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6-07-15秦蕾赖盛中

中国市场 2016年28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秦蕾 赖盛中

[摘 要] 文章从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提出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容,并根据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下简称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实施的“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内容进行探讨,以期促进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教学工作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操作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 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课证融通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219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战略,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如今在高校教育中强调“校企双主体育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校企双方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形成职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平台,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完美结合起来。结合我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情况,对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实施的“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各位交流,愿共同促进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教学工作水平。

1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1.1 操作型会计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我国会计行业的现状是:建成了层次分明、各司其职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即以《会计法》为主、以相关会计法规为辅的会计法律体系,包括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方面,满足了会计工作的需要,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和可信性;形成了以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构建了国际趋同、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方法选择上突出渐进性、稳健性和适用性,在会计国际化协调过程中,采取谨慎、适用为主,分步到位的原则,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一致;建立了刚性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会计人员管理上,建立了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试制度、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制度、总会计师制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等一系列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但是,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会计人员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短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学历水平偏低,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会计从业人员的比例偏低,使得许多完善的会计方法与科学的会计技术在实施时大打折扣。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与人格品质的会计人才。因此,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

1.2 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差距

一些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定位过高,会计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重理论、厚基础、宽范围、面面俱到,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付出了艰巨的劳动,而大多企业招聘会计、审人才的条件之一却是“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对会审人才的要求与学校对会审人才的培养,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以至于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单位埋怨毕业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只有经过培训及历练才能胜任相关会计工作,导致单位用人成本增加。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这无疑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1.3 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相当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还没有真正形成与专业知识的必需性、操作的技能性的操作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体系,理论课程偏多、传统模式的会计专业的课程偏多,导致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技能上出现重理论、厚基础、宽范围,面面俱到,而专业操作技能不扎实的现象。

1.4 缺乏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实训、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形式。近几年在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总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开设实验实训课程的广度不够;欠缺校内实训的岗位情景和职业氛围;尚未充分显现校企共同合作参与的深度和成效,顶岗实习的评价方法多以学生在实习结束时上交的总结报告及实习单位的评价作为评定的依据,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内容欠全面和细化,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2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职业素养及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结合职业考证课程教学,推行“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一中心”是指以强化会计、审计人才的职业技能训练 为中心。

“双轨制” 是指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 企业顶岗实习”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会计、审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双轨”并行方式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三注重”是指:

(1)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注重基础性。人才培养的就业面向基层;人才培养的层次为最基础的操作型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性。这种“广覆盖、低重心”的就业准备、就业策略便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很好地切入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市场。

(2) 配置人才培养资源时注重开放性。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质量。在配置人才培养资源时奉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策略,通过利用外系、外校、外单位等资源,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3)人才培养的过程注重实践性。会计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操作性、实践性,通过构建“岗位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单项实训→专业课程实训→岗位模拟实训→综合实训→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职业面向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出纳、会计、收银员、统计员、内部审计员等岗位,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出纳、报税、成本核算、会计、审计等岗位业务,熟练掌握现金收支、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成本核算、年报审计等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及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审计等工作岗位,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操作型会计人才。

4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通过深入行业调研,在明确了会计、审计等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及职业拓展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路径为:确定专业具体工作岗位→研究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确定学习领域→形成基于会计、审计工作岗位典型业务的课程体系,同时强化基础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功能,以专业课教学改革带动基础课程改革,结合专业属性开设和整合课程。按照上述思路,结合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会计职业资格认证等因素,构建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又分为人文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第二课堂;专业课程分为岗位课程和认证课程。

总之,通过对“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教学中坚持“理论够用,重在实践”,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操作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明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J].商业经济,2010(4).

[2]周洋.浅议会计专业审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商业会计,2010(15).

[3]曾辉华.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会计研究,2000(8).

[4]赵瑞婷.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几点建议[J].会计之友(上),2009(5).

[5]王慧.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0(22).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