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支持下学校智慧教研的创新实践
2022-06-11王依群蔡慧英
王依群 蔡慧英
【摘 要】充分激发人工智能的教育价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推进人工智能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与实践,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与江南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团队形成了基础教育与高校的实践共同体,进行了基于教育教学大数据的智慧教研改革与创新。通过多方协同努力,不仅实现了学校教研生态的有效转变,还促进了教师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智慧教研;人工智能;实践共同体;教育生态;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8-0020-04
【作者简介】1.王依群,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江苏无锡,214031)校长,高级教师;2.蔡慧英,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教师,副教授。
为了顺应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正在走近教育场景,成为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育生态的重要驱动力。整合人工智能支持教师课堂教学不仅符合新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满足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需求。為了在创新教学实践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学校”)与江南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进行了基于教育教学大数据的智慧教研的改革与创新。
一、组建多方协同的实践共同体,为教师智慧教研提供组织结构保障
1.以解决教研问题为导向,明确发展目标
为了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进阶发展,研究团队多次进入学校,与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进行对话,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开展需求调查。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学校在基于学生学业大数据的精准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但是,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存在新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在教研过程中,教师主要基于个人经验对教学过程进行判断,难以知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缺乏外在干预的情况下,教师无法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度反思,这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学校在智能技术支持教学方面具有深厚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智学网等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考试情况。只有教师了解了自身的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
为了增强学校在智能教育方面的发展特色,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研究团队与学校形成了基于智慧教研的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的目标是整合学业数据分析和课堂智能分析技术,促进教师教研方式的升级转型,助力学校在创新教学实践上取得跨越式发展。实践共同体遵循的智慧教研的基本理念是:在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研究团队与学校教研团队的密切对话与交流,引导教师对教学过程形成精准的认知,对教学问题进行科学且合理的诊断,并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适切的策略指导,从而实现教师教研过程的提质增效和教研样态的升级转变。
2.定位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探求有力抓手
为了形成智慧教研的落地方案,学校对智能技术产品进行调研分析,最终确定在智学网的基础上引入全景教研系统,以支持教师的教研活动。智学网是采集日常作业和练习的数据,能提供精准分析,目的是支持教师讲评、备课、教研和学生个性化学习;全景教研系统是采用课堂教学特征感知的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对教师课堂教学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果,目的是支持新教师磨课、校本教研、同课异构等。两个平台能从不同维度为教师提供教学反思依据,也能为学校进一步完善智慧教研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帮助教师在后续活动中顺利使用全景教研系统,研究团队与学校共同邀请技术公司相关培训人员为教师提供技术培训,并在校内建立供高校人员、技术人员和教师团队协同开展教研活动的“第三空间”。
3.结合学校教研实际情况,制定行动方案
为了实现从经验教研到证据教研的转变,切实优化教师教研的方式,提升教师教研的质量,研究团队与学校通过协商交流,基于两个平台的技术特点,以及教师教研的发展需求,制定了“如何帮助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智慧教研行动方案。学校以常态化课堂教学为载体,组织各学科的教师开展“教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研讨”全流程的教研活动。
研究团队为学校教师智慧教研搭建结构化的组织架构,拟定制度化的教研任务,引导教师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教研活动。学校组建了13个学科全景教研微信群发布教研任务,研究团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从“明确上课内容—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授课并上传课堂实录—撰写个人教学反思—参与教学研讨”等方面全程卷入。同时,研究团队鼓励教师进行集体讨论与交流,在数据对比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实现全员卷入,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实现从被动教研向主动教研的转变。
二、搭建多元的外部支架,为教师智慧教研提供全流程保障
1.供给先导性的学术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为了确保教师智慧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学校采用专家引领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个性化培训学习,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外部教研资源,引导教师进行更深刻的教研反思。
为了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研究团队引入校外前沿学术资源,组织教师在线聆听智能教育应用、作业设计等系列专家报告,让教师对智能技术支持教学应用的前沿实践有新的认识。
研究团队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为教师打造了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培训工作坊,其中包括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法、教学目标续写方法、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与方法等系列学术报告,目的是帮助教师掌握设计一堂课的理论知识、方法知识和策略知识,为进行基于课堂教学的智慧教研做好准备工作。
2.激发智能平台的教育功能,提供适切的技术支持
为了促进学校智慧教研转型升级,学校形成了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教研团队,规范了教师的智慧教研流程,在不影响教师正常教学安排以及不给教师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以卷入的方式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智慧教研全过程,在学校整体层面创建良好的智慧教研生态。
一方面,为了帮助教师在智慧教研中有的放矢,关注课堂教学视频中的关键信息,研究团队依托全景教研平台的技术功能,为每位教师生成易于理解的课堂教学智能分析报告,为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提供了更直观、更精准的支撑。与传统教研相比,在全景教研系统的帮助下,学校实现了为全体教师提供“一课一分析”、呈现“一师一画像”的智慧教研目标,助力教师从经验教研向证据教研转变,帮助教师精准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另一方面,为了优化教研流程,不增加教师的教研负担,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借助全景教研系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之前,学科组教师之间进行线上听课、交叉评课。随后,授课人登录全景教研系统,查看课堂智能分析报告和教师他评报告,复盘教学过程。在研究团队的指导下,教师进行了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线下教研过程中,教师之间会就线上听评课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研讨,实现“智慧众筹”。这不仅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也优化了教研流程,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指导。
三、激发学校教师的群体智慧,为教师智慧教研提供动力机制保障
1.引导教师群体间的教研对话,实现学科教研向超学科综合教研转变
为了增强数据平台在支撑教师教研方面的效果,研究团队深度介入教师教研全过程,引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激活教师群体的智慧,助力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得到个性化成长。
第一,考虑到不同学科的教学方式和育人价值不同,学校鼓励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和智能技术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智慧教研活动,如数学学科组在使用智学网分析学生数学作业、试卷等方面已形成教研特色。因此,学校引导数学学科组教师整合智学网和全景教研系统的智能技术功能,联结学生作业智能分析报告和教师课堂教学智能分析报告进行深度教研,用以改进教师教学策略。英语学科组注重基于大单元的阅读教学,因此学校鼓励英语学科组以“大单元”阅读教学专题为内容,在全景教研系统的支撑下,进行课堂教学对比分析,在精准教研中发现英语教学方式的改进点,寻找能体现英语学科特色的教学范式。
第二,为了增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学校在学期结束时举办了智慧教研质量分析会,组织不同学科组代表上台发言。通过对各个年级期末质量进行分析,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为教师画像,为学生画像,形成“泛研”氛围,达成互学互研的目的,实现从个体教研到集体教研的转变。
第三,除了校内交流之外,学校还邀请教研专家和学科教研员参与,举办了基于同课异构的对外课堂教研展示活动,全面落实智慧教研理念,打造高效课堂。依托全景教研平台,学校采用“在线直播+常态录播”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跨校交流,让他们足不出校,就能尽享饕餮盛宴。其中语文学科的《猫》、英语学科的《Peter Pan》等均为同课异构,授课教师们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了学习型学科团队的力量和智慧。
2.梳理智慧教研过程中的成果,促进教师和学校在教研中的长足发展
为了帮助教师在智慧教研中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动性,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针对教研项目申请和成果發表等内容,研究团队对学校教师进行了个性化指导。
第一,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整合智能技术支持教师改进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引导教师做有心人,鼓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将其转化为学术语言进行论述与表达,为撰写基于智慧教研的教学论文做好准备。在与学校教师互动的过程中,研究团队会为教师提供有关教学论文撰写的系列讲座和系统化的教学论文撰写辅导;为不同学科的教师推荐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组织学科组教师进行深度研读,引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目前,研究团队正在从学校层面和学科教学层面(如数学、英语、物理、体育)组织教师撰写基于智慧教研的专题论文,帮助教师形成教研成果。这不仅能调动教师参与智慧教研的积极性,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智慧教研过程中,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成就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持续开展基于智能技术的智慧教研活动,学校为教师撰写课题申报书提供指导和帮助,用以推进基于智慧教研的长效机制的建立。经过半年的努力,教师申报的“数字化服务支持未来教研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素养目标引领下的初中化学微项目学习研究”“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研究”等课题通过无锡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申报的“数字化服务支持教研范式转型的校本实践”课题被确定为无锡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依托立项课题,学校教师将在智慧教研上进行长期深耕,稳步发展,努力取得更明显的教学效果和教研效果,助力学校建立基于智慧教研的文化氛围,促进智慧教研生态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小清,王超.打开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新窗:刻画AIoT课堂应用场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2):3-12.
[2]顾小清,蔡慧英.预见人工智能的未来及其教育影响——以社会性科幻为载体的思想实验[J].教育研究,2021,42(5):137-147.
[3]蔡慧英,董海霞,陈旭,等.如何建设未来学校:基于智能教育治理场景的前瞻与审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0(9):45-54
[4]王星,李怀龙.区域优质教研资源共享流转的“互联网+”模式设计与实验模拟[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2):83-93.
[5]郭文星.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条件困境及其纾解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