾美感,展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的人物形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里的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勾画,通过探讨与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实际上就是引领学生发现作品中蕴藏的人物美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还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尊重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感悟美
由于文学作品中的美,并不单单是表面的文字描写,而是更加深入的一种情感体验,是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一系列情感体验。由于个性、经历的不同,不同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学作品时,往往能够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鼓励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独立思考,从作品的语句中升华出思想,真正地感受到"语文之美"。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唤起学生对作品独立的审美体验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总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效。这或许是因为古诗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情感凝聚力,因此,对其美感的挖掘,也有很大的空間[2]。
例如,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7.《游园不值》这首诗的教学中,笔者先为学生讲授了一些重点的知识内容,解决了学生在独立学习中的困难,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对诗词中描述的情境美和体现出来的情感美,展开探究与思索,发挥想象力,体会作品表现的场景与人物。在学生的反馈中,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处于游玩状态,心情愉悦,且综合后面的"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就能够发现小屋已经长期无人居住。而诗歌最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加深化了主题,更是让学生感到美不胜收,做出了无限的遐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最后两句诗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想象能力。所以,在诗词教学中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课堂学习小组中,同学之间的互相研讨,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围绕情感,推动学生感受心灵美
对于文章中蕴藏的语言美、人物美以及风景美,总的来说,高年级学生实际上已经有了发现、分析、理解的独立能力。然而,对于作品中蕴藏的更深层次的美和寓意,学生在分析、感悟时,往往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好对学生的思路导引,让学生领会作品中更深层次的美和得到美的享受,引领学生细致地发现美、体会美、感悟美、升华美,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实,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透过事物的表面,发现事物蕴藏的内在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学生能够感受到"审美"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享受的过程,能够为自己带来丰富的阅读享受,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净化自身的灵魂与情感。教师应加强对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在课堂中创设出浓厚的情感氛围,推动学生细致感受作品中的内在美、人物的心灵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质变。
以教学《掌声》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围绕残疾女孩英子,讲述了"我"以及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英子,为英子带来了鼓舞,改变了英子的性格,让英子能够鼓起勇气微笑面对生活的故事。教师可围绕文章中掌声为英子带来的鼓励作用做出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善意,也有可能改变他人的一生,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思想品格。接着教师可将课堂主题进一步升华,为学生展示近年来社会新闻中与"善"相关的资料,例如社会上大大小小的募捐活动,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受灾地区带来的帮助,培养学生乐于奉献、乐于给予的品格,促进学生心灵美的成长,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审美能力,助力学生成为兼具良好知识技能与优良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少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美感,得到良好的阅读体验,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总之,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在课堂中不遗余力、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真正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助力学生终身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军平.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J].家长,2020(26):166+168.
[2]王菲.新时期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的融合[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