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调查研究

2022-06-12李明玉张志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

李明玉 张志华

摘 要 以教学效能感作为重要反馈标尺,采用自编量表对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职前教师在教学策略维度上存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职前教师在总教学效能感、教学计划与准备、教学策略、教学效果与评价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从教意愿的职前教师在教学策略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反思习惯的职前教师的总体教学效能感和各分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升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需要加强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优化职前教师的性别结构、做好职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夯实教育教学实习环节、注重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 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1-0052-06

作者简介

李明玉(1982- ),女,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博士(北京,100048);张志华(1995- ),女,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效能调查研究”(BJSZ2018ZX56),主持人:李明玉

一、问题提出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作为教师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升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事关教师专业发展与整个教师队伍的培养水平。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能否有效进行教学工作、完成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与信念[1]。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明显相关,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2][3]。学界对于教师教学效能感一直较为关注,在教学效能感的测量方面形成了两大理论:一个是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朱利安·罗特(Julian Bernard Rotter)提出的控制点理论,即通过对不同成败归因方式的研究,来探索教师教学效能感;另一个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即强调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在教学效能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学者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效能感测量工具。例如,阿尔伯特·班杜拉编制了由影响决策的效能感、影响学校资源的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纪律效能感、家庭参与效能感、社区参与效能感、学校氛围创设效能感七个维度构成的教学效能感问卷[4];美国学者瑞格斯(Riggs)和伊诺克斯(Enochs)开发出了较为经典的科学教学效能感量表(STEBI)[5];此外,我国学者俞国良等人从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构建了本土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6],侯宽等人开发了包含教学认知效能感、教学设计效能感、教学操作效能感和教学监控效能感等在内的教学效能感四因子结构量表[7],罗质彬编制了由教学认知、专业知识、教学计划与准备、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策略、教学效果与评价、互动交流等七个维度构成的中学生物学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8],等等。

随着测查工具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成果得到进一步积累与丰富。例如,吉布森(Gibson)和顿波(Dembo)通过调研指出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效能预期相对应,一般教学效能感与结果预期相对应[9];阿什顿(Ashton)团队研究发现教师效能感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动力、管理学生的耐心和效果呈正相关[10];莫尔(Moore)和埃塞尔曼(Esselman)研究发现,学校氛围与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均呈正相关[11];布伦南(Brennan)等人通过小样本研究发现,其他外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女教师比男教师更有信心影响和改变学生[12]。此外,我国学者辛涛发现制度的完整性、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的支持系统、学校风气、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等与教師教学效能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13];李锐等人认为教学效能感对提升教师元认知能力、教学策略应用能力、积极归因方式和师生关系建构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14];赵娜指出低教学效能感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而引发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15];俞国良等人认为新手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较低,而专家型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较低,且两者的教学效能感都与其教学策略的运用相关[16],等等。

综上,目前学界对于教学效能感的研究颇为丰富,包括理论建构、测量工具研发、影响因素挖掘等。然而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在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而对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并不多见。职前教师一般指师范院校在校生,包括本科师范生与教育硕士研究生,其本身已接受了系统的教师教育专业训练,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素养和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效能感。职前教师作为未来教师力量,同时处于学生时期可塑性强,对其教学效能感水平进行关注,能够反映其自身的学习状况与能力水平,有助于其自身职业认同与自信的建立,对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以下问题: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如何?影响其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有关教师教育的启示?

二、研究工具与对象

(一)研究工具

以新课标理念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准,对已有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17]进行调整修订,在确保问卷稳定、有效的前提下,引入性别、学历、从教意愿、师范背景、教学反思等因素,最终形成本研究的调查量表。

1.量表的结构与计分

量表分为教学认知、专业知识、教学计划与准备、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策略、教学效果与评价、互动交流七个维度,共设置题目27个,从教学理念、教师学科知识、教学目标确立、班级管理方法、教学策略选择、自我教学效果评价、家校师三者互动交流7个方面,对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进行全面考察[18]。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从1到5分别代表“非常不赞成”到“非常赞成”,得分越高表示教学效能感越高。

2.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由表1可知,改编后量表的总体信度系数为0.98,与改编前量表的总体信度系数(0.92)相比,具有更高的内部一致性。此外,改编后的量表七个维度上的信度系数均在0.70以上,其中教学认知、教学计划与准备、课堂组织与管理这三个维度上的信度系数提升较大。由表2可知,改编后的量表各参数效度系数均有明显提高,教学效能感各个维度与总教学效能感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改编后的量表具更好效度。

(二)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北京和河北两所地方师范大学的受过专业培训的职前教师(本科生、硕士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12份,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3份。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初步统计可知,这283位有效研究对象中,女性有236名(83.39%),男性有47名(16.61%),平均年龄23岁;本科三年级学生有118名(41.70%),本科四年级学生有76名(26.86%),教育硕士一年级学生有28名(9.89%),教育硕士二年级学生有61名(21.55%)。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情况

如表3如示,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各维度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为:互动交流(M=3.78)>教学策略(M=3.73)>教学认知(M=3.66)>教学效果与评价(M=3.65)>专业知识(M=3.58)>教学计划与准备(M=3.57)>课堂组织与管理(M=3.52)。职前教师效能感在互动交流维度最高,考虑与教师本身职业特质有关,同时职前教师经过系列专业培训实践,已具备了一定的师生、师师、家校的互动沟通能力[19]。教学策略、教学认知等教学理论相关效能感排名靠前,而教学效果与评价、教学计划与准备、课堂组织与管理等教学实践相关效能感排名相对靠后,这可能与职前教师所处的生涯发展阶段偏重于知识积累而在职业经验阅历方面尚有所缺乏有关[20][21]。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知识效能感状态未达到预计水平,说明职前教师虽经过了本科期间的专业训练,但在研究生阶段,职前教师对专业知识的遗忘较为严重,因此,在开展教师教育时需加以强化[22]。

(二)不同性别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差异

如表4所示,在教学策略维度,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Sig值为0.047,小于0.05,说明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存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且女性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高于男性(M=3.76>3.55)。不同性别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教学策略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与不同性别的认知方式特点有关。一般来讲,男性在思维和感觉维度占优势,女性在情感与直觉维度占优势,同时女性在语言表达方面比男性表现出明显优势[23]。女性职前教师感性的思维特点以及语言表达优势,也可能会使其更倾向于选择教师职业,因此在教学策略维度上表现出比男性职前教师更显著的教学效能感。除自我认知外,社会对教师职业存有的刻板印象,也可能会影响职前教师对自身教学效能感水平的信念判断。从育人事业的公共服务属性考虑,女性因情感细腻、擅于洞察等常被认为其服务特质更为明显,更加适宜从教。由于男性教师具备在理科教学中的理性思维特点、在体育学科及低年级班级管理中过硬的身体力量素质,以及更为出众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创造力等性别优势,无论在职前教师培育中还在其自身专业发展中,男性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均易被忽视。

(三)不同年级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差异

如表5所示,在总教学效能感(Sig<0.05)、教学计划与准备(Sig<0.05)、教学策略(Sig<0.05)、教学效果与评价(Sig<0.05)四个效能感维度上,不同年级职前教师之间存显著差异,且效能感排序均为研二年级>大三年级>大四年级>研一年级。上述总体效能感排序情况,可结合各年级职前教师学习经历、生涯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研二年级是教育硕士的毕业年级,这一年级职前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积累较多,心智发展更为成熟;研一年级职前教师刚考上研究生,心态较为轻松,刚接触新的学习环境,对一切较为好奇,求知欲比较旺盛,这可能是研一年级和研二年级出现教学效能感反差较大的重要原因。大四年级职前教师面临就业、升学、出国等多方压力,虽已历经四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但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自信心還是相对不够,教学效能感不高。大三年级职前教师已完成几乎所有的理论学习,正在参与教育实习,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学业成就感和自我掌控感比较高,从而产生比较高的教学效能感。此外,教学计划与准备、教学策略、教学效果与评价等三个维度上存在教学效能感的差异,应该与非师范背景、教育实习实践开展的进度、就业面试经验积累、考研学习准备等因素有关。

(四)不同从教意愿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差异

如表6所示,在教学策略维度,不同从教意愿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Sig为0.01,小于0.05,想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教师此项得分高于不想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教师(M=3.80>3.57)。具体来看,从教意愿属职业认同层面,主观性比较强。教学认知、专业知识偏客观;互动交流与个人自身特质有一定关联,也偏向稳定;教学计划与准备、教学效果与评价、课程组织与管理均属实践层面,与教师经历和经验关联较大,一般也偏于稳定。因此,不同从教意愿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在除教学策略以外的其他维度上表现出较小的差异性。然而教学策略灵活性比较强,同时是职前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目前常开设的学科教学设计、教学法、教学技能、微格演练等课程,多以教学策略理解掌握为主,学习内容对职前教师个人职业意愿依赖性较高,从教意愿高者更倾向在策略学习与应用中投入较多精力,故而不同从教意愿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教学策略维度表现出显著差异。

(五)不同师范生背景的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差异

如表7所示,本科专业是否为师范类对职前教师总体教学效能感及各维度效能感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影响(Sig>0.05)。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解释:首先,就概念本身而言,教学效能感属于信念认知层面,并不代表实际能力水平;其次,需注意到多方因素对师范生自身职业地位认知的干预以及非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向往与热忱的影响,例如丰富的学习经历使得师范生职业认知更加合理、客观,而欠缺师范经历则可能导致非师范生职业认知偏向主观、存有偏差等;再次,应当冷静看待职业价值认同的职业筛选作用,以及其所带来的专业、职业转换;最后,教育硕士群体属于本研究样本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需要考虑到样本数量对于研究结果存有一定的干扰作用,这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六)不同反思习惯职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差异

如表8所示,在總教学效能感及教学效能感各个维度,不同反思习惯职前教师均存显著差异(Sig<0.05)。有反思习惯的职前教师的得分情况均优于无反思习惯的职前教师,说明反思习惯对职前教师的效能感提升助益较大。此外,反思习惯伴效能感随教龄增长渐呈上升趋势,在从教前五年间此现象尤为明显、普遍,对教师专业成长帮助很大。同时,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是激活反思的内在动因[24],经过长期反思训练、经验累积,职前教师教学行为得以不断改善,职业自信逐步树立,教学效能感在反思进阶中得到发展。

四、新时期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建议

(一)加强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

由于职前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有对科学内容知识的错误理解[25][26],在专业知识维度上教学效能感比较低,因此需要加强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第一,要端正职前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理念,加强对专业知识积累的重视。第二,要做好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学习计划,优化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学习模式和方法。第三,要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统筹协调作用,为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第四,要注重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开展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促进专业知识的探究、发现、积累和创新。

(二)优化职前教师的性别结构

长久以来,教师队伍一直面临男女比例结构失衡的问题。性别失衡造成职业角色诠释不完整,同性别思维知觉的相似相近,难免带来相应选拔、评价中的性别红利,同时易为“朝夕相处”中的性别同化提供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由于职业选择受从教者内在自我认知与外在职业环境认知交互的影响,导致男女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影响育人成效。因此,需要全社会协同,自上而下,从政策激励、社会认同、人才培育、媒体导向等多方发力,鼓励吸引优秀男性加入职前教师队伍,优化职前教师的性别结构,平衡职前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性别上的过大差异。

(三)做好职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针对调查结果表现出的“大三闲、大四慌、研一松、研二紧”的特点,需对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挖掘,在此基础上从整体着眼,统筹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因地制宜灵活设置相关课程,开展诸如“职前教师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技能大赛”“说课大赛”“师兄师姐经验交流会”等各类活动,积极整合优秀校友资源,发挥榜样力量及朋辈教育优势,促进职前教师理性认识自身职业能力水平,精准有效认识职业形势环境,尽早确立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助力其职业内驱力、职业素养提升,增强职业效能感与职业自信[27][28]。

(四)夯实教育教学实习环节

研究结果表明,职前教师教学效果与评价、教学计划与准备、课堂组织与管理等教学实践相关效能感排名相对靠后,需在其教育教学实习环节中多下功夫。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周密、可行的教育教学实习计划。第二,要加强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建设,遴选一批优质学校、优质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提高教育教学实习可靠性。第三,做好教育教学实习动员,充分激发职前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要加强教育教学实习各环节的管理,对各环节做好跟踪记录和评价反馈。第五,要强化实践教学能力训练,不断丰富职前教师的一线经验,增长其实践教学本领。

(五)注重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

反思习惯对各维度及总体教学效能感影响显著,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塑造。如可通过“课堂教学实录自评”“教学日志写作”“读书分享交流会”等多样化的活动[29],推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反思融通,形成理论支撑实践、实践反哺修正理论的教学反思微循环,进而以反思促专业发展、推进教师专业进阶[30],使职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断增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职前教师反思能力时,必须充分关注师范院校的女性占比较高这一特点,遵循男女性别在各学科中的思维、情感逻辑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六)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针对是否为师范类对职前教师总体教学效能感、各维度教学效能感水平均不产生显著差异影响,启发我们必须强化教师从教良好氛围营造,增强从事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第一,要多措并举维护教师应有权力、利益,为教师安心、用心育人提供充分保障,激发职前教师职业荣誉感,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第二,开发、创新教育人力资源,多方吸纳高职业认同者从教,丰富优化教师队伍组成,助力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综合素养。第三,要注重教师职业认同感在人才选拔、评价中的关键作用,使优秀从教人才“进得来、选得出、留得住”[31]。

参 考 文 献

[1]王洪席.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9-11.

[2][14]李锐,蒋礼,向会文.试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素质[J].现代教育科学,2003(7):62-65.

[3]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72-79.

[4]BANDURA A,FREEMAN W H,LIGHTSEY R.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J].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1999.

[5]RIGGS I M,ENOCHS G.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n elementary teacher’s science teaching efficacy belief instrument[J].Science Education,2010(6):625-637.

[6]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159-166.

[7]宋淑英,馬国东,侯宽.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S1):103-104.

[8][17][18]罗质彬.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及其与教学成败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8.

[9]GIBSON S,DEMBO M H.Teacher efficacy:A construct valid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4(4):569-582.

[10]ASHTON P T , OTHERS A . A study of teachers’sense of efficacy. Final Report, Volume I.[J]. Academic Achievement, 1982:367.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03464ce8a472cfd604642cfcb0096cae.

[11]MOORE W P,ESSLMAN M E.Teacher efficacy,empowerment,and a focused instructional climate:Does student achievement benefit?[J].Academic Achievement,1992:60.

[12]韦油亮,张晓玲.不同学历及性别高校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7):73.

[13]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16-20.

[15]赵娜.特教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7):29-31+43.

[16]俞国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行为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2):32-39.

[19]周淑晶,郝铭伟,栾芳,等.化学师范生课堂教学及管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6):110-112.

[20]冯龙芝.高师院校教学改革与师范生专业素养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5):88-89.

[21]高洪源,赵欣如.关于强化与创新高师教育实习的构想[J].教师教育研究,2000(3):55-58.

[22]贾卫红.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影响探析[J].大学教育,2017(7):169-170.

[23]彭贤,马素红,李秀明.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299-301.

[24]彭志洪,林跃武.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学术月刊,2011(13):67-68.

[25]李明玉,武姗姗,刘恩山.科学教师概念教学的实施进展与展望[J].生物学教学,2020(2):9-11.

[26]LIU E,LI M..Enhancing scienc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Lessons from a study of misconceptions of junior secondary biology teachers[J].Contemporary Trends & Issues in Science Education,2016(18):401-412.

[27]杜秀芳,刘吉林.教师效能感研究述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17-119.

[28]冯龙芝.高师院校教学改革与师范生专业素养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5):88-89.

[29]赵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12):61-64.

[30]郭俊杰,李芒,王佳莹.解析教学反思:成分、过程、策略、方法[J].教师教育研究,2014(4):29-34.

[31]薄艳玲.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3):51-54.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Pre-service Teachers’Teaching Efficacy in the New Era

——Taking Two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as Examples

Li Mingyu, Zhang Zhihua

Abstract  Taking teaching efficacy as an important feedback scale, a self-developed scale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teaching effica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mong pre-service teachers of different gender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former teachers in the dimensions of total teaching efficacy, teaching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ing effects and evaluation.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teaching intention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strategi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icacy and each sub-dimension of former teachers. To improve pre-service teachers’teaching effectivenes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ccumul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professional knowledge, optimize the gender structure of pre-service teachers, do a good job of pre-service teachers' career planning, consolidate the link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 reflective ability, and create good atmosphere.

Key words  pre-servic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acy; teacher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Author  Li Mingyu, lecturer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Zhang Zhihua, master student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