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虎运用“双心同调”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之经验
2022-06-10吴止境
吴止境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指导:陈晓虎
近年来,失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备受关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失眠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一方面,心血管的不适症状和对疾病的担忧恐惧可能引发失眠;另一方面,失眠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加速疾病的进程。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患者易伴发焦虑抑郁情绪,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西医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首先积极治疗原发心血管疾病,然后酌情运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改善睡眠,但镇静催眠类药物有副作用,且突然停药可能产生戒断反应。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具有一定的优势。陈晓虎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工作30余年,提倡人乃“血肉有情”之人,躯体症状与心理障碍息息相关,认为应尽早干预冠心病患者的失眠和焦虑症状,以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陈教授推崇“形神合一,双心同调”的治疗理念,临床收效满意。现将陈教授运用“双心同调”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之经验总结如下。
1 治病求本分主次,痰瘀火虚寻古方
根据国际标准,失眠的特点为:夜间难以入睡、易醒早醒,日间嗜睡疲乏、情绪不宁[1]。于心血管科就诊的失眠患者,两类多见:一是先罹患冠心病,后因症状不适或心理担忧而诱发失眠;二是原发性失眠,确诊冠心病后失眠更甚。陈教授认为,针对此类疾病处理心血管症状为要,调节睡眠为辅,宽慰情绪贯穿始终。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合并“不寐”范畴,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为痰、瘀、火。陈教授勤学古方,擅用经典方治痰、瘀、火、虚。瘀阻心脉,上扰心神,症见躁扰不寐、唇舌紫暗、心胸刺痛入夜尤甚者,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此方在临床运用广泛,胸痛与不眠皆可治[2],王清任曾言:“诸病之因,皆由血瘀”,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血府逐瘀汤可通过多种途径防治冠心病[3],增加脑供血,改善睡眠[4]。痰浊痹阻,蒙蔽心神,见精神困倦、肢重欲卧、胸闷重而痛微、纳呆脘痞、舌苔浊腻或黄腻者,多用温胆汤加减;肝阳偏亢,化风生热上扰,表现为性情急躁、面目红赤、夜间多梦、舌红苔黄者,则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痰、瘀、火常兼夹为患,表现为痰瘀互结、痰火扰心、瘀热上扰等,临证之时需灵活变通。虚证之气阴两虚者,常见乏力少言、难寐易醒、胸痛隐隐、自汗盗汗,可用生脉饮加减;肾阴亏虚,心火亢盛,心肾不交者,常见心痛憋闷、虚烦不眠、腰膝酸软、五心潮热、舌红少苔,可用天王补心丹加减;胸痹日久,心气亏损,运血无力,瘀血日甚,化为水肿,演变为心衰者,常见面浮肢肿、喘不得卧、夜间憋醒不得寐甚则端坐呼吸,可选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2 活血安神调双心,胸痹不寐多灵验
胸痹合并不寐的病机乃“君主之心”痹阻,“神明之心”被扰。故治疗时,陈教授强调“君主之心”与“神明之心”同调,“活血”与“安神”并重。临证时常选用自创“抗栓Ⅰ号”(又称“益气活血方”),药物组成:黄芪、黄精、苏木、红花、水蛭。方中重用甘温之黄芪,大补元气,气足助血行,血行瘀自去,瘀去络得通;红花与水蛭相须配伍,共奏活血通络止痛之效;黄精气阴双补,味甘如饴,与温燥性烈药配伍,无滋腻耗散之弊;苏木行气活血,少少与之,以和血脉。全方气血同调,标本兼顾,实属治疗胸痹病之良方。临床研究表明,“抗栓Ⅰ号”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降低炎症反应[5]。若痛甚者加入行气止痛之延胡索、川芎、姜黄、木香;血热者配伍凉血活血之丹参、牡丹皮、赤芍;瘀血日久难祛,予破血逐瘀之桃仁、红花、莪术;“血不利则为水”,予利水活血之泽兰、泽泻、茯苓、茯神、益母草;“病久入络”,予通经络之天麻、地龙、僵蚕之类。
《内经》云:“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6]。若营卫失和,阴血暗耗虚损或阳气鸱张亢盛,均可导致阴不敛阳,阴阳失交而失眠。陈教授擅用“安神法”,但安神药种类繁多,需对症下药。烦燥难寐者,多属心肝火旺,选用质地沉重之青礞石、牡蛎、龙骨、磁石镇心安神,入肝经之白蒺藜、钩藤、菊花、夏枯草平抑肝阳,但伐肝不宜太过,因肝体阴而用阳,可配伍养肝之沙苑子、枸杞子、女贞子,平肝又柔肝。易醒早醒者,多属心肝血虚,选用归脾汤或酸枣仁汤加减。张景岳在《类经·梦寐》[7]中说:“梦造于心”,故多梦亦从心论治,噩梦多者,为气血两虚,心虚胆怯,心神失养,予茯神、刺五加、灵芝益气宁心,当归、首乌藤、酸枣仁养血安神。日间嗜睡,精神混沌者,乃痰蒙心窍,选远志、石菖蒲化痰益智。情绪郁郁不舒者,选用合欢皮、合欢花悦心解郁。
治疗失眠症,陈教授尤推崇大剂量(15~30 g)酸枣仁,《本草便读》云其“入肝脏藏魂镇摄,用疗胆怯无眠”。酸枣仁甘酸补敛,性平不偏,“久服之,功能安五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酸枣仁具有较好的助眠作用,又可保护心肌细胞与调节代谢[8]。若患者不便服用汤剂,可使用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珍枣胶囊”,此制剂是以大剂量酸枣仁与珍珠母为君药,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尤为适宜。
3 胃不和则卧不安,和胃健脾化痰浊
陈教授遵前人之法,擅从“脾胃”论治失眠。《黄帝内经·逆调论》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主运化水谷精微,以灌四傍,五脏气血充和,阴阳平衡,则寐安。但若胃之生理状态被破坏,即“胃不和”,则会出现失眠。研究表明,脑肠轴与肠道菌群可通过神经及内分泌系统调节睡眠[9],这就为从“脾胃”论治失眠提供了西医理论基础。现代医学认为,肥胖、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0],中医之“痰浊”病证与西医之高脂血症、肥胖有关[11-12],且脾又为生痰之源,故陈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从“和胃健脾化痰”论治,每获良效。
“胃不和”则“和胃”,泻其有余,补其不足。痰浊内阻之“不和”以半夏、苍术、白术、陈皮、厚朴、砂仁燥湿消痰。宿食停滞之“不和”以神曲、山楂、鸡内金消食化积。胃热炽盛之“不和”用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肝胃不和之“不和”用柴胡、香附、枳壳、佛手疏肝理气:若嗳气频作,则予旋覆花、赭石降逆止噫;肝郁化火犯胃,胁痛隐隐、嘈杂泛酸,则伍左金丸清肝泻火、瓦楞子制酸止痛。脾胃气虚之“不和”选用党参、山药、茯苓、大枣益气健脾。胃阴亏虚之“不和”用南北沙参、生地黄、麦冬、玉竹养阴生津。脾胃阳虚之“不和”取干姜、附子、肉桂温阳健脾。总之,湿盛者燥之,燥盛者润之,寒盛者热之,热盛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4 心理疏导尤重要,阴平阳秘寐自安
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的症状特点和情绪表现常因性格、体质而各异,陈教授认为,要“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首先,应“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医患合作,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表达上要有同理心,“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方能“开之以其所苦”。其次,劝慰患者移情易性,排遣不顺忧虑,将快乐寄托于音乐、书法、园艺、垂钓等。最后,疾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练习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功法。
5 验案举隅
钱某,男,55岁。2020年10月16日初诊。
主诉:夜卧不安2个月。患者平素性情急躁,突遇家中变故,近2个月来辗转难眠,甚则通宵不能闭目。有时虽能入睡,但彻夜梦寐,纷乱复杂,不可言说,闻声即醒,醒后不爽。纳可,二便调。口唇紫暗,舌红、苔薄白,脉弦数。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3年前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狭窄60%~70%,长期口服瑞舒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发病期间心前区刺痛频发,无明显诱因,范围约一掌大小,每次持续3 min,休息稍缓,发作时伴头晕心慌。有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史,自诉血压、血糖控制可。患者就诊时,情绪紧张焦虑,对病情颇为担忧。西医诊断:睡眠障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不寐(气滞血瘀证)。治宜解郁安神,活血益气。予“抗栓Ⅰ号”化裁。处方:
炙黄芪15 g,酒黄精10 g,苏木10 g,红花10 g,烫水蛭6 g,川芎10 g,酒地龙10 g,合欢皮20 g,合欢花6 g,醋延胡索10 g,茯苓15 g,茯神15 g,陈皮6 g,黄连5 g,肉桂2 g,炒酸枣仁30 g。14剂。常规煎服。嘱其继进西药,放松心情,适当体育锻炼。
2020年10月30日二诊:患者初诊后遵医嘱,练习八段锦,夜寐虽易醒,但醒后可再入睡。胸痛较前好转,现每于久坐后心前区刺痛,偶伴心慌,头晕未作。舌苔脉象同前。治予加强养心安神,调整处方如下:炙黄芪15 g、酒黄精10 g、苏木10 g、红花10 g、烫水蛭6 g、川芎10 g、酒地龙10 g、茯苓15 g、茯神15 g、陈皮6 g、丹参20 g、木香6 g、炒酸枣仁30 g、柏子仁15 g、生山药20 g、鬼箭羽15 g、甘松10 g,14剂。
2020年11月13日三诊:患者诸症减轻,情绪较前从容平和。二诊方继进,嘱其调畅情志,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按医嘱服药,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定期复查。
按:本案患者胸痹合并不寐,乃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结则血凝,瘀血痹阻,心神不安,治宜解郁安神、活血益气,以“抗栓Ⅰ号”配伍安神药加减。初诊方中以“抗栓Ⅰ号”益气活血;地龙通络定惊;川芎、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合欢皮、合欢花乃解郁安神之佳品;茯苓、茯神归心脾二经,健脾又宁心。患者年过五旬,“六八阳气皆衰于上”,肾阳虚衰,心火偏亢,肉桂补火助阳,黄连清心泻火,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不寐自安。大剂量酸枣仁味甘性平,归心肝二经,养血安神助眠,治虚烦不眠最有效。陈皮理气燥湿,补而不滞,以防滋腻。二诊患者胸痛、不寐等均较前好转,但仍偶发心慌,去交泰丸、合欢皮、合欢花、延胡索,予辛温之木香、甘松行气止痛,苦寒之丹参、鬼箭羽活血逐瘀,寒温平调,柏子仁配伍酸枣仁相须为用,加强养心安神之效。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中医学称之为“消渴病”,此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加生山药补脾养胃、益气生津,为治疗“虚热消渴”之良药。三诊开导患者怡情畅神,抛弃恚嗔悲郁,保持心神清静,“心静则万病悉去”。纵观全局,辨证得当,标本兼顾,药性平和,配伍合理,加之心理疏导,共奏“通痹安神”之效。
6 结语
冠心病合并失眠是具有代表性的“双心疾病”。临床研究表明,失眠可通过交感神经激活、激素分泌紊乱、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及糖脂代谢紊乱等病理变化[13],增加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另外,失眠增加抑郁的风险[14],负面情绪亦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休戚相关[15]。陈教授治疗本病尤其注重以下几点:实则泻,虚则补,虚实夹杂则标本兼顾;根据症状,有的放矢;善用古方,引经据典,却又不拘泥于前人;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相结合;“君主之心”与“神明之心”并安。同时,陈教授强调对此类患者药物调摄固然重要,心理干预更不容忽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现代医学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背景和心理因素有关,躯体的不适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痛苦,“双心同调”则强调“偶尔治愈,常常缓解,始终安慰”的医学人文精神,“形与神俱”,方能“终其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