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证书制度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通策略探究

2022-06-11蒋洪辉廖翠玲

中国新通信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计算机专业互联网+

蒋洪辉 廖翠玲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中职院校多个专业开启了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的并行教学制度,也就是“互联网+”证书制度。“互联网+”证书制度是我国在职业教育行业的创新之举,对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互联网+”证书制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重要作用、问题现状和解决方法分别进行分析,对今后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通的研究进行粗略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证书制度;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证融通;对策

一、“互联网+”证书制度综述

“互联网+”证书制度指的是一本学历证书加上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带来的新挑战,也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必然走向。学历证书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表明学生完成了相应学制的学习任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对学历证书的补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等级评定。

2019年,“互联网+”制度正式开启试点工作,在广大中职院校中掀起了教育改革浪潮。近年来,技术型人才的市场需求缺口日益增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肯定,“互联网+”制度的科学性也日益显现。首先,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结合能够将学历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合在一起,可以促使中职院校毕业生学习更多专业相关的技能,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有利于中职教育的制度化进程。其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使取得学历证书变得更快捷。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已经可以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来申请学分,同时也可以对相应的专业科目申请免修或免考。另外,“互联网+”证书制度推动了中职院校与行业、与社会的融合。职业技能证书通常代表着本行业最热门的关注点,所以中职院校也在大力支持并推荐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利用人才需求市场的助力推动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完美融合,构建新形势下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行业与院校有机结合。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互联网+”证书制度的重要作用

(一)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职业技能教育从实际出发,着眼国内行业发展的现状,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从“互联网+”证书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在提高,未来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将“互联网+”证书制度结合到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就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对最新的行业热点技术的掌握,促使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式与行业动态和先进技术的接轨,推动中职计算机应用教育的转型升级,发展出更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缓解行业就业结构性矛盾

随着计算机行业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日益凸显,中职院校积极响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中推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的融合,力行实践课证融通理念。“互联网+”证书制度的推行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使职业教育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缓解这一矛盾。

(三)推动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证书制度应用到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就会促使教学模式发生转变,使得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更加贴合新形势下的计算机行业发展规律,也更符合人才需求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从而激发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使中职教育得到更高质量的发展,推动行业发展,使职业教育焕发出新的力量。

(四)加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

“互联网+”证书制度的实行有利于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将学历学习和职业技能学习融为一体,加强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的学习,通过证书的驱动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毕業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互联网+”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实施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缺少衔接

“互联网+”证书制度中的“1”已经基础稳固,可“X”由于还在探索的道路上显得不太成熟,未能完全被纳入到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仅未能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涵盖进教学任务之中,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培训和考评机制。

(二)“X”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融通不够

“互联网+”证书制度的推行并不是对原有教学内容的否定,而是让学生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将平面化教学深化为立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目前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融通不够,不但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也不能真正发挥出“互联网+”证书制度的积极效果。

(三)教材教法僵化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大多较为陈旧,一份教材往往使用许多年不加更换,面对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就显得有些跟不上趟,即便在形式上有所升级,但教材的内容却还是老一套。在“互联网+”证书制度下,教材不能与证书相关标准匹配,教学重点仍然在基础理论而不是职业技术,学历和技能两项教育内容不能并行。

(四)“X”证书培训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不相匹配

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足够专业的师资队伍支持才能有保障,互联网+证书制度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证书制度教学应该趋向于年轻化和多元化,可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多数中职院校仍然被传统式教学理念所束缚,教师队伍未能拥有足以支撑证书培训的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关于证书培训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影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这个问题需要引起中职院校的着重注意。

(五)学习成果转换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不够灵活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证融通的实现缺少渠道和平台,这导致了中职院校专业课科目的安排不能与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相统一,两者着重点不一致就降低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效率。而且证书兑换学分这一制度虽然已经开始实行,但却缺乏进一步的完善学分银行的完整体系,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学分银行的运行体制,便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灵活转换。

四、“互联网+”证书制度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通策略探讨

(一)培养方案: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虽然不是首批启动“互联网+”证书制度的专业,但院校应当提前做好准备,主动进行教学变革,迎接“互联网+”证书制度的到来,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定位对未来中职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培养方案中。院校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专业方向,对职业技能证书进行合理分类,让学生更清晰、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专业学习,便于培养学生多样化的专业技能,实现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满足多方诉求,让互联网+证书制度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得到良性发展。

(二)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中的能力目标映射课程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是针对工作岗位制定的,但是对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关注却有所欠缺。“互联网+”证书制度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对此做出弥补,针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覆盖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中职教育的能力目标从课程设置中反映出来。

(三)教师队伍:聚拢高水准专业师资力量

为了互联网+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建立起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队伍,壮大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只有当中职院校的教师能够满足“互联网+”证书制度的教学要求,能够承担起证书培训的责任,将“互联网+”证书制度与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历教学完美融合在日常教学中,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对教师队伍也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刺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通

在教学内容上,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应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合到专业教学标准里。在“互联网+”证书制度下,中职毕业生的证书考取不再是一个选择方向,而是一条必经之路,所以针对部分学生的培训变成了对全体学生的教学培训,必须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作为教学标准。以证书为教学目标,引领中职教育进行内容改革,使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加合理,课程配置更加优化。让中职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过程中同步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具职业竞争力。

(五)教学方法:课证融通深入课堂

1.基础课程与国家级考试直接挂钩

中职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程可以直接与国家级考试对接,比如说英语课。英语是几乎每个专业的必修课,新时代的技术人才也必须掌握英语这项语言技能。国家级的英语考试分别有大学英语A、B级考试和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职院校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做出选择,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考试大纲与教学内容接轨,这样学生在平时的学历学习中就可以为考取证书做好准备。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点为重点内容,将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作为学生本科目的考核标准。

2.考证的重难点作为专项训练纳入实训课堂

“互联网+”证书制度的实质就是通过课证融通使学生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中获得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教师需要深入落实证书教育,把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保障课证融通的实现。尤其是等级考试中的重点难点,要着重看待,并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3.与创业教育接轨实行教学做一体

“互联网+”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出专业素质更高的职业技术毕业生,对于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科目,中职院校可以将专业课教学、实训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以专项任务作为重心展开,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成果也更加显著,也是对中职学生创业能力的锻炼。

4.以职业技能竞赛助力人才成长

如今计算机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内的人才需求逐渐偏向复合型技术人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不能止步于“及格”,需努力培养出更加优秀、一专多能的专业技术人才。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最直观的方式,也是对证书考核的进一步深化,中职院校应当鼓励学生多参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行业竞赛,在院校中形成一种竞技型学习氛围,催生出更多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通过职业技能专项竞赛打磨中职技术人才的业务水准,帮助学生迅速成长。

5.通过顶岗实习进行实战演练

实习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最重要的学习成果检验阶段,学历教育和证书培训的内容都将在实习中一一实践。在这一阶段,职业院校也应该参与其中,在实践中进行补充教学。一方面,实习是学生迈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在校学习的理论尚不能得心应手的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需要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实习过程获得第一手教学成果反馈,根据行业的岗位需求变化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因此,中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形成定向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定制人才的需要,也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更为院校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反馈。

(六)考核体系:职业等级证书与学分转换

“互联网+”证书制度要求中职院校持续深化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考核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加深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通程度,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专业科目的考核标准,对教学成果進行检验并最终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等级证书的评定考试,促成证书与学分之间的转换,从根本上提升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中职院校的教育效率。

五、结束语

“互联网+”证书制度的启动起源于信息化社会对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提高,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有一定的挑战,但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遇,中职院校应立足实际,努力跟上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紧跟科技最前沿的专业,更要在证书制度下深耕细作,探索出新的教学道路,谋求新的发展,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促进行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蒋洪辉    廖翠玲    武宣县职业教育中心

參  考  文  献

[1]刘光蓉,周红,阮灵.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4(8):61-63.

[2]王林林.“以证代考”考核方式下的计算机基础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研究[J]. 职业·中旬,2013(11):87-88.

[3]张春艳,刘颖,胡海星,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浅析、应对措施及展望[J].职教论坛 ,2011(27).

[4]王雪松,李遗,段荟.高职网络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计算机时代 ,2013(8).

[5]王旭.1+X 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证书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研究[J].数码世界,2020,(10):127-128.

[6]李婷.实施课证融通推行互联网+证书制度研讨——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卷宗,2021(8):253-254.

[7]邢洁.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改革初探——以建筑工程识图证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74-175.

[8]鲁苗.互联网+证书制度下高职药学专业“课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绿色科技,2021,23(1):228-229.

[9] 郭萍.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证融通路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36(1):111-114.

[10]李丰.1+X 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29(2):36-40.

[11]贺星岳,曹大辉,程有娥,等.“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及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 ,2019(9):96-101.

[12]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2019-04-04).[2019-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13]杜莎莎,蒲梅.学分银行理念下互联网+证书制度:内涵阐释、价值诉求与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44-49.

[14]阮晓华,陈伊娜.1+X证书制度试点应用创新研究——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证书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5):101.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计算机专业互联网+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高校网络教学“课证融通”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