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哮喘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06-10安家李霞李虹霖杜淑玲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4期
关键词:雾化哮喘驱动

安家 李霞 李虹霖 杜淑玲(通信作者)

1007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内科1,北京

121000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2,辽宁锦州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发病后多伴有胸闷、哮喘、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儿健康的威胁极大,严重者还可因此丧失生命[1]。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生率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对小儿健康的危害已经不能被忽视。雾化吸入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小儿哮喘的常用方式,具有起效迅速、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等多种优点,故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使用[2]。而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及氧驱动雾化吸入则是临床常用的两种雾化吸入方式,两种治疗方式在改善小儿哮喘病情方面均可发挥一定积极作用,但对于此两种方式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就对此两种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10 例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5 例,男29 例,女26 例;年龄3~12 岁,平均(8.13±1.25)岁;病情程度:18例为轻症,21例为中症,16 例为重症。观察组55 例,男31 例,女24 例;年龄3~11 岁,平均(8.08±1.31)岁;病情程度:19 例为轻症,22 例为中症,14 例为重症。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注:①患儿均符合《哮喘防治的全球创议》中关于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儿临床资料完整;④患儿对研究药物均耐受。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②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者;③对研究不耐受者;④合并有其他器官慢性炎症者。

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包括抗炎、平喘、止咳、化痰等。对照组患儿同时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治疗中所使用的空气压缩泵雾化器由德国百瑞公司提供,将布地奈德(生产厂家: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203649)0.5 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生产厂家:SCS Boehringer Ingelheim Comm.V,批准文号:H20150173)0.8 mL 及氯化钠溶液(生产厂家:广州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643)1 mL 3种药物混合后置于雾化器内,与空气压缩泵连接,接通电源,予以患儿雾化吸入治疗。2 次/d,15 min/次,连续治疗1 周。观察组患儿则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器选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医疗用品厂生产的氧驱动雾化器,雾化吸收药物及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均与对照组相同,设置氧流量为6.0 L/min,连续治疗1 周。治疗期间应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且在雾化吸入后应及时协助患儿漱口、洗脸。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为标准评估治疗效果。①显效:经治疗患者胸闷咳嗽、肺部喘鸣音、气喘等症状均明显减轻,呼吸恢复正常,无需用药;②有效:治疗后患者各症状均有所缓解,呼吸情况显著好转,趋于平稳;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症状情况无改善甚至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统计对比两组各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胸闷咳嗽、肺部喘鸣音、气喘、呼吸困难等。对比两组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n 胸闷咳嗽 肺部喘鸣音 气喘 呼吸困难 住院时间观察组 55 3.82±0.22 3.95±0.18 2.31±0.16 1.44±0.09 5.20±0.38对照组 55 5.18±0.31 5.20±0.35 3.88±0.26 2.78±0.12 8.05±0.44 t 26.533 23.554 38.139 66.251 36.35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与治疗前对比,两组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5 88.95±1.05 95.63±0.77对照组 55 88.92±1.09 92.39±0.68 t 0.343 23.390 P 0.366 0.000

讨 论

哮喘为儿科呼吸道慢性疾病,患儿临床表现多以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病情发作时患儿多可见胸闷不适、气促、喘息加重现象,从而极易造成二氧化碳在体内潴留,使得患儿处于低氧状态[4-5]。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随着病情的加重而致使病情迁延,损伤患儿肺部功能,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患儿丧失体力活动能力,甚至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6]。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方式来为小儿哮喘实施治疗。雾化吸入方式主要是通过吸入气溶胶的方式,将药物经雾化装置分散为雾滴或微小颗粒,从而促使药物悬浮于空气中,并随着雾化吸入进入肺部及呼吸道等部位,达到湿化气道、清洁气道、局部及全身治疗的效果[7-8]。且相对于传统的口服用药而言,以雾化吸收方式给药可以促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显著提升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从而可快速发挥治疗效果,达到稀释痰液、消除炎症、改善患儿支气管痉挛症状的功效,对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且雾化吸入方式给药还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剂量,用药安全性更高,故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使用,并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9]。雾化吸入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小儿哮喘的首选治疗方式。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雾化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各类雾化手段层出不穷,合理选择雾化吸入方式成为临床治疗期间必须要关注的事情。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及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种雾化吸入方式。本研究对比了此两种吸入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胸闷咳嗽、肺部喘鸣音、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主要是利用低压泵射流装置来完成治疗操作的,主要是以动力为空气,在低压泵力作用下进行药物雾化,促使药物形成直径<5 μm 的雾滴分子,然后通过患儿呼吸的方式将雾化后的药物吸入肺部,从而可达到快速缓解患儿炎症、水肿症状,抑制患儿支气管痉挛的效果。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则主要是以氧气为动力,在氧气气流通过过程中可对患儿毛细管形成负压作用,在经小管析出药液后,受氧气流的撞击作用可促使药物以直径2~4 μm 雾滴分子方式,进入患儿肺部、呼吸道等部位,从而达到扩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同时还可发挥快速消炎、祛痰、平喘的功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期间患儿呼吸舒适度更高;且该吸入方式为一次性操作,安全性更高,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现象发生;此外,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还具有操作简单、刺激小、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故而更易于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且相对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而言,氧驱动雾化吸入期间产生的噪音小,且不会给患儿身体造成明显冲击,气体更为平缓,用药体验更为理想,可显著提升患儿治疗的配合度,避免患儿在治疗期间因挣扎、哭闹等现象而影响治疗效果。此外,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小儿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及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小儿哮喘治疗中均有积极作用,但相对于空气压缩泵雾化而言,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优势更多,在促进患儿症状消退、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方面效果更理想。

猜你喜欢

雾化哮喘驱动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